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立场的小学语篇阅读教学研究
2020-12-23沈冬华
沈冬华
语篇是指人们使用连续性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篇属于交际行为中的一种,其构成语篇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语义连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将一篇文章分割成多个零碎的小部分,认为只需要让学生吸收文本中的碎片化知识点就够了,而无法感悟文章整体内涵与寓意。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在于避免了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只关注局部而忽视语篇整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会。受到我国长久以来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处于理论派中无法自拔,让小学语篇阅读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源于生活立场的语篇阅读教学让小学生的语篇内涵挖掘与情感体会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入到作者的世界之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互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在小学语文语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站在生活立场去思考,引领学生从生活立场去感悟语篇内容,以此打造高質量的小学语文语篇课堂,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源于生活立场的小学语篇阅读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营造生活化的语篇阅读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感受语篇情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立场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构建轻松阅读的学习氛围。在生活化的语篇阅读学习氛围中,学生会自主阅读、主动感知、自觉领悟,从而达到语篇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阅读实质上就是读作者的生活,文章中记录着作者的经历、抒发着作者的情感、表露着作者的心境。在语篇阅读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小学生从生活的立场进行阅读材料的分析。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为例,从语篇阅读的角度分析,主要讲述了作者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坚定科学精神的信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中,立足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学习生涯中,哪位老师是你认为的“最好的老师”,他或她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深刻?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可以让小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进入到语篇阅读学习状态,可以培养小学生从生活视角看待语文语篇阅读习惯,树立将语篇阅读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让小学生在语篇阅读的思维碰撞中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语篇的整体性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为语篇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的语篇阅读教学情境
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的领会能力,挖掘出语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涵。而小学生因为受到自身语文认知与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语篇阅读学习中,往往只能发现一些浅层次的语言知识,难以发现语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甚至在面对语篇阅读时茫然无措。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感知内涵。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调查学生已有的旅游经历,从网络中搜集有关双龙洞的视频资料,将其整理成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可以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经历融入进课堂,让学生可以在直观的视觉与听觉刺激中进入到“旅游”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跟随视频情境,一步步迈进双龙洞的优美景色之中,增加小学生对双龙洞的喜爱,进而在语篇阅读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三、布置生活化的语篇阅读作业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后,大部分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题,以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检验教学效果。这种作业设计方式虽然可以起到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但是却让学生在题海中苦不堪言。源于生活立场下的语篇阅读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从生活立场出发,以生活化的作业布置,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情感、技能与价值感的深度学习。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在语篇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性较强的课后学习活动,如以小组的形式描述“闰土”的人物形象,探讨全文的写作路线,这篇文章反映出了“我”对闰土的哪种情感?你对闰土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以这种实践性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完成中梳理语篇内容,学会辩证地看待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情感。
综上所述可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程教育应用性的理念不断突出,源于生活立场的语篇阅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语篇阅学习中更加贴近作者的生活、情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强化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生活与语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并找到生活与语篇阅读教学结合的有效应用方法,以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小学生在语篇阅读学习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