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与区块链的监管挑战
2020-12-23陈纯
区块链数据协同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以赋能各个行业。同时,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相融合,也离不开数据协同技术。但区块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须臾离不开区块链监管技术。
目前,区块链正沐浴着发展的春风,比如我国“十三五”规划就将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列为了重大项目;201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将区块链称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简单来说,区块链与传统系统相比有几个明显特点。一般来说,传统系统具有互相对账、单中心、数据可篡改等特点。而区块链系统恰恰与之相反。对于区块链的核心价值,诸多专家都有评述,本文就不多置喙,总体来说,它有提升多中心协作效率、多方信任、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审计等特征。
对于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国和国际的关注点或者说热点稍有不同。中国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于联盟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在笔者看来区块链的监管技术同样非常重要。为什么说区块链的监管技术非常重要呢?以交通为例来说,如果交通警察没有到位,车子就开不快,交通秩序也会出现混乱。
既然大家都关注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笔者就主要谈一谈联盟区块链的关键技术。
联盟区块链四大关键技术
首先是联盟区块链的高性能。拥有联盟链之后,如果公链方面以太坊仍然是每秒几十笔的交易,这个点的数据量显然是不够的。大规模应用跟得上的话,国内最好的联盟链可以做到上万个点,每秒几千到上万的交易量。大规模的节点或者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性能会急剧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区块链有浪费和性能不够好的缺点。联盟链高性能关键技术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包括高性能的共识算法、高效智能合约引擎,也包括新型的共识机制,以利于提高共识效率与安全性。当然,这主要是为了支撑大规模各种网络结构的主网。这其中,另有一个研究热点,即软硬件协同优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就像AI,如果没有芯片,AI就很难有性能提升。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区块链安全隐私技术。在中国,区块链应用首先要全面支持我国的加密算法和标准,这是没有异议的。以商业应用来说,平台业务数据需要隐私保护。隐私保护可以通过命名空间的方式在物理层面进行业务数据的分离,以及更细粒度的隐私交易机制,实现交易可验证但是不可见。同样,需要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实现节点密钥管理和数据加密存储,以及基于默克尔DAG等数据组织技术,防止文件被篡改。
第三个关键技术就是高可用性技术。这里面有一个动态成员的准入机制,以及节点失效后的快速恢复机制,这些在分布式系统里都会遇到,同样极为重要。不能是整个系统停下来加节点,应该是可以实时动态进行。即使某一个节点出了问题,需要删除,也不能停下来进行删除操作,要保证这个系统仍能顺畅安全运行。还有一个去中心化联盟自治的管理机制需要关注。那么,如何来做?是通过多方提案投票表决方法还是别的方法,就需要定下一个机制。有人可能会怀疑,联盟链是不是真正拥有管理的公平机制。对于公链大家不会怀疑,但是对于多中心的联盟链是不是有怀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必须要有高效的热备切换机制,这也是联盟链关键技术之一。
第四个关键技术是高可扩展技术。这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编程可扩展,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使用。当然,越普通的编程语言越好,这样方便于大家使用;第二个是存储方式可扩展,能不能支持多类型、多组织形式的数据可信存储;第三个是支持预言机提供可信外部数据源服务;第四个是支持跨链,实现同构链与异构链的跨鏈协同。
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笔者特意提出Hyperchain,它在联盟链技术性能方面,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举例来说,Hyperchain目前的所有性能与国外各种平台相比较,都是优越的。
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
联盟链产业化应用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在金融行业、法律领域、医疗领域、能源领域、娱乐领域、公证领域等都有很好的应用案例。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2019年对区块链的讨论有所降温,但我国在联盟链的实际应用上还是有很多亮点。这些应用不仅仅是在金融领域,在其他领域与国外区块链的应用也有一些区别。西方区块链的发展基本上是基于金融创新带动其他行业创新,而中国除了金融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创新,而且现在国内有好几家联盟链平台,已足以支撑现在的一些应用。前面讲到,性能可以做到上万个节点,也可以做到每秒上万个的频率,当然这是很优异的例子。
以政务方面的公积金为例,全国491个城市的公积金,等于491个节点都连在了一起。不管哪个城市的公积金,也不管公积金所管辖的是哪一个人,都可以在异地很方便地操作。如果不用区块链,就是无法想象的。要么把数据全部集中在一起,要么是各自为政的。这就是区块链的一个很好的应用案例。
联盟区块链除了四个关键技术,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等,也是下一阶段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方向。
数据协同技术里面有一个CAP定理,是指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本人原来专注于分布式高性能实时计算,就特别强调可用性、分区容忍性。但是,无论如何每个系统都是依据这三个点取得平衡,如果强调一致性,那可能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就会差一点,所以不同的应用就会有不同的关注。
区块链同样有所谓的不可能三角模型相对应,它是去中心化、可扩展、安全。同样的完全去中心化的话对安全性要求的难度就更大。不难理解,作为一个三角上的任何一点,强弱难易都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信息系统与区块链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区块链系统需要通过链下系统扩展计算和存储能力。另一方面,现有系统链下需要与区块链对接以解决信息孤岛、防篡改等问题。
如果作为大规模应用的话,最重要的应该解决链上链下的协同问题。所谓的链上就是区块链,链下就是所有传统的信息系统。我们怎么样把区块链系统嵌入到传统系统里来解决它的一些问题,或者反过来用我们的区块链系统把传统的信息系统释放出来。就像上面提到的公积金项目,它是点对点的491个点,完全是区块链系统,而下面公积金系统又是传统的网络应用系统,就是这么构建起来的。区块链在上面,下面有其他系统,反过来也可以把区块链系统嵌入传统系统,链上链下数据协同需求就特别重要。如果要求链上链下数据,就必须通过数据协同确保关联性和一致性,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去查询文献,目前国内外对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技术才刚刚起步,也有一些协同研究,包括侧链和状态通道,都是为了提高性能和计算能力,这有点像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现在,虽然数据计算挺好,但起码区块链上面要给别的数据留下通道。跨链技术就是要增加链与链之间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链下计算则是要提高数据的隐私保护能力,这同样非常重要。链上链下连接不能光考虑链上,链下系统如何对接,数据隐私保护也要对接。同时,链下存储也不能偏废,原来的系统存储怎样,这些都应该通盘考虑,去进行研究。
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 四大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方向是标准的、融合区块链链上和链下数据协同的模型框架,目前需要研究以下几点。
一是大规模高性能点对点网络。围绕区块链应用,原来大规模点对点的网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区块链本来就是点对点传输的。如果说网络技术没有突破,区块链系统性能是很难提升的。
二是模塊化安全密码学协议。本来区块链就是分布式加上密码。安全密码学协议模块化,区块链子系统嵌入协议并不同。因此,模块化安全密码学协议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三是高性能可编程计算引擎。我们希望对于不同的智能合约,用户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应对。既然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那就需要高性能可编程计算引擎。
四是可定义的数据分发协议。
以上,都应该是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说,这方面的进展还不错。我们做过中间实验,基本上可以提供国产、自主、可控的协议,完善的中国国密算法支持,提供系统的链上链下协同服务技术栈。不能说有了一个标准框架,但可以慢慢提供很多技术服务栈,已上线的服务包括:大规模可信存储、集群节点数量可达数万节点。在中国移动做过一个实验,希望在现有技术下,在数量上曾经做过数万节点,也有支持智能合约跨链互操作的通用跨链服务。“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共享都已经初步实现,但是无论如何现在的技术还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说,区块链的技术仅仅是开始,不仅是每个单点技术,还有整个系统。
区块链的监管技术
最后,谈谈区块链监管技术。区块链的监管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前面讲到的,尤其是中国在大规模应用上,区块链项目大规模应用以后,如果没有有效监管,谁都不敢冒风险。有一句话说,“没有一个好的监管,就像马路上没有交警,或者说没有红绿灯。”有些人,可能认为最好不要警察,最好不要红绿灯,那样的话,车子可以开得更快,事实上是完全行不通的。监管技术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北大岳昕”事件被写入以太坊,也不能篡改,怎么办呢?有人把数据搞下来到处发。公有链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因为公有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删除、低成本的特点。有人以极便宜的价格利用区块链去传播有害信息,如网络谣言和煽动性、攻击性信息,给区块链技术产业布局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公链本身也会给监管部门带来很大挑战。由此说明,任何一项技术或者工具都需要被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进步价值,相应地就对区块链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研究区块链技术本身之外,可能需要良好的方向把握。研究区块链如何监管或者区块链安全,最重要的是区块链系统的安全,以及防备外来攻击等。除此以外,区块链的内容,公有链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他的有没有普遍应用的可能呢?
2019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结合我们的实践,个人认为区块链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大规模应用要用区块链赋能经济建设,主要是用联盟链,它的监管相对可控,它的安全性等都比较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支持公链技术的发展,去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虽然区块链监管已经初见成效,2019年已经公布了第一批197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但是监管的道路仍然漫长。
笔者认为,区块链监管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
二是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
三是公链主动发现与探测技术;
四是以链治链的体系结构及标准。
只有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而且相对可靠,即使程度相对差一点,才能将区块链这个技术实际推广应用,这也凸显出区块链监管的重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可应用的解决方案。
根据我国区块链发展现状,国际对标,中国联盟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联盟链底层平台核心包括三大部分,都应该先做好研究。
一是高性能。随着高频应用,以及节点数快速增长,对性能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二是可用性。可用性就是交互,要求编程方便,可以动态热备份,随意插入、删除。
三是安全隐私。这其中包括密码编码,包括物理隔离等技术。
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赋能各个行业。可以说,现在系统都是现成的,如何有机结合起来,数据协同技术要发挥重要作用。这又涉及到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相结合,这些结合或者融合都需要数据协同技术。
当然,千万不能轻视区块链的监管技术。区块链监管技术是区块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陈纯 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孟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