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
2020-12-23郭锐
郭锐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有效地阅读,不仅可以使他们积累语言,认识世界,还可以体验审美,塑造人格,实现健康发展。立足阅读价值,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机械地肢解文本内容,将文字语言灌输给学生们,而应揭示文本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地走进文字语言中,体味语言内涵,建立情感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尝试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辅助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阅读文本。那么,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教学呢?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实现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呢?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详细说明。
1 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
主题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工作者,立足课改要求,对主题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主题阅读教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其中,窦桂梅老师认为,主题阅读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围绕所确定的阅读主题,进行生命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揣摩、体悟,由浅入深掌握文本内涵,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刘宪华老师则认为,主题教学是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组织的具有完整性的阅读教学活动。立足现有研究,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所谓的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据,深入其中,挖掘具有价值的“主题”,同时以“主题”为线索整合相关文本,优化教学资源,建构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驱动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法的作用下,深入文本,探寻主题,通过个性阅读、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写作意图,感悟作者情感的阅读活动。
2 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立足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如下策略对此模式进行应用:
2.1 设计目标,遵循原则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践行的一切教学行为,实施的一切教学策略,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是教师明确教学行为,还可以使学生确定学习方向,便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组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我首先会遵循学生的语文阅读实际情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以及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阅读文本,为学生们设计出大单元目标,使师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遵循原则,有效地进行主题阅读。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教材中展现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经过丽江》这四篇文章。单元导语部分明确地指出,这四篇文章属于游记,作者通过记录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谓,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描述,对人文古迹进行赞美,从而将自身的积极情感寄予其中。基于本单元的阅读文本内容,在组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我先设计了如此教学目标:阅读文本,了解游记文章的特点;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的写景角度和方法;分析文本,品味文本中优美的语言;体验美景,感受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如此设定的阅读目标,不仅明确了教师的主题阅读教学行为,还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效率。
2.2 分析教材,确立主题
教材是教师是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依据,新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框架,在不同的单元收录了不同的文章。部分单元文章主题一致,但是部分單元文章主题存在差异。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中心的。立足教材特点,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深入到教材中,细细分析各个单元的内容,挖掘主题内容,确立主题,为引导学生们有效地进行主题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阅读主题的基本要素,即历史经典、社会焦点、做人要点。以这些要素为指导,我会确定不同的阅读主题。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介绍了自己童年的趣味生活。从教材名著阅读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朝花夕拾》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此阶段必须阅读的文章。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长篇的叙事散文,尤其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晦涩、内涵深刻,阻碍着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而且,不少学生面对阅读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社戏》《故乡》等文章引入其中,实现阅读资源的丰富,同时驱动进入到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路途中,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探究。围绕选择的内容,我确定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如此阅读主题,驱动学生们阅读经典,走进具体的时代,体会事,感悟人。
2.3 整合课程,升华主题
在确定了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了明确的阅读主题之后,教师要将主题阅读教学落实到课堂上,通过整合课程,将学生们带入到主题阅读活动中,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不同的文本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实现对文本主题的认知,通过升华主题,提高阅读效果。初中生受到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接受直观、形象事物的能力较强。教材文本,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的刻画,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立足与此,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我尝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体验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们通过切身体验,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经验,建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春》为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从多方面入手,刻画了美丽的春天美景。春天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历。但是,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在体验春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春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尤其,学生们体验到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我立足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或自己经历过的春天和作者笔下的春天有怎样的差异。在如此生活化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比春,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春天美景中的情感。
2.4 得法课内,延伸主题
学以致用是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实现此目的,需要做到得法课内,延伸主题。简单地说,在参与主题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积累语言知识,获取阅读经验,之后,则要体验课外阅读活动,将所获取的内容应用到课外,从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加深对所获取阅读方法的理解,尤其增强对阅读内容的认知,提升阅读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会围绕联系教材文本内容,向学生们提出新的“主题”,驱动学生搜集相关文本,联系课堂所学,自主解读文本。
以“亲情”为例,在此主题的指导下,我要求学生们搜集父母情、友情等文本,自主阅读,透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实现对“亲情”的全面理解。因为初中生的自控力有限,在客气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机械应对阅读任务的问题,影响主题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对此,在选择了主题阅读内容之后,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共享各自搜集到的信息,合作阅读。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实现阅读资源的丰富,还可以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理解主题。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课标要求指导下,立足传统阅读教学不足,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设计适宜的阅读主题,优化主题阅读过程,指导课外主题阅读,使学生通过经历主题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