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深意与新意
2020-12-23李璐璐杨学义
李璐璐 杨学义
“全会再次强调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自己的事。”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下文简称《公报》)发布,《中国改革报》副社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在镜头前第一时间进行解读。他认为,在这份信息量丰富、涵盖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6000字《公报》中,上述这句话具有特别的深意。
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10方面决定性成就,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的9方面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方面主要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12方面具体举措。
杨禹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站在特殊历史节点上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可以用“立足五年、謀划十五年、着眼百年”来形容。党中央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在未来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带领人民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特殊历史节点的全会
“在过去一年中,总书记不断讲要胸怀两个大局。其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值得在当下深入分析。”杨禹说。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想到了总书记的一段话:“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出自总书记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来,“惊涛骇浪”一词多次出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现在看来,疫情不就是我们当时还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之一吗?当然,‘惊涛骇浪中,还包含更多深刻复杂的含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含义是丰富的。“首先,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新变化,蓬勃之势‘百年未有。”杨禹说,这句话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蓬勃二字,并不是自动分享给所有人,很多国家、地区、行业、企业能抓住蓬勃的新机遇,但也有些人,正眼睁睁看着别人蓬勃起来,自己干着急,被别人落的更远。”所以,在欣欣向荣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较量和大浪淘沙,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危与机同生并存”。“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不要以为‘蓬勃会自动掉到你的头上,是火是冰,关键看你自己!”
“百年未有”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力量结构变化和重心转移之方向“百年未有”。“国际力量结构正从单极向多极转变,重心从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从这点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也是这场大变局的一部分。而这场大变局还包括更多丰富的含义,比如,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全球社会治理所面对之新挑战新机遇“百年未有”;不同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间的对比发生新变化,实践与思考之深刻“百年未有”。
“值得一提的是,变局本身的特征也发生了新变化,变局形态之复杂‘百年未有。”杨禹专门梳理了一些变局呈现的具体复杂形态。在今年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黑天鹅+灰犀牛”,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只谁都没有预料到的“黑天鹅”,而长期存在又容易被人忽视的公共卫生短板则是一头“灰犀牛”。“直到这只黑天鹅飞过来,这头灰犀牛也起了身,朝我们横冲直撞过来。其实每一只黑天鹅的背后都有一头灰犀牛,需要我们主动发现排除身边‘灰犀牛式的风险。”而这还只是变局复杂形态的一种,“可以预见之变+出乎意料之变”“顺应大势之变+悖逆潮流之变”“于我有利之变+于我不利之变”“进退裕如之变+进退失据之变”……各种形态之间,又有着深刻的交织。
“今年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都发生了一些中断,加上近几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些国家内倾化倾向严重。”一些国际学者判断,全球化就此终结,杨禹说:“但从5月全国两会开始,总书记就多次强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回望过去10个月,面对疫情这场被动的遭遇战,总书记并没有只讲打好遭遇战,而是反复讲,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打战略主动战。越是遇到了被动面对的变化,越要努力把主动权尽快抓回来。”杨禹说。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0年10月30日,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向各界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出席发布会。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第一时间进行评论解读。(视频截图)
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也是对上述复杂变局的回应。“全会精神,都是在讲面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怎么办。” 其中有一些在特殊形势下体现主动作为、笃定作为的细节表述,令杨禹印象深刻。“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9.1万亿元,“在今年年初,所有人都觉得就是‘一脚油的工夫,2020年GDP轻松就能冲到100万亿元了,但是一季度疫情暴发,GDP负增长6.8%。经过努力,我们前三季度GDP转正,现在党中央的判断,说明大家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稳定在正增长是有底气的!”
全会还制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提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句话分量特别重,既是目标,也是任务,更是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杨禹说,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国际标准是可以量化的,“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学术界有不同分析,汇总一下看,大概是人均GDP两万美元。我们现在是1万美元,换句话说,我们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翻一倍,甚至更多。这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说明,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释放增长潜力是有信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建议稿所作的说明中提到,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建议稿所作的说明中,提到了几个重点问题,第一个提出来的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实现将工作重点放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对比十九大报告,全会《公报》在2035年实现远景目标中有一个亮点格外引人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是第一位的任务
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科技创新排在第一位。
就在全会闭幕次日的10月30日上午,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向各界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前都是某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而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开新闻发布会,尚属首次。”出席发布会的有关领导格外引人关注,“除了主持人外,有5位领导出席发布会,其中有4位分别来自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国家发改委,这都是中央和国务院的综合部门。除此之外,只有一位来自专门部门的领导——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杨禹分析,请科技部的领导来参加这样一场意义重大的新闻发布会,本身就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发布会现场,有记者问:“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王志刚部长说:“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
《公报》不仅将科技问题进行专章部署,还将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专章中,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总书记的要求与《公报》提出的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恰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请杨禹分析深圳创新的内在密码。“创新活跃是深圳的最大特点之一,而创新主要靠企业。企业这么自觉地投入到创新中,说明地方市场环境很好,也说明地方政府做得比较到位。而只有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把这些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再进一步说,法治和改革,像总书记说的,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而改革的不断推进,又能进一步带动创新。”杨禹认为,这是一个闭环逻辑,而闭环逻辑的背后还有更多不可或缺的角色: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城市对要素的有效聚集,制度的持续保障以及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与总书记要求的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公报》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等密不可分。
在世界科技潮流日新月异的时代,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也意味着抢抓先机。“总书记在5月23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但在这次全会上,包括在之前中央黨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将这句话换成‘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杨禹认为,将“新机”换成“先机”,大有深意。“新对应旧,先对应后。先后关系,发生在同行者、竞争者之间。强调先,让我们更有紧迫感,更要去抢抓机遇,往前冲!”
办好自己的事
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建议稿所作的说明中,三次说到了“ 办好自己的事”。第一次是在说明建议稿在向各界征求意见时,有很多意见和建议提出要“办好自己的事”;第二次是在论述高质量发展问题时,深刻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第三次论述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办好自己的事,这6个字,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治理逻辑。杨禹分析其中包含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在当前和未来的5年、15年,把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释放出来。所以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5月召开的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总书记指出,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
“越是在充满不确定时,越是要牢牢把握确定性的东西。”杨禹说,“外部环境再复杂,对中国前进的遏制再疯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笃定的,我们选择的中国道路是笃定的。”正如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不确定性带来风险,也带来机遇,能让领先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让落后者弯道超车后来居上,也能让所有人从无到有、开创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办好自己的事,第二层含义是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也就是不光要扩大内需,还要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好。第三层含义是按照既定步调做事情,把握主动性。也就是我们对外部变化及时应对,同时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定力,不能乱了方寸。”面对全球化逆流,《公报》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体现了我们站在选定的方向上,不会被那些杂音所干扰。”杨禹说。
“第四层含义最深刻,要始终清醒懂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总书记曾讲,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回望当年,我们一穷二白,美国不可一世。新中国第一年的经济总量只有100亿美元,美国当年的经济总量是2800亿美元。”杨禹说,即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外部的力量也没有打垮中国,“记得去年9月3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班式上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总书记讲的斗争,首先是自我革命。我们要和自己的惰性斗,要和自己国家治理能力短板斗。把这些事情做好,我们就能抵御任何风险。”
《公报》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和我们正在经历的与大风大浪搏击有关。”杨禹说,总书记指出,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全会还提出,‘十四五时期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杨禹说,这些工作在今后五年的落脚点离不开三个“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杨禹解读,“8年来,总书记在重大时间节点和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期间,经常讲到某种精神力量,以此来鼓励、鞭策大家。”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总书记2月在北京连线武汉,强调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3月,在北京考察科研攻关时强调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在武汉考察时强调“中国精神”“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等;3月底4月初在浙江考察时讲广大中小企业要发扬企业家精神;4月,在陕西意味深长地讲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杨禹还进一步分析道,总书记在后来的考察调研中又提到了“右玉精神”、主人翁精神、劳模精神、斗争精神,等等。9月3日,我们一起回望了总书记曾反复强调的伟大抗战精神,8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总结了伟大的抗疫精神。10月23日,总书记又再次提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这些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传承,而且相通”,杨禹说,“越是形势严峻,越是大风大浪扑来,我们越要把斗争精神鼓舞起来,办好自己的事。”
链接:
建议稿起草过程
2020年3月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2020年4月13日
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建议稿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20年7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7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当前经济形势、保护市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吸引用好人才、“十四五”规划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8月10日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建议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專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2020年8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何立峰先后发言,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工作情况,谈了意见和建议。
2020年8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年9月1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7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位基层代表先后发言,就办好乡村教育事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
1.充分总结经验
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内容。
2.深化形势环境分析
补充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办好自己的事、树立底线思维等方面内容。
3.丰富指导思想和原则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全面依法治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内容。
4.完善“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补充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内容。
5.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
充实有关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改革科技体制等方面内容。
6.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充实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
7.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充实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重要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内容。
8.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充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
9.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强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内容。
10.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充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