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学生带去哪里?
2020-12-23刘娇艳
刘娇艳
只要需要用到语言文字的任一地方,他们都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即“天地皆语文”。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爱上用语言文字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四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这样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生产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课标》里面说到的课堂教学资源和场所很多,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我要将学生带去一个地方,就是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地方。什么意思呢?我把它分为两类:第一,用有声语言表达,比如,在辩论赛上用和同学辩论,在各种大型舞台主持节目,对重要人物进行采访,在家里给动画片配音,在电视台进行演讲比赛……第二,用无声文字表达:放学回到家主动写日记,为学校展览写一段解说词,为标牌写一句广告语,将自己的综合实践写成一篇报道,将自己喜欢的小说改写成剧本,为本地区的旅游景区写导游词……
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需要用到语言文字的任一地方,他们都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即“天地皆语文”。
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在课后还能保持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热情?我们老师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我们如何设计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爱上用语言文字表达。
1 在教师示范中,闻到语言文字的味道
短短的40分钟,要让学生热爱语文,老师必须热爱语文。换句话说,语文老师对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和热爱,一定要让学生看得出来。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杨再隋教授,在《语文的味道》一文中,这样说:需要说明的是,语文的味道并非指舌尖上的味觉。它泛指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的语文素养的全部感觉,即读书有声、词语有色、品读有味、写字有形,还有语言文字中传递出的脉脉温情。
杨教授还说道,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对学生起着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朗读指导中,有一段话: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要是”读后稍停顿,体现出假设的语气。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那么,什么是语气?张颂教授在他的《朗读学》里说,“语气”一词,由“语”和“气”合成。把“语”和“气”结合在一起,用来表达语气的内涵,是很恰当的。“语”,指有声语言,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的气息状态,指具有声音和气息合成形式的语句流露出来的气韵。它关系到听者是否心从耳顺,愿意接受。在朗读学中,语气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甚至可以说,朗读学实质上是“语气学”。这里面有个小技巧:不要用大白嗓读,要气沉丹田,吹蜡烛时,就是气沉丹田。但是,朗读的知识性、转述性、严肃性、质朴性,必须区别于表演的文娱性、趣味性、角色性、华美性。
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从切身体会中觉察到,应该坚持朗读的创作特点,不能追求表演。比如,这句“刘胡兰屹立在刑场中间,像钢铁的巨人。”朗读语言应该在生活语言和表演语言中间。
好的语文课,语文味道浓,而且其味绵长,让学生在课后还能津津乐道。
2 在课堂节奏中,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
“节奏”是什么意思?《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简单来说,就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杨教授说,语文课还要讲美感,有节奏。
我有一次上写字课《左偏旁》,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案,我自己编教材,自己写教案,编儿歌,最终编写成剧本。剧本的开端就是导入(导入时长短,在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拉开序幕,揭示主题),发展就是重点(主要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現法,在评选最美“冰”字中,产生矛盾,然后提出假设,用辅助线来贴一贴,证实假设,得出辅助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潮就是难点(小组讨论,评选“写字小老师”,然后让小老师指导组员,在投影组员的作品,采访小老师的教学方法),结局就是总结(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然后老师补充。)
校长评课说,老师没有口头禅影响课堂教学,没有长句子让人难以理解,整个课堂就是一个舞台,让人赏心悦目。
再比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下《静夜思》也是这样设计的。校长评课说,这堂课,我上的游刃有余。其实,我真的没有能力把课上的效果很赞还能轻松自如。主要就是我把教案改写成剧本,然后设计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就是导入:在《静夜思》的音乐声中拉开序幕,揭示主题,时间是4分钟;发展就是重点:解诗题,懂诗人,读诗句,时间是10分钟;高潮就是难点:悟诗情,时间是15分钟;中间插入10分钟写字。结局就是总结: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然后老师补充,时间是1分钟。
听课老师都能在课堂节奏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我想,学生也一定能感受得到。
3 在小组合作中,获得语文学习的策略
校长评《左偏旁》一课时这样说: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想去做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你这节课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那就是在评选“写字小老师”之后,再让小老师教组员修改。老师愿意花时间投影组员的作品,问一问组员修改了哪个字?小老师是怎么教的?你是怎么修改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了语文学习的策略。
我想,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作品,40分钟很短,我们不能敷衍了事,而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这样孩子才能在课后热衷于用语文解释世界,善于用语文表达天地。
我猜,有的老师肯定会说,那得多累啊!是的,确实累。但是,我个人更注重后面那个词——“快乐”,累并快乐着。
凭什么我就不能单纯地“快乐”,非要在前面加一个“累”字呢?我想,就一个理由吧——关爱学生。2008年修订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样说: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充满爱的老师,每一个姿势都是最美的瞬间,不用摆拍,摄像机随便拍,360度无死角,为什么?因为心中有关爱,头上有光环。
教育家李镇西这样说,孩子每一天的故事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读懂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愉悦而谨慎地编织故事,让教师和孩子的生命互相重叠与交相辉映。这是教育的意义和幸福所在。
希望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幸福下去。
(作者单位: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