APP下载

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研究

2020-12-23屠美亚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垃圾分类幼儿教育

摘 要:垃圾分类是当下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幼儿环保意识与理念的形成。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需要对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进行培养。本文对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教育措施,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垃圾分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11-02

引 言

垃圾分类教育能够帮助幼儿识别各类垃圾种类,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垃圾分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因此,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能够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其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一、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是当下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垃圾是影响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行垃圾分类能够有效缓解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教育从幼儿抓起,这要求幼儿园适当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进而保障其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的形成。

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垃圾分类的习惯,能够促进其健康生活价值观的形成[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个人意识逐渐提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逐渐增多,这导致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面临重重困难。同时,在幼儿时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措施具有多样性,能够帮助幼儿分辨各类型的垃圾,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幼儿时期垃圾分类习惯培养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垃圾分类等环保教育

幼儿课程具有多样性,且多以活动等形式开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渗透垃圾分类教育。渗透教育能够为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垃圾分类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实现教学活动与理念渗透的有效衔接。与直观教学法相比,渗透教育法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直观教学具有一定的抗拒性,因此开展渗透教育是当下幼儿园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意识的主要措施。

2.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幼儿园一般按照幼儿年龄设置大、中、小班级,不同班级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这也就要求教师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垃圾分类教育[3]。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意识的形成,幼儿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这要求教师按照幼儿年龄特点科學设计教学过程。大班幼儿的个人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可开展环保教育课堂,为幼儿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以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中班幼儿的思想较为活跃,但缺乏探索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联合环保活动开展主题教育,以培养其生活习惯。小班幼儿缺乏学习主动性,但其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利用生活环节进行渗透教育,切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利用社会活动提高幼儿环保认知

幼儿教师可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深化幼儿对环保教育的认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4]。社会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对幼儿具有较强的影响,对此,教师应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具有多样性,如植树节活动、地球日活动等,此类活动往往规模较大,教师带领幼儿参与这些活动等,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其对环保理念的认识,促进其环保意识的形成。不同主题的社会活动各有千秋,教师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4.提高家长对教育教学的配合程度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失的教育模式,幼儿园教育具有规范性与专业性特点,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5]。提高家长对教育教学的配合程度,主要是为了增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垃圾分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利用教室中产生的垃圾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此类垃圾往往具有片面性。因此,家长可利用家庭环境,让幼儿对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进行辨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这要求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以保障幼儿成长的全面性。

三、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培养策略的落实

1.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准备,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为深化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明确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以及教学时间的持续性。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幼儿无法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要求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往往需要借助教学活动实现,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适当布置班级环境,进而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深化幼儿对垃圾分类等生活习惯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与家长交流活动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使家长了解幼儿教学内容,同时让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所需材料。在垃圾分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家长帮助幼儿准备不同种类的垃圾桶,垃圾桶以折纸形式出现,同时准备各种形式的贴画卡片代表垃圾种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教授幼儿辨别不同种类垃圾的方法,并帮助其理解垃圾的分类规则。教师在教学后可以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反馈教学质量。

2.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深化幼儿的环保认知

在反复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幼儿能够逐渐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思维模式具有直观性,情境化、实践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深化幼儿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带领幼儿参与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幼儿通过动手实践,能体验活动的乐趣,积累相关经验,取得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教师的说教。这样,幼儿就会在具体形象、富有动感的活动中,主动、自然地接纳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我是环境小卫士”活动。首先,教师组织幼儿畅谈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垃圾种类,并让幼儿说出教室、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寓教于乐,让幼儿了解哪些是能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学习识别分类垃圾箱箱体的颜色。其次,教师应引导幼儿将垃圾和垃圾桶一一对应,学习分类投放垃圾。在垃圾分类活动中,教师可以每天在班级中选出一名“环境小卫士”,让他组织全班幼儿将一天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日常垃圾进行归类;在下午离园前,组织全班到园内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垃圾,让幼儿自己评论垃圾分类投放结果。这主要考查幼儿垃圾分类方法是否正确,投放的位置是否准确,从而达到现场教学和现场示范的效果。

3.家园合作教学,营造立体化的幼儿学习环境

幼儿除在幼儿园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这就要求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教学,为幼儿营造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具有长远性,这要求家长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家长可在家庭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保证幼儿接受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例如,家长在卫生大扫除时可对幼儿进行实践教导,帮助幼儿辨认生活垃圾,使幼儿切实了解垃圾分类。在此过程中,家长可请幼儿对垃圾进行分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相关引导。家长可在家里设立“两桶一点”,即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及可回收垃圾投放点,以身作则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4.提高教师素养,保障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保障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正确理解,教师先要保障自身的专业性。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学习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幼儿开展教学。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做正确的示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作为环保教育的一项内容,是当下保障社会环境发展持续性的重要举措,对此,教师要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正确生活习惯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受幼儿年龄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素养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可通过节假日学習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还可通过教师座谈会等沟通途径学习他人的先进教育理念。这样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

结 语

在幼儿阶段开展垃圾分类教学,能使幼儿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了解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能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张雪梅,田浩江.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回归自然: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0(06):80.

汪伟伟.浅谈幼儿园美工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J].才智,2020(15):209.

刘欣.探究幼儿日常实践活动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湖北农机化,2020(08):109.

石亚珠.基于儿童立场,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J].新教师,2020(02):63-64.

古彬琴.增强幼儿垃圾分类意识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19(21):65.

作者简介:屠美亚(1987.6—),女,江苏苏州人,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垃圾分类幼儿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