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2020-12-23易超英
易超英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问题入手,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分别从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丰富知识内容;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优化教学方法;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充实思政载体;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营造良好氛围几方面进行价值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政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朝着越来越功利化的方向改变,受到物质利益化的干扰,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被忽略,对现代人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迫在眉睫。在思政教育中发扬传统文化,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是日后发展的整体方向,从而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问题
思政教育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在传授思想政治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所以,推動思政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的力度不够,无法全面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只是将思政课堂当作思想教育的载体,单一传授思政理论知识,没有全面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对一些问题和知识认识不够透彻,一知半解;其次是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但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果不加以甄别,会形成崇洋媚外的心理,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三是大学内部的宣传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大学生更乐于追求与时俱进的新鲜事物,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很多传统文化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各高校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导入,很多大学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只是走表面流程,没有确切落实到思政教育中,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专业知识的练习,过于片面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问题,主要有几种具体应对策略:首先,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要求各高校在思政教育课堂学习上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将二者有效融合,丰富思政课堂的知识内容,强化课堂的教学力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借助课堂上经典的文学故事和传统民族精神,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与此同时,可以创新课堂设计,开展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如《地方文化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其次,需要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作用,注重学习发展的方向性,对待外来文化要仔细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也要采用同样的辩证法思维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平时要加强规范和引导工作,组织学生多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和思政活动,如开展“传统文化周”“道德大讲堂”等;第三,加大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活动,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出爱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呈现
(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丰富知识内容
教材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掌握,巩固好基础后,才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意义和引申主旨等,学生和教学人员都要充分熟悉教材,充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材进行编写时,相关人员就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价值意义考虑其中,利用传统文化素材丰富内容,增加文化底蕴和积累,促使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导向,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之后奋发图强,遇到挫折和逆境,乐观豁达地面对。
例如,学习古代的诗歌能够让人振奋,摆脱生活暂时的失意,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习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慷慨自信;在走不出去当下困境,感到迷茫时,学习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豁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挑战,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趁早摆脱迷茫,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多引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诗句,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记忆点,提高思政学习的整体效率。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中,文言文是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文言文的基础学习也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语文学习和思政学习的必备知识。在以往传统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经常带学生重点了解背诵字词,记住不同字词的多重古义和今义,学生很容易将含义记混,还会导致学习热情减半、效率低下;当下的文言文教学更侧重对文言文的背景、作家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背后隐藏的文化概念和当时的价值观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需要通过PPT展示一些作者的生平经历,介绍当时社会背景,讲述作者的心境和选择,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视频朗诵全文,在整体上对诗歌做出宏观的把握,之后再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和重难点字词,最后点明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带领学生体验和领略不同时代的自由与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一致,都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念,自古以来就强调“中和之美”“修身克己”等传统美德,修身才能治国,才能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引导大学生养成端正的人格,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三)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充实思政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都体现在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歌赋当中,并传承发展至今。诗词歌赋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追求,还显示了中国文字的优美。所以,在大学生平时生活中,可以进行朗诵,正所谓“书读百遍而其义自见也”,在朗读中领略中华文化不朽的美与价值。除了书后要求必须背诵的篇目,学生可以针对具体的诗歌和文言文,自行选择朗朗上口并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文章进行朗诵,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陶冶情操,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習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效果,如孔融让梨、屈原投江等故事影响至今,在平时生活中仍然会秉持同样的谦让和忠贞,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做到“接地气”,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学习兴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陶冶情操,学习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并能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拓展人际关系,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营造良好氛围
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需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学生在日常的校园学习中同样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使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全面素质。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通过组织一些思政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思政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浏览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和视频,在观看阅读的同时,大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可以得到身心上的放松。教师在课余或周末,可以组织班级或者年级集体郊游,参观大学拜访附近的名胜古迹,了解一些传统的艺术和风土人情,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另外,教师在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假日,可以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组织演讲或者PPT创作评比,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认识,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我们应该为拥有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约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由于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多数大学生容易形成散漫、拖沓的学习习惯,通过相关制度能够要求大学生完成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训练,增加学习经验,深入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四、结论
综合来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值得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品质,有助于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大学的育人育德教育。但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肩负起这项重任。
参考文献:
[1]卢君.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1):93.
[2]杨兆瑞.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福建茶叶,2020,(02):319.
[3]倪皓.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