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5-23李楠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服务型政府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初步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服务型政府正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加强,促进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也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选择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的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情况调查与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调查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服务型政府

1.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市民的基本体育生活需求为目的的、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1]。同时,公共体育体系指的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2]。肖林鹏等人在分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开发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指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由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3]。综上所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以人民群众为主要对象,为其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需求和体育健身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服务与保障系统切实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2.南昌县概况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全县国土总面积1810.7平方公里。南昌县辖16个乡镇、1个国家级开发区(小蓝经济开发区)和银三角管委会,有264个村委会和71个居委会及社区,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2019年南昌县排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42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6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9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3位。南昌县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南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05.82万人,其中城镇户籍33.06万人,占31.2%,农村户籍72.76万人,占68.8%;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27.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累计136.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64.5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0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7;全县共有县级卫生机构17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院8家,乡镇文化站16个,乡镇民间剧团9个。

3.南昌县公共體育服务现状

3.1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相关要求,认真实施《南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进一步深化完善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促进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南昌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为深入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完成《“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结合南昌县的实际情况,南昌县人民政府发布《2017年南昌县全民建身工程实施方案》,如表1-1所示。综合来看,南昌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域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建设,这些全民健身工程覆盖城乡,体现了南昌县政府有效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的行政实效,也进一步体现了南昌县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行为实效。

3.2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投入

在”十三五“期间,南昌县为改善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条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保障和改革民生,南昌县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普及。有数据显示,2019年南昌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公益服务职能,县政府安排文化体育专项资金1亿元左右,大力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均等化发展与建设。在体育专项资金投入方面,2019年南昌县财政安排群众体育事业民生资金4600万元,努力打造 “15分钟健身圈”加强多个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县财政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有力的推进了南昌县体育事业的新发展,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3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开展现状

近年来,南昌县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同步推进、同步繁荣,大力倡导“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理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2013年该县先后成功承办全国、全省性体育竞赛6项次。同时,南昌县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办高级别赛事,如2018的8月8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健身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江西省体育局、南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江西庆“全民健身日”特色示范活动在南昌县黄马凤凰沟风景区举行,此次活动既是全国全民健身日特色示范活动的分会场,又是江西庆“全民健身日”的主会场。可以看出,南昌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决胜率先小康”的重要抓手,

3.4体育社团建设成效

随着南昌县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断改善,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近年来南昌县的体育社团更是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早在2014年前后,南昌县共有体育社团21个,建立体育健身网点480多个,每年开展全民健身竞赛与活动达86项。在这些体育社团的带领下,南昌县目前成立了近70支体育健身队伍,这在全省也是排名前列。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南昌县体育健身网点的数量和体育社团的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体育健身网点和体育社团在促进县域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南昌县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当然,在体育健身网点和体育社团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体育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方面显得相对滞后,李佳(2015)调查发现,南昌县11个社区一共有69名社会指导员,其中19名专职社区体育指导员,而其余50名都是兼职性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信息反馈来看,服务于南昌县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健身的需要,且不具备专业资质和专业知识的业余性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数偏多。当然这也是我国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5体育产业发展成效

根据南昌县财政局发布的信息来看,2018年,南昌县积极探索“体育+”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打造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南昌县体育产业的发展释放了新活力。在县域体育产业引擎打造方面,南昌县重点打造了南昌县民俗巡游展演活动、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等,这些活动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宣传示范效应好,通过打造和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南昌县积极发挥了体育竞赛与活动的宣传效应,不仅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且也进一步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南昌县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就

4.1组织群体体育活动丰富

近年来,该县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仅在2012年,南昌县就举办了群体竞赛与活动68项次。南昌县一直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把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不断提升全县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也让南昌县在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双先表彰大会上,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民健康、全民幸福”的宗旨是南昌县办好群众体育工作的前提。

4.2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基本满足全民健身要求

南昌县始终贯彻加快文体事业的发展来增加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全县现有体育场地数量2972片,面积221.424万平方米,同比县第六次全國体育场地普查的1821片多出了1151片,场地数量增加63.5%。全县现有常住人口90.05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46平方米,基本满足全民健身“15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场地需求。

4.3民间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快,社团活动丰富

南昌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民间体育社团,政府明确对各个体育社团的支持政策,完善社团发展的保障措施,规范社团的组织运作,加强社团组织的建设,并且将各个社团中最关键的财务管理环节进行了加强,大大降低了社团组织体育活动和赛事的经费压力,这也让南昌县迅速建立起了了近70多支健身队伍,大众加入体育社团和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

4.4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投入充足,扩大体育消费

南昌县 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投资近十个亿建立了南昌县昌南体育馆,大大增加了南昌县举办大型赛事的机会;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的向广大健身爱好者开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健身服务,扩大体育消费。

5.南昌县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5.1体育场地设计与器材的选择单一,缺乏创新性

虽然南昌县的体育场地与器材数量都达到了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但是健身器材的选择和健身场所的设计都是一成不变的,花样不多,功能也缺乏全面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身需求,这也导致大多数人没有进行有效的健身活动,健身场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2体育场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近年来南昌县体育场所的建设迅速,虽然数量多,但是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发展,没有对体育场所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导致许多健身场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毛病,卫生情况也比较糟糕,体育器械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使得人们不能长期的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日常体育锻炼。

5.3大众的体育活动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健身指导

南昌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的,大多数人都是自发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受朋友的建议或影响,使得健身的效果和作用大大降低,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够直接有效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是人们的健身的活动更加科学规范。

5.4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缺乏医疗保障体系

尽管南昌县近年来的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大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必要的医疗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运动中的损伤是保证全民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需要。

6.推动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6.1改善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模式

借鉴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吸引社会力量、商业资本等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运用项目申请制、委托管理制等方式购买体育社会组织的公共体育服务。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南昌县应该建立政府、市场、非营利体育组织等多中心参与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结合社会力量,共同来承担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责任。

6.2将青少年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的重点人群

依据南昌县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增加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其次,建设青少年校外运动平台,如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充分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最后,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运动竞赛体系,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水平,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6.3加强公共体育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和工作年限偏短是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要改善南昌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存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吸收高校中的优秀体育教师和学生加入到指导员的行列,形成科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梯队;二是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和定期再培训,规范培训模式;最后,要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的多样性,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培训的力度。

6.4“三位一体”健康促进模式融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

“三位一体”健康促进模式是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以社区为基本环境,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目的,有效的整合医疗机构、体育机构和社区机构的优质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三位一体”的模式的融入能够大大提高地方公共服务质量,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02):1-13.

[2]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兼与范冬云先生商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3):305-308.

[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6):472-475.

[4]王世强,李丹,盛祥梅,肖刚,聂应军,吴菊花.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29-1534.

[5]赵元源.四川省苍溪县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6]李佳.南昌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5.

[7]陈德旭,李福臻,成向荣.欧美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特征及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01):42-50.DOI:10.16419/j.cnki.42-1684/g8.2020.01.009

[8]朱毅然,刘安国,孙晋海.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05):568-574.

作者简介:

李楠俊(1999-),男,四川南充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南昌县公共体育服务服务型政府
南昌县不同播栽期早稻比较试验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荣优华占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南昌县审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