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履带收获机变速箱点蚀、打齿故障分析

2020-12-23周良田

绿色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变速箱

周良田

摘要:指出了履带谷物收获机经常在水田、烂泥田作业,变速箱使用工况恶劣,负载大,使用400 h后故障率偏高,主要失效模式是换挡变速齿轮、挡位齿轮出现点蚀、打齿的现象。结合变速箱市场故障,经过厂内各种方案验证、排除,发现履带收获机打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啮合宽度只占齿轮宽度的59%;二是拨叉在换挡滑杆上的锁定力不足,在收获机行驶阻力较大时易脱挡,而齿轮在滑脱的瞬间因接触区极小而造成齿边缘压变形,造成接触区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齿面承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造成点蚀、打齿。为此,提出了改变齿轮倒角,以增加齿轮接触宽度;加大换挡滑杆拨叉锁定力,以防止脱挡,结果表明:大幅度提高了作业过程齿轮承载力,消除了脱挡瞬间造成齿面压溃问题,经厂内、市场验证,变速箱点蚀、打齿故障率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履带谷物收获机;变速箱;啮合宽度;脱挡;点蚀;打齿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230-03

1 引言

水稻是中国的主粮之一,在中国水稻收获的机械化率已达到97%,主要使用履带谷物收获机,该产品每年总销量约5万台,由于水稻收获时,经常在水田、烂泥田作业,使得变速箱使用工况恶劣,负载大。加之收获机近年来持续大型化,由2003年以前的喂入量1.5kg/s升级到6.0kg/s,整机重量不断提高,使得变速箱随同整机不断升级、加强。

经过15年的政府补贴拉动,履带谷物收获机国内市场市场饱有量持续增大,国内一般非跨区用户,一年作业时间在300 h左右,对于质保期一年的用户,其故障率较低。但对于某型号谷物收获机所配的变速箱(换挡方式:滑移齿轮),在400 h以后,该变速箱的换挡变速齿轮、挡位齿轮故障率开始显得比较突出,主要故障模式是齿面点蚀、打齿。

随着国内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好多农机企业将变速箱质保期延长为两年,此问题将成为两年三包期内外部损失增加、用户不满的重要因素,急需解决。

2 问题现象及原因分析

2.1 变速箱齿轮故障率

通过市场服务人员检修变速箱的数据统计,变速箱齿轮故障率如表1所示。

2.2故障现象确认

主要两种失效模式:第一种是“一挡、三挡齿轮端部打齿”,第二种是“二挡齿轮齿面早期点蚀、后期整体打齿”,各挡齿轮传递关系见图1。

从图2可以看出,一、三挡不是整体打齿,而是端部打齿,所有一、三挡齿轮,以及与之啮合的换挡变速齿轮均有此趋势(或轻或重)。

从图3可以看出,二挡啮合的一对齿轮齿宽只啮合了2/3左右(通过测量啮合印痕,啮合比例只占齿宽的59%)。

2.3 原因分析

首先,对各齿轮进行了强度校核。

201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第16篇“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计算确认二挡的一对啮合齿轮安全系数为2.04、2.16,三挡的一对啮合齿轮安全系数为1.77、1.83,一挡安全系数更高,理论上强度是够的。

其次:从挂挡是否到位分析。从图2中看出,三挡齿轮打齿不是整个齿面打齿,是从一侧打齿,说明不是整体强度问题,而是啮合不到位造成。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挂挡试验,确认挡位是已挂到位的,挡位感明显,且通过拆检确认“挂挡后换挡齿轮、挡位齿轮均在正确位置”。

第三:可能存在脱挡情况。当脱挡时,齿轮在滑脱的瞬间因接触区极小而造成齿边缘压变形,造成接触区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齿面承载力进一步下降,从而造成点蚀、打齿。

针对脱挡问题,经牵引试验(图4、图5),发现一、三挡的确易脱挡(二挡不脱挡),从图6可以看出,脱挡过程导致了齿轮端部已挤压变形(该变速箱是刚装机工作不到0.5 h,包括牵引试验时间),此种情况下,变形齿轮的齿面啮合宽度至少下降了25%,这也证实了脱挡是导致一、三挡打齿的主要原因,需要解决易脱挡问题。

第四:图3已证实二挡的啮合印痕只占齿宽的59%,说明按理论齿宽计算安全系数是不合理的,如果按实际59%啮合齿宽重新计算二挡的一对齿轮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分别为1.20、1.27(实际的安全系数偏低)。

经进一步分析,发现二挡啮合只占齿宽的59%原因是:齿端部有90°倒角(为了挂挡顺利),从图3可以看出这对啮合齿轮,上部齿轮1是左侧倒角、下部齿轮2是右侧倒角,倒角部分不能与另一个轮齿啮合,导致只有中间59%齿面啮合。需要通过减小倒角,实现增加啮合宽度。

总之,“易脱挡”是导致一、三挡打齿主要原因;“齿轮端面倒角过大,导致啮合宽度不足”是导致二挡点蚀、打齿的主要原因。

3 改进与验证

3.1 解决易脱挡问题

通过对拨叉总成中的弹簧、钢球选型,调整拨叉在滑杆上的定位力,使得拨叉轴向换挡力原来的200 N增加到500~700 N(图4、图5为牵引力测试,图7为滑杆轴向换挡力检测)。

通过测试,各挡位不脱挡;证实拖拉机牵引力再大,也不会导致变速箱超载(表2)。

3.2 通过齿轮端面倒角改进,增加啮合宽度

档位齿轮端面倒尖角角度由90°改为110°(图8),减小倒角长度,增加齿面啮合长度,啮合宽度比由59%提高到80%。

二挡一对齿轮安全系数由1.20、1.27分别提高到1.63、1.73。

3.3 田間作业验证

将为验证效果,安排了两台改进后的变速箱进行田间试验,跟踪验证。经跟踪作业500 h,然后拆解观察,无点蚀、打齿迹象。自2020年3月份已批量投产体现,工作至今,无新点蚀、打齿现象发生。

后续,还要进一步跟踪改进效果。

4 结语

该履带收获机的变速箱是滑移齿轮变速箱,性价比高、社会保有量大,维修方便,深受用户喜爱,本次分析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问题改进过程中,一波三折,是一项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从理论上计算,这三对齿轮啮合强度都没有问题,安全系数足够高;但从实践上证实,理论设计时考虑不周全、有漏洞。

(1)一、三挡没有考虑脱挡瞬间造成齿面压溃问题:齿轮在滑脱的瞬间因接触区极小而造成齿边缘压变溃变形,造成接触区进一步减小,从而使得齿面承载力进一步下降,进而造成点蚀、打齿。改进对策为:通过加大换挡滑杆拨叉锁定力,以防止脱挡。

(2)二挡没有考虑齿轮端面倒角导致啮合宽度不足。通过改变齿轮倒角,以增加齿轮接触宽度(由59%提高到80%),大幅度提高了二挡作业过程齿轮承载力。

通过本次改进,将变速箱由400 h左右出现较大比例的点蚀、打齿,可以提高到800 h以上,满足2年质量三包的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新轩,展朝勇,郑忠敏.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17~230

[2]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4~88,129

[3]Serope Kalpakuian,Steven R,Schmid.制造工程与技术——机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49~155.

[4]孙 智,任耀剑,隋艳伟.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38~161.

猜你喜欢

变速箱
英菲尼迪QX60变速箱“顽疾”不治
变速箱高速齿轮断齿失效分析
坚持本色 通用全新撒手锏9挡变速箱
拖拉机变速箱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浅谈拖拉机三离合变速器
汽车自动传动液的规格变化及市场分析
拖拉机变速箱常见故障排除
自动变速箱能挂空挡滑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