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的探究

2020-12-23王若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契丹建国历史教学

王若冰

【摘要】契丹族作为中国古代少数民主之一,其历史悠久,从公元4世纪到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期间的历史均可见于史书。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根据课本罗列史实,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了契丹族从出现到兴盛再到消亡的历史,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 契丹 族源 建国 消失

在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契丹这个民族,虽然课本中与辽或契丹相关的篇幅較少,但契丹族作为我国古代史上众多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兴起和发展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共同深究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在教学中对于契丹族的研究和探索。

一、契丹一词的含义

契丹族在我国两宋之际强大,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契丹”一词作为族称,学术界对于它的定义有很多:

其一,“契丹”是“镔铁”“刀剑”之意。这一解释得到多数中外学者的肯定。《契丹史略》中说:“契丹这个族号的含义,现在普遍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的意思。”契丹人认为“镔铁”坚硬,符合其民族特点。而这一点在《金史·太祖记》中也有记载,。

其二,从读音来看“契丹”与“奚东”读音相似,“奚”即奚族,“奚东”是按方位来说,意思就是说契丹族位于奚族的东边。

其三,从“契丹”一词含义来说,有肥沃之地的含义。这一点在《辽史·地理志》中也有记载,据史料记载契丹族居住地:“南控黄龙,北带潢水……高原多柳榆,下隰饶蒲苇”。从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契丹族所在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所以“契丹”二字涵盖其居民居住地的水草丰美也是很有可能的。

其四,“契丹”就是“秦”的缓读或反切。这主要是从“契丹”这个词的发音来解释的。首先,上古时期“秦”的读音就为“Dan”与“丹”字的读音相同。其次,“契丹”急读与“秦”的发音确实相似。这里的“秦”就是建立秦朝的秦民族。《中国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一书认为:“契丹系秦民族的分支,后来秦民族分成两支,分别向西北、东北迁徙。迁向东北的一支,与其他少数民族夹杂,发展壮大,最终建立辽。”

二、契丹的始祖传说及其族源

关于契丹的始祖传说,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即青牛白马传说和奇首可汗传说。《辽史》记载了相关内容,只不过《辽史》中的记载是将两种传说结合在了一起,前面部分是指奇首可汗传说,后面部分是指白马青牛传说,大概是因为某种原因被《辽史》的修著者错误的撮合到了一块。

后来经学者考证,奇首可汗的传说在契丹族建立国家之前就已流传了。而且,宋方的记载中也只出现了青牛白马传说,而未曾涉及奇首可汗传说。从这可以看出,在宋代时,青牛白马传说已流行开来,所以,奇首可汗传说只会出现在其前而不会在其后出现。

三、契丹的建国

契丹族的建国是由分立走向联合的过程,也是逐渐封建化的过程。根据《辽史》卷37《地理志》“永州”条中始祖传说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大概在北魏初年的时候契丹族分为八部,当时他们已经进入父系氏族阶段,而且是各自独立、分散的,没有实现统一。蔡美彪先生提到:未统一之前的契丹,彼此建立起互为兄弟的血缘关系。分散独立的契丹各部也有各自的名称,即悉万丹部、何大何部、具伏佛部等。这些名字的含义至今并不清楚,但据《契丹国志》记载:契丹原本没有姓氏,最初是以他们各自居住的地方命名。所以契丹各部的名称极有可能是其最初居住地的名称。

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潮流决定了八部各自独立的状态并不会长久,随着契丹族的发展需要和抵御外来入侵的需要,八部走向联合,他们的名号也随之有所变化,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大概在唐朝初年,契丹人已出现联合,选举了首领。此外,各部落还设有议事会,具有选举和罢免领袖之权。处于氏族联盟制度下的契丹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联盟时期、遥辇氏联盟前期、遥辇氏联盟后期,最终氏族联盟制度走到了末日,由逐渐壮大起来的军事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了统一的契丹政权。

耶律阿保机能够建立契丹王国,固然是因为他自己的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但还有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外援和宗教。这里说到的外援是指回鹘,宗教是指摩尼教。这两个因素对于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很有影响的。王小甫先生在他的《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中明确地提到了这两点,尤其是重点介绍了摩尼教对于契丹族的影响。耶律阿保机与回鹘接亲后,又借宗教神话自身,来达到建立国家,实行帝制的目的。阿保机这种依靠神话自己的方式来增加威望,称王称帝的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早就有之,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基本上都会依靠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来鼓动人心,为其雄图霸业造势,所以,阿保机建国也是肯定受到了一些中原文化影响的。

四、从兴盛走向衰亡

耶律阿保机成功建立了契丹政权,自号“天皇王”,仿照中原汉制,设置百官。这些举措意味着契丹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了。

建国之后的契丹王朝除了继续开疆扩土外,同时在国内仿照汉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契丹文字,建立法律体系,契丹国体趋于完备。继任的耶律德光承袭父业,继续发展壮大契丹,并改国号为“辽”。耶律德光在位期间进一步推行汉化,壮大了契丹的势力。然而耶律德光死后,辽却出现动荡,动荡主要来自于内部。其兄东丹王子兀欲自立,幽禁干政的述律太后,即帝位,改名为阮,是为辽世宗。接着辽世宗在行军途中被部下所杀。德光子璟即位,因其嗜酒,达旦乃寐被称为“睡王”。后来辽穆宗因暴虐残忍为近侍所杀,政局也因帝位继承的不稳定而动荡不安。然而,虽然这段时间契丹内部出现波动,但在外部却依然强盛,以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版图内与北宋王朝对峙的大帝国。

“睡王”之后是景宗,此时国家大事多由萧太后处理。一直到兴宗时期,契丹王朝在文治武功、汉化程度上仍在不断发展。从宋辽的战和情况来看,辽朝虽未能灭宋,但辽对宋的军事优势是绝对的。辽宋虽然对峙,但几次和谈,大辽都可谓收获颇丰,在此期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称得上是国富兵强。道宗时期,因喜好文学,极度推崇中原文化,到这时契丹政权已成为一个与历代中原汉族王朝相差不大的封建王朝,基本褪去了其游牧民族的原始剽悍的习性。但此时契丹的国力已步入到衰退期,实力大不如前。到天祚帝时外部面对逐渐强大的女真部族的压力,内部奸佞之臣横道,加上自然灾害,致使辽朝的国势日渐衰微,最终为金所灭。

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称帝,到天祚帝时为金所灭,历时210年。契丹族作为活跃在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虽仍不可避免地会保留一些原始的社会习俗,但其建立政权后的汉化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由此可看出中原汉制对于任何需要建立政权、稳定政权的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初中古代史部分一直强调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

五、消失的王朝

历史上的契丹民族创建了强大的军事王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曾经确实有过繁华和辉煌。然而,历史总是前进的,契丹族最终还是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在辽朝灭亡后,一小支契丹人向西迁徙,并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即西辽。其余大部分契丹人在金的统治之下生活。随着北方蒙古的兴起,契丹人又投靠了蒙古,并随蒙古人征战,分散各地。明朝建立以后,契丹族消失。现在史学界对于契丹的消失有三种推测:

其一,仍然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随着朝代更迭,与其他民族杂居,并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记忆。

其二,西迁的契丹人持续向西迁徙,与其他地区人口交融,最终被完全伊斯兰化。

其三,蒙古政权统治之下的契丹人在战争中散落到了各地。

契丹族已经不存在了,但经考证,其后裔在今天仍然存在着。学术界推测现今东北地区和云南地区很多人应属契丹后裔,他们与当地民族杂居相处,逐渐融为一体。

六、结语

综上所述,契丹族从崛起到发展再到消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虽然现在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探究,找到契丹族遗留下来的踪迹,了解契丹族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

参考文献:

[1]張正明.契丹史略.中华书局,1979.

[2]郑英德.东胡系诸部族与蒙古族源[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C].1980.

[3]舒焚.辽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4]李德山,栾凡.中国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脱脱.《辽史》(卷37)·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

[6]蔡美彪.契丹的部落组织和国家的产生.历史研究,1964,(5/6).

[7]孟志东.云南契丹人后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契丹建国历史教学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