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壶与黑雁

2020-12-23郁喆隽

读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雏鸟冰壶悬崖

郁喆隽

某一年冬奥会的时候,我迷上了看冰壶比赛的转播。一位运动员(主将)要在冰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将一个大约20千克重的冰壶推出去。另两位运动员(刷冰员)则要在冰壶滑行的过程中,不断在它前方用冰刷摩擦冰面,刷出极小的冰粒,有冰粒的地方阻力会大一些。这样冰壶就只会微微调整方向,从而走出一个很小的曲度,更快抵达45米之外的圆心位置,或者撞开对方停留在那里的冰壶。这是一项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充满玄机的刺激比赛。

我后来在某一刻猛然觉悟,冰壶比赛像极了一些父母的育儿方式:父母就是运动员,孩子则是那只冰壶。父母尽其可能创造出一条完美路线,避开途中的各种障碍,让孩子直达目标。对孩子而言,那条路线一定是摩擦力最小的。这种“冰壶育儿法”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孩子终其一生只是一只硬邦邦的冰壶,他们依靠着父母的最初推力和冰刷制造出来的摩擦力最小的路径,一路向前滑行,直到动能耗尽才停下来。他们静静地躺着,等待着另一些不可预料的撞击,来再次改变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冰壶从没有自己的动力。

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父母过于“卖力”的副作用:“父母们正在不遗余力,为他们的孩子拔除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钉子。然而,来自父母的过度关注,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孩子们变得更脆弱。”

而在自然界里,存在一種截然相反的育儿方式。著名的英国野生动物研究者大卫·爱登堡在纪录片《生命故事》中介绍过一种叫作白颊黑雁的动物。为了避开捕食者的偷袭,它们将自己的蛋产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雏鸟从蛋中孵出后,立刻就要面对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悬崖上缺乏水源,雏鸟需要从悬崖上纵身一跃,跳到谷底,然后和父母一起去喝水。雏鸟的翅膀没有长成,还是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它们跳崖的时候几乎是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差不多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地心引力,稍有不慎就会重重地撞到峭壁上……只有那些比较灵活的才能扑腾几下,勉强避开。经此一跳,一窝蛋孵出来的雏鸟大致只能活下来一两只。很多人看到这段的时候惊呼,白颊黑雁简直“心太大”。

人类绝不可能像白颊黑雁那般决绝,然而要不要养一个“冰壶”,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给孩子们最好的,不是给他们最容易的。

(依 依摘自《书城》2020年第11期,杨向宇图)

猜你喜欢

雏鸟冰壶悬崖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每只逾万元冰壶贵在何处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找冰壶
被“捧杀”的雏鸟
冰上的国际象棋
悬崖逃生记
鸟类的“亲子交流”机制
悬崖上的小松树文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