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沉迷网络,根源是线下生活不如意

2020-12-23陈彤

现代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线陪伴男孩

今年,因疫情导致假期延长,以及授课方式从线下走向线上,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明显增多,沉迷网络现象更加突出,让众多家长十分头疼。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网络成瘾研究专家段东亮先生,与家长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制止孩子沉迷网络,拔掉家里的网线是没用的

张泽华(10岁男孩的妈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摊上了大麻烦,我家也乱成了一锅粥。学校延迟开学那阵子,老师上课完全依赖网络,后来开学了,网课也占到一定份额。虽然网课的效果不佳,但我儿子喜欢得不得了,因为他可以借这个机会上网聊天、打游戏。我一干涉,他就说是在上网课,还谎称打游戏是老师安排的“课外活动”。总之,学校滥用网络,导致我家的网瘾少年完全失控了。要知道,此前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帮他戒掉网瘾啊!

钟晓彬(12岁男孩的爸爸):我家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我可没那么温柔,儿子上网太过分了我就拔掉网线,然后把插头所在的房间锁起来,让他没办法上网。

主持人:这个办法管用吗?

钟晓彬:当然管用,没有网络信号,他再着急也没用。不过,上网课的时候我不得不把网线再插回去。有时候网课结束了,儿子不告知我,见缝插针地玩一会游戏。我总不能像篮球裁判那样时刻盯着他吧,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吕志英(12岁男孩的妈妈):我也用过拔网线这一招儿,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我发现儿子学会了蹭邻居家的网。也不知道这浑小子是怎么学会破解密码的,把这聪明劲儿用在破解数学题上该多好!为了防止他养成偷偷摸摸的恶习,我只好把家里的网线插回去。我对网络技术一窍不通,斗不过儿子,很无奈。我觉得在孩子沉迷网络这方面,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和互联网企业要承担主要责任。

主持人:您的焦急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乱打板子。学校提倡上网课,是防控疫情的需要,想必管理部门和企业也有苦衷,请段博士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段东亮: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在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此后,各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的措施。例如,成长守护平台、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系统、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发力,构建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保护体系。此类管控政策和措施不胜枚举,所以,家长责怪学校和网络管理部门,的确是打错了板子。

孩子沉迷网络,根源不在网络,而在线下生活不如意

朱子惠(14岁女孩的妈妈):既然学校、管理部门、互联网企业都没有错,那我们家长还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家孩子不争气了,认倒霉!

邹锦春(10岁男孩的爸爸):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沉迷网络呢?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段东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中小学生网络沉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网络依赖倾向的学生大多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缺乏休闲活动,生活比较单调乏味;

2.没有朋友和玩伴,假期常常一个人在网络上打发时间;

3.缺少家人陪伴,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活动较少,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运动、做家务、玩游戏等;

4.亲子沟通少,有心里话或者有烦恼无处诉说,只能憋在心里或者到网络上找网友倾诉;

5.学习压力较大,对学习缺乏兴趣,感到不能胜任,经常有挫败感;

6.对自己的某些方面不满意,如身材、相貌、朋友关系等,因此常感到自卑,缺少自我认同感;

7.家庭教养方式比较专制或放任,家长要么对孩子管得过于严格苛刻,要么对孩子不管不问。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有网络沉迷倾向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家庭生活存在严重问题。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帮助或解决时,孩子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主持人:游戏的经验值、虚拟奖励等特质,网上交友的“面具效应”恰好填补了孩子心中的沟壑,解除了孩子倾诉的障碍,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价值感,在网络聊天中畅所欲言。网络沉迷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段東亮:总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成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成长困惑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问题的真相,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陪伴是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罗怡(8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就有沉迷网络的苗头了。请问段博士,我该如何管理孩子?

段东亮: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监管方法是控制时间、费用和设备,主动告诉孩子网络游戏信息、与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家长只有一成多。可见,家长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监督和限制远高于支持和陪伴。该调查同时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支持态度,孩子沉迷网络的比例更低;而家长越专制越反对,孩子沉迷网络的比例越高。所以,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对于孩子沉迷网络,家长疏导的效果远远好于打压。

戴晓燕(17岁男孩的妈妈):请问段博士,家长应该怎样陪伴有网瘾的孩子?

段东亮:最好的陪伴是尽力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长要了解、分析自家孩子的特点和成长需求,尽量避免孩子出现网络沉迷“高危特征”。例如,孩子对自我的看法如何?是否存在一些自卑倾向?节假日有没有能一起线下玩耍的伙伴?家长在忙碌之余是否能尽量安排一些亲子活动?孩子的心里话都跟谁说?孩子倾诉内心烦恼的对象是什么人?课余时间里,孩子的学习任务是否过多?……解决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现象便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主持人:同时,建议您善于使用防沉迷的软件。比如成长守护平台设有家长守护模式和教师守护模式,家长绑定孩子的游戏账号后,就可以收到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提醒和消费提醒,还可以查询孩子玩的游戏类型和时间,甚至可以和孩子共享游戏时间。这些功能既能帮助家长监督管理孩子,又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共娱共乐。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网线陪伴男孩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亲爱的“老男孩”
差不多男孩
社会版(二)
瓶中妖怪
调整网线 轻松解决彩印起杠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