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开展移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2020-12-23王春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移动教学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王春晓

摘  要 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新时代高教40条等系列文件的指导下,针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不高,班级规模大、课堂难管理等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移动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移动教学APP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移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应用,并对移动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移动教学;学习投入度;移动教学APP;创新创意创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1-0060-03

1 前言

移动教学即全部或部分借助移动个人终端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形式的移动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等。在本文中,移动教学是指利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中的基于云技术的课堂教学APP(如超星学习通)来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2 移动教学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引发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化。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应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教育部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2018年,国家陆续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相继出台双一流、转型、新时代高教40条、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特别是新时代高教40条,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明确了具体举措,其中倡导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科学合理地开展移动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不高,班级规模大、课堂难管理等问题,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和教学评价上都存在共性的元素,基于这些共性元素构建移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本教学模式将移动教学工具的利用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实现全程互动交流,教学数据和学习数据全过程留存,形成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真实,课堂管理更加高效,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更高。

4 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以创新创意创造方法课程为例

在创新创意创造方法这门公共基础课中,利用超星學习通开展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该课程具有上课人数多、班级规模大、课堂难管理的特点。试点班级为2019级护理学本科班,共93人,分成12个小组进行团队学习。以该课程第一次课“创造力概述”为例,说明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课堂应用。

课前  教师通过移动学习通发布通知,说明课程学习要求并布置学习任务。12个小组需要按照时间节点,通过移动学通来提交组号、组名、口号和创意团队照。

课中  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将小组提交的创意团队照直接投屏到教室前方大屏幕,小组成员上前展示。全部展示完成后,教师利用移动学习通发布投票,让学生为除本组外最具创意的团队进行投票,达到组间互评的效果,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根据知识点内容设置问题,如:“你理解什么是创新、创意和创造吗?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根据课堂实际氛围,选择移动学习通的互动形式,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非常高,则可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提问;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重,则可通过随机点名的形式来提问,进而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大班授课来讲,因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多,课堂讨论分享比较困难。利用移动学习通的课堂讨论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将讨论结果投屏到大屏幕,教师进行点评。如:“你认为班级和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人分别是谁?”在两分钟内,93名学生通过移动学习通提交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利用移动学习通的词云统计功能,快速展示出核心词语,即学生公认的最具创造力的人物,并随机找学生进行分享。

课上留10分钟,教师利用移动学通发布随堂测验,要求学生五分钟内完成作答;作答情况投屏至大屏幕,教师针对错误题目进行强化讲解。

课后  教师根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推送相关阅读资料,如最具创造力的名人故事等,方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发布本次课教学建议反馈问卷,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布置下次课的课前准备任务。

5 移动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分析  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是评价移动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通过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有所提高,说明移动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移动教学实施前,针对试点班级93名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投入度调查;授课结束后,再次开展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调查。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明显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详见表1)。

同时,针对学生关于移动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2.86%的学生认为利用移动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激发求知欲;88.57%的学生愿意利用手机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互动;91.42%的学生认为移动教学工具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互动的有力工具;80.25%的学生认为教师利用移动教学工具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可见,学生对移动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应用的接受程度较高。

利用移动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较为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在利用手机参与互动过程中可能会分心,借机用手机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是会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86%的学生全程用手机仅参与课堂活动;82.86%的学生偶尔玩手机;8.57%的学生经常玩手机;5.71%的学生总是玩手机。对移动教学中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活动的调查表明,抢答环节最受学生欢迎,然后依次是主题讨论、随机点名、测验、签到和投票。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把控好教学节奏,尽量做到让学生无暇分心用手机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学生移动学习数据分析  基于吉医在线学堂对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学生利用移动学习通的学习访问量为1403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共发出20条通知,学生的平均阅读率为90.24%(最开始需要教师在移动学习通中进行阅读提醒,通知阅读率才会超过85.00%;随着课程的开展,通知阅读率逐渐提高,在课程中后期,不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提醒,通知阅读率也会达到95.00%以上,可见学生利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意识有所提高);教师发布八次主题讨论,学生回帖数量为311次;教师发放问卷四次,学生平均填写率为92.63%;教师发起选人八次,共选出56人次;教师发起抢答六次,共有282人次参与抢答;教師发布分组任务四次,12个小组任务完成率为95.83%。可见,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度明显提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

教学实践表明,移动教学APP使得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加科学,移动学习数据使得过程性评价更加客观合理。总之,利用移动教学APP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xxgk_13332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猜你喜欢

移动教学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摄像录播移动车研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移动教学在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于Android平台的教学应用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