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人种万亩田
2020-12-23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6期
从2018年起,江西省的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了1万多亩低洼地,种植優质水稻,只雇用了26个职业农民,其中的秘诀就是“智能化、机械化”。
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专家肖继人领着我们,满脸自豪地介绍田间的一台台农机“神器”:长得像变形金刚“汽车人”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肚子上挂着巨大“弹药仓”的大型植保机,外形酷似科幻片中“火星登陆车”的农业无人车……满眼酷炫的“科技范”!
“早春时节,稻种刚爆芽,4台无人机就忙着飞播作业,单人单机每天可以播种4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直播的二三十倍。几台插秧机也跟着上阵,抢了农时,每亩地还节省了一半成本。”
“耕地、播种、追肥、除草、收割,全程‘流水线机械化作业,员工除了操作农机,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巡田。目前,部分耕种环节仍需人工,但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以后种这1万亩地用的员工会更少!”肖继人眼里充满期待。
南昌县蒋巷镇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镇里承包50亩以上的种粮户有300多户,公司的发展在粮农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不远处,两台无人机正在田头盘旋,播种最后一茬油菜。操作手喻莹家住南昌县银山角管委会敷林村,父辈以种地为生。他说,近10天,他和同伴两人操作无人机,把3000多亩油菜播种完了。
(据新华社12.2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