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区水稻新品种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2020-12-23胡英强徐逸寒
胡英强 徐逸寒
【摘 要】 本文从育秧、田间管理、绿色防控、全程机械这四个方面对赣榆水稻新品绿色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分析,建立可持续治理的病虫害防治体系是水稻的周年优质丰产的途径,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作用,为赣榆区优质水稻大面积生产丰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水稻;绿色栽培;赣榆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2-0034-3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new rice in Ganyu from four aspects: seedling raising, field managemen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whole process machinery. It is the way of annual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rice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pest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rice in Ganyu district.
[Key words] rice; green cultivation; ganyu district
赣榆区是江苏省稻麦作物的高产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山区、平原、沿海各占三分之一,县域面积1427km2,物产丰富。全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2℃,年降雨量976.4mm,是江苏光照最长地区。全区拥有耕地面积约89万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约40万亩。
1 做好育秧是水稻周年优质丰产的基础
秧好一半稻、苗好一半谷。当地水稻产量增产增收的首要条件是应该选择合理的水稻品种,这一品种应该满足当地的种植条件,且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好,能够做到适应机械化农业生产操作的需要。需要考虑的条件因素是:茬口、品种特性、稻作方式及安全齐穗期,以上几个因素都可以帮助农民找到适应本地生产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以连粳7号、连粳11号为主,示范种植连粳15号、宁粳6号、南粳9108等。
同时推广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机插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麦秸全量还田全程机械化稻作技术、优良食味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优质粳稻全程安全用药规范化技术,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1]。
1.1 肥床旱育秧
秧池直接影响到水稻产量的决胜因素,必须选择地势高、环境爽利、土壤肥沃,并具有良好排水性的旱地或水稻田环境,尺寸标准为:畦宽140~150cm、沟宽20~30cm、沟深20cm,采用标准尺寸制作作苗床,酥松沟土或田埂土过筛作盖籽土,每亩备足7500~9000kg,内外沟系配套,外围沟宽30cm、深50cm。5月10日前 后落谷,常规粳稻秧龄45~50d的亩播种量25~30kg,40d左右的亩播种量30kg,30d左右的亩播种量30~35kg。
1.2 机插秧育秧
秧池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规模连片育秧苗。畦面宽140cm,沟宽25cm,沟深15cm,长度因为田地的宽度确定,田地周围的深知道浅沟宽为30cm,深25cm。播种前10~15d耖田耙地,并同时开始上水,挖开沟之后,以后排水晾板的形式,使整个板面更加沉实扎实,播种的前两天一定要把土和水分充分拍扎实;清除杂草,铲除水稻桩,在坂田上开沟作畦地,也可以采用土壤非常肥沃的歇冬田直接播种,可以直接干土壤作业,尽量将高出来的部分削平,并将土壤填充到低洼地带,在播种时要是土地面达到平实、光滑、垄与垄龙之间尽量笔直,播种前两天可以考虑灌注水分来测量其平整度。抛秧、钵苗机插秧5月15~18日落谷。机插秧每盘播量干种不超130g,机插秧和塑盘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3~4kg左右。
1.3 塑盘抛秧育秧
畦宽140cm,可以同时播种两排秧苗,沟宽20~30cm,沟深20cm,播种的前两天就应该做好秧板,要求“平、光、浆(板面有泥浆)”,应该无杂物,没有脚印,而且整个垄沟应笔直清澈、干净清洁。
1.4 苗床培肥
春天和冬天并没有培养化肥或者严重出现施肥量不足的土地块,可以使用其作为旱育秧苗床、塑盘抛秧育秧使用营养土或者使用“壮秧营养剂”等专门的肥料来进行快速的育肥,一般是在播种前的1~2天,按照产品的使用标准插入到育苗床之后,均匀混合然后播种,既简化培肥程序,减少工作量,又能提高苗床质量。在常规湿润的土地上可以采用早翻田、晒垡、开沟,施足底肥等一系列方法,根据有机肥的使用量,每亩秧苗田地大概需要30担左右的肥料。
1.5 播前浸种
播种前的具体工作内容一样也不能少,主要包含的内容是: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尽可能的采用浸泡种子的方法提高发芽率,而且是芽苗菜病,具体处理前把种子扬净、晾晒,药剂浸种:用25%氰烯菌脂悬浮剂3g+25%吡虫啉悬浮剂(先净)4g兑清水6~7.5kg,浸稻種4~5kg,浸种48小时,有效防治恶苗病、稻蓟马、灰飞虱等害虫。药剂拌种: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搅拌包衣稻种4~5kg,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浸种期间一天翻(搅)一次。浸种后直接催芽播种。
2 抓好田间栽培管理是水稻周年优质丰产的关键
2.1 田间全程管理
大田在移栽前清除必须要把田地内和田地边上所有长出来的野草处理掉,各种类型的杂草都不能留,病虫越冬休息的场所应该尽可能被破坏,才能够减轻病虫害的威胁,在移植和栽种的时候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密集种植。主要的栽种方式使用拉线双行法,5m设0.4m操作行,整体的载重密度可以设置为18.0万~21.0万穴/hm2,每一个点位应该采用双苗栽插,保持通风和透光的情况之下到4之间的结构比较合理的生长旺盛,有助于秧苗的成长。
2.2 科学运筹肥水
构建科学施肥方式,推广使用商品肥有机肥缓释肥料等也可以采用生物肥和水溶性肥料,这些新型的肥料可以全程监测配土配方,而且底肥比较充分,氮元素的含量也比较充足,应尽早追肥,并且可以带肥移栽秧苗,一般的秧苗所使用肥料元素为:磷、钾肥,分蘖肥的含量逐渐减少,穗粒数是非常重要的控制目标。在后期可以追加氮肥、硅、钙磷、钾、锌、硅等肥料可以使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加,且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根据水稻秧苗所需水量和生长特性减少,由于水量输出的损失,推行更高效率的节水模式,科学进行灌溉,一般比较鼓励的是浅层次的湿润灌溉、间歇灌溉、精确定量灌溉等,水稻和水肥之间应该达成对灌溉水质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稻田的生态环境应保证水稻秧苗在返青时期潜水层灌溉,分蘖期瓶盖的水分应尽量多保持湿润,控制无效的分苗;有时可根据天气来进行田地的晾晒,多次轻微晾晒可促进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使得水稻的秧苗更为健壮,而在成熟期时可以间歇性灌溉,并7天左右断水,后持续灌溉。
3 开展绿色防控是水稻周年优质丰产的重要保障
无害化的防治技术是生态治理和绿色防控的延伸性技术,以专业的技术实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治理体系,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尽可能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能够保证水稻周年优质丰产,农药的使用量应该在可控范围内达到最低值。
3.1 物理诱控
目前最常用的水稻病害防治的物理诱杀方法主要有: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这种物理性诱杀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害虫的趋光性,在水稻田间设置诱杀陷阱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却有非常不错的杀伤收效。百亩攻关田只需要投放4盏杀虫灯、100块黄板,害虫的发生比率就可以比往年大幅度下降,根据有关数据测算,大概下降幅度为30%~60%。
3.2 信息素诱控
在水稻田中设置有诱芯诱捕障碍1个,每代水稻都可以实现诱芯1次左右的更换频率,这种诱捕器一半比水稻植株顶端高出约30cm,因此特别适合于用来诱杀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诱捕器可以降低水稻田间害虫的产卵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害虫的总体技术。
3.3 生物农药
在生物示范田中广泛应用阿维菌素、丁醚脲、苏云金杆菌(Bt)等杀虫生物药剂,还可以配合井冈霉素等杀菌生物药剂,这对于害虫的防治疗效非常高,病虫害防治成本却大大降低,有关数据测算认为整体的成本降低了约20%,由于农药的使用量比去年大大减少,降低幅度约为30%。因此这种环境友好性的化学立农要特别受到农民的喜欢。
3.4 生态控制技术模式
在水稻生产中近两年推广稻—蟹、稻—鱼养育和栽种的新模式,水稻移栽大田10天左右就开始返青,刚开始分蘖时,稻田就可以采用蟹苗和鱼苗放养的方式来进行共同养育。蟹、鱼可以自由的是在水稻田之中活动和找寻食物,这一做法的好处是大大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的比率,而且保证了水稻农田的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水稻田内的土壤成分也变得更为肥沃,绿色可持续性的防治与共育共同种植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大米品质。
3.5 全程机械化
在赣榆现代农业科技(稻麦)综合示范基地继续引进示范适宜机插秧品种,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人机防治的示范推广力度,实现稻麦周年绿色协调生产;在全区以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把关键点放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播机插、机械收获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机械化运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
4 结论
通过水稻优质丰产新品种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达到了增产和节本增效的效果,为赣榆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 艳.水稻绿色優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浅析[J].南方农 业,2020,14(03):48-49.
(编辑: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