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探究

2020-12-23邱慧

时代经贸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民宿河南省资源

邱慧

【摘 要】乡村旅游发展巩固农业地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剂和引擎。河南是农业大省,又是旅游资源大省,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但当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初级发展、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因而也未能凸显农业大省优势、厚重中原乡村文化的风采。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乡土文化等手段彰显中原乡村文化,从以民宿为支点、活化古村落为媒介撬动乡村产业联动,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元、推动人才培育为保障机制,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河南;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提高的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又是旅游资源大省,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初级发展、内涵缺失等问题,对现有资源要素整合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课题。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一)农村数量多且各具特色

农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农村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旅游的效果。数据显示,河南省村庄数量达5万多个。由于河南省省内地理形态多样,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等五大类型构成,自然景观兼有“南雄北秀”之特色,造就了河南省乡村类型的多样性。目前河南省农村类型可分为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各具特色,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多样性提供基础。除此之外,河南省采取多项有利措施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传统村落的评选等更为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截止2019年底河南省打造了洛阳市嵩县白河镇、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等82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街村等3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但农村不美、农村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农村产业链条短等农村发展不充分表现尤为突出,是推进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乡村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乡村作为人类生存、生活聚集的场所,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汇聚出各具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历史文化代代相传。河南省乡村文化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以清明祭祖、重阳敬老、除夕守岁、元宵点灯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中国农民丰收节、郑州樱桃节、三门峡苹果节为代表的农事节庆资源,以宝丰马街书会、浚县庙会、郑州商都民俗庙会、鹤壁的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汴绣、钧瓷、剪纸、泥塑为代表的农村手工艺文化资源,以新郑大枣、南阳香菇、信阳毛尖、道口烧鸡、原阳大米、焦作四大怀药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以舞龙、舞狮、盘鼓等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演艺文化。厚重的乡村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当前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不足、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加工包装甚少,加大乡村文化的融合和打造,可提升乡村的附加值和软实力,促进乡村振兴。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现实困境

(一)农旅融合程度低,农业优势未能凸显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开发农业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河南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旅融合也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例如通过高新科技与农业对接而产生的农业现代科技园、新县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使全县贫困群众在旅游业各个环节收益等。但对农业的挖掘远远不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仍停留农业增产阶段、农业附加值较低、农业与旅游融合处于低层次、品牌创建不足,未能发挥农业大省的優势。加快农业资源的转化,提升农业的价值,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弘扬传承农耕文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二)乡村性体现不足,中原乡村文化缺失

乡村旅游成为河南城市居民假日和周末城郊游的新选择,火爆的背后粗放发展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吃农家菜、呼吸新鲜空气、住农家屋目前还是河南省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产品形式的单一、同质化发展是常态,很难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2019年河南省新县以“观农景、赏农俗、干农活、品农味”为内容的“乡村文化休闲游”赢得市场追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以原生态为基础,融入厚重的中原乡村文化,增加产品内涵,就能跳出区域市场,走进中国。

(三)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断层现象明显

在旅游扶贫政策的推动、市场消费升级的拉动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民、具有管理经验的经营者较少、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存在不想来和留不住的状态。人才匮乏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过慢、市场营销运作能力没能与时俱进、服务理念和操作规范不达标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游发展的后劲。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路径,优化乡村旅游人才的结构,是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一)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度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之本,农业发展的效果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的转型、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农民经济、农村繁荣有着密切关联,基于当前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方面,要打破农业单向发展的观念束缚,另一方面要打开农业发展的思路,不仅仅聚焦于农业所带来的农作物产值上,要挖掘农业资源实现农旅融合的深层次发展,丰富乡村旅游的形态,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河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运用高科技与农业融合而形成的农业科技园、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采摘型等三种形式。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各地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但目前却没有与农业的发展进行融合发展,没有把最具有农耕特质的生产、生活场景融入,因此也没有走出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之路,农村和农民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二)以民宿为支点,撬动乡村产业联动

乡村民宿是融合生态农业、旅游和人居业为一体的新业态,是依据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来进行创意,与标准住宿实行错位发展的新型产品。民宿只要做得好,就能带动旅游其他要素的消费,继而拉动整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乡村民宿是乡村的名片,有利于乡村经济的提高、文化传承。

河南省具有发展民宿的天然优势,资源较丰富。主要体现在:一是,省内有接近70%的旅游资源单位集中于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住宿的设置,市场需求量较大。二是,截止2019年底河南省打造了以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上李河村、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石板河村等为代表的3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为民宿的发展和提升发展内涵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发展中,民宿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形式单一、内涵不足未凸显“农村” 和“乡土文化”等现象,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虽然政府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地的精品民宿发展,但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保障、人才欠缺、分散经营民宿主人的缺位等因素制约民宿健康发展。未来河南民宿一是要注重内涵的打造,积极推进“民宿+乡土文化”、“民宿+特色产业”、“民宿+民俗风情”、“民宿+景区景点”等多元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间融合发展,以民宿为支点,盘活乡村产业体系。二是,考虑发展的地方性,做到民宿资源富足区域优先发展,特色区域集中发展,稀缺区域重点发展,最终形成点、线、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乡村民宿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三)弘揚乡土文化,重塑质朴新乡风

乡土文化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独特精神文化,也是吸引城市旅游者的一个热点。随着大众时代的到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旅游者更注重精神的需要,对乡村服务消费、情感消费、原生态生活消费追求达到高峰。大力弘扬乡土文化,不仅是改变其被摧毁、被遗忘的困境局面,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更是提高农民价值尊严的最有效措施。农民作为最了解乡村资源人,对其土生土长的环境寄予很深的情感,然在旅游的实际发展中,由于自身局限性,农民个人价值没被正确认知,在发展地位上也处于劣势地位。通过发扬乡土文化,可以改变农民参与乏力的现实问题,提高其主体地位。

乡土文化作为人们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凝练,其发展和延续离不开农村,更离不开农民。河南省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农村人口众多,乡村振兴的难度大。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转化,实现与乡村旅游的有效嫁接、融合和创新,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增强农民自主式发展的能力,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动力,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四)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元,驱动共赢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产业的振兴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实效。而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现代化实现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强的依懒性。反观目前国内四川、黑龙江等地的实践也表明农业合作社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农业合作社其中的一种类型,通过自愿合作的方式把分散个体有效联合起来,实现规模发展,在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单打独斗处于劣势地位的困境。通过乡村旅游合作社可以把一群志趣相同的人积聚起来,他们自由组建团体、共同生产、共享劳动成果。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农民自己当家做主,最大享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大大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农民参与率的提高,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共享旅游发展好处的合作者和协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恶性竞争、报复打击等问题。由此也带来一系列联动反应,构成民风和谐、管理有序、生活富足的画面。

(五)活化古村落,谱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无论是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还是国内四川、浙江和福建等地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传统村落作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承载了历史文化,寄托了乡愁,符合当前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活化古村落既实现了其物质文化的传承也凸显了其精神文化。

河南古村落资源丰富,对官方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截止到目前河南省共有20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传统村落759个,且呈现地理位置上广泛性、区域内积聚的现象,厚重的中原文化,又为古村落发展增加神韵。结合河南省发展现实,适宜以古村落为切入口,进行多要素间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相随相伴,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之时,又传承和发扬了古村落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六)推动人才培育,保障乡村振兴新动能

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之基,没有人才的保障就不能有效开展乡村旅游各项工作。河南乡村旅游建设人才缺口大。基于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少、层次偏低、严重断层等现实,构建匹配的乡村人才发展体系,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投身农村建设的三农人员至关重要。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农民,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落脚点之一。河南农业人口多,农村贫困人口所在比例也较高,加快职业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实现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发展中的领头羊和主要力量,带动乡村快速发展。

落实各项福利,吸引各界人士扎根乡村。政府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和优化待遇,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对口专家、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出城务工人员投身乡村。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参考文献:

[1]李建峰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J].甘肃农业,2019.

[2]陈天富.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7(11).

[3]赵永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9.

[4]张佳丽.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济源市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17.

[5]杨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猜你喜欢

民宿河南省资源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给资源分分类
周边赋能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资源回收
你是民宿达人吗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