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样化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12-23黄丽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黄丽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许多知识不仅能够应用于生活当中,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法治观念。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利用好学科生活化的特性,在教学当中加入一些多样化的元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和提升。

1 多样化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当中,利用多样化教学的优势大致有以下三点。首先,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化的教学编排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多样化教学能够从多个角度诠释知识,提升教学的宏观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教材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多样化教学能够改变学生的被动认知地位,师生能够就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交互。教师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正和更新,学生也能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和强化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2 多样化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2.1 趣味化拆解教材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很多理论的知识比较抽象呆板,学生阅读起来会有无聊感,并且单纯的文字难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当中很多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例子,还有小故事,却充满着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当中的这些趣味化故事,将知识融入进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是先讲解知识,然后利用故事化的例子去加深學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先讲解教材当中的趣味小故事,然后再从故事当中引出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渗透着道理,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堂课当中,教材中有一个故事是对公民选举权的解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先用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地听完故事后,教师再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会在教师的讲解过程当中,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2 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知识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编排,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编排一个生活化的场景,阐述教材当中的一些观点也可以将一个章节的内容,融合进一个趣味的情景剧当中。在学生出演情景剧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在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及时加以说明,让学生能够明晰每个阶段所讲述的知识点,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比如在学习《执法守法,依法维权》这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去购物遇到“强买强卖”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强买强卖”的老板和维护权益的消费者。

2.3 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的优势,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全面直观地对知识进行拆解讲授,学生的感官体验能够得到提升,并且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课堂体验感也能够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利用音频、视频等教辅课件,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趣味化的视频和图像不仅能够瀲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国家机构有哪些》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辅课件,通过图片的形式对国家的机构进行展示,每一个机关可以附一个视频进行详细的解释,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进行点击进行视频激活。

2.4 生活化问题讨论,强化学生认识

生活中存在很多与道德法治相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搜集归纳,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3 生活情境,激发内心真情实感

情境教学是生活化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内心真情实感。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基于学生生活认知,通过模拟或构建生活中的某个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生活、主动思考、获得知识。

生活情境的创设必须突出“现实性”和“思考性”,让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以《应对自然灾害》一课为例,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科学应对森林火灾是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我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这一新闻创设视频情境,2019年四川凉山“330”森林火灾造成31名救火英雄牺牲,2020年3月30日凉山再次发生森林火灾造成19名救火英雄牺牲。学生对于这些新闻仍然记忆犹新,多名救火英雄的牺牲,让学生感触颇深,看着森林火灾给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影响,除了森林火灾之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在影响着人类呢?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才能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呢?在情境的引导下,逐渐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4 生活对话,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和心灵对话的舞台。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起到活跃氛围、促进理解和增进情感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生本教育的真谛与源泉,只有立足于生活这一沃土,让对话扎根于生活,以丰富的生活“对话”代替单向的知识灌输,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彰显潜能和个性。

课堂教学既是生活的教学,同样也是对话的教学。只有给予学生足够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毫无保留地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放飞情感、获得智慧。以《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教学为例,在学生初步理解公民的法律含义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公民呢?你们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呢?有的学生说道:“当我拿到居民身份证的时候,就是一个公民了。”很快有学生反驳道:“我们在一出生的时候就有了中国国籍,身份证只能作为公民个人身份的一个证明。”还有的学生举例:“刘某因为涉嫌故意伤人而被公安局逮捕,这样他犯罪了,就会坐牢,也就肯定会剥夺他的公民身份”显然该生的这一看法是错误的,我及时给予了纠正:“李某坐牢只会被剥夺人身自由和部分政治权利,但他依然拥有中国国籍,依然是中国公民。”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也促进了学生对“公民”这一概念的深度理解。

5 生活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让道德与法治意识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与心灵,这对于实现教材与儿童生活的有效对接是非常重要的。

以《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一课为例,学生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虽然对于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如何行使权力等方面知识有所了解了,但对于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却感觉比较茫然。为此,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的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学校门口小摊小贩、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学校和家长都没有执法权力,导致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完全有效的解决,仍然屡禁不止。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接下来我们开展了写建议书、向相关执法部门寻求帮助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落实解决问题的机构和处理程序。而学生通过在活动与实践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获得了最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将课堂知识内化为了道德认知和品质,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培养。

6 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统筹编排,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开发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呼吁“德育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儿童现实生活为主线,以多彩、丰富的教学活动为载体,注重课堂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能促使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社会回回及生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生活理解知识和反思自我,并积极主动地亲身实践,最终促进了道德信念和品质的形成。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的提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曹庙中小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