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23杨丹

时代经贸 2020年21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高职

【摘 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既要兼顾传统教育与新兴教育要同等地位,在教育体系中要突出重点,特别是教育基金完善、资金技术密集、带动能力强的几个重点教育。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实际指导,本文笔者撰文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下服务于地方教育经济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地方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点学科,要侧重于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对经济研究的内涵进行概况,认为经济学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知,其结果没有对错之分,但会受限于意识形态倾向、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要对国内外经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认识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研究趋势虽有趋同趋向,但仍有较大区别。国内经济研究趋势侧重于研究宏观层面,倾向于自上而下地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为政府提供建议,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作为一种混合的市场经济,政府的角色举足轻重。而国际经济研究趋势主要呈以下三个特征:首先,侧重于研究微观个体,倾向于自下而上地站在生产者、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大量融合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最后,讲究删繁就简,用精炼的语言、简单的道理解释复杂的问题,并且语言要讲究信、达、雅。 虽然,近十几年来国家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探索上不断革新、完善、细化。但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操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不理想,评估效果不佳。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畏手畏脚,以及对学生的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缺乏适切度与稳定性,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可供实施的载体,社会实践课程内容的凌乱,阻碍了课程开展的有效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有所偏差,表现出不配合。

二、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足

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无论在规模及质量,外延及内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感佩的成就,并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但同时,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教育需求之间“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推动产教融合成为现代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仍存在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校党建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从世界角度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深化。这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力智力建设要紧跟国家建设需要和世界发展需求,依托当代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背景,做进一步的提升与更新,但我国的实际国情是高端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截止到2020年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相比较中等发达国家依然优势不足,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人才因素是制约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能力的因素之一。其次,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有待提高,在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活力不足,政府在大力发展高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建设上没有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导致一些职业院校在教学发展中流于形式,控油皮囊,没有发挥好院校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产生的社会效力较弱。甚至一些地方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落后,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待提高,甚至面临招生困难、停止办学的局面。最后是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积极性不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的教学特点就是为广大适龄青年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且切实地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因此导致院校的建设,无论从教学质量还是从办学目的上,都是从服务地方教育和当地学生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广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对于提供学生走上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租用,更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圆了大学梦,促进其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等方面的作用。学习动力不够强,学习能力不够高,浑水摸鱼,态度不端正,这些偶不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升,更遑论服务于日后就业,服务于地方企业生产。

三、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改进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对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加快现代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结构的升级改造,对于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有重大作用。比如李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说过,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在这些扩招的背后,会引发很多后续问题,比如推动产教融合,激发企业积极性,以及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都会引起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据了解,浙江省高职毕业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出现了平均7家企业争夺一名毕业生的情况,招工缺口的企业数量达到总数的65.2%。全国各地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今大多数高职学生不用面临生计问题,他们普遍希望能够继续接受教育,追求更好的前景,这使得原本就紧缺的技术型人才在市场上愈加匮乏。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虽然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能够带来丰富的工作实战经验,实际上中高职毕业生难以在工作中得到晋升,许多企业在员工的晋升通道中设定了学历的要求,这使得中高职毕业生的未来远景堪忧,也是职业院校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规模的扩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统一步调,质量不高成为目前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主要表现于大量参与办学招生的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办学成本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社会对高职教育不满意,等等。笔者认为,国家和政府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高职院校发展,可以落实生均拨款的政策,增加欠发达地区高职办学经费投入。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财政扶持力度,帮助地方财政实现生均拨款,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的培训力度。建议建立省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分批分期轮训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在资金源头上保障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并在师资力量上对落后地区或者教育资源薄弱院校进行武装改造,以提升学校质量来增加招生引资,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教育经济的发展。二是质量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可以采用“双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在校园、企业现场工作室两个教学场所,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主要是来自它的专业设置,其次是来源于它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当地企人才需求度的匹配性,根据研究表明,如果这两者呈正相关,高职教育一般可以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繁殖亦反之。这也就说明,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而是要着重和当地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企业对人才、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本院校的专业方向依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进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本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注重校企合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教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参考文献:

[1]宁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2]李重要.发展连锁配送业务应注意控制产品库存[J].湖北:邮政研究,2016(7).

[3]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

作者简介:杨丹(1982—)汉族,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数量经濟学专业。现任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高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