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究

2020-12-23朱潘欣灵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全面发展的趋势,不仅适应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潮流,而且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提供了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自身出发,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改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朱潘欣灵(1981.09-),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相对于之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这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突破,作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高校来说,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有利于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在众多的公共必修课程中,大学英语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需要提高学生和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笔者将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进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在课程思政体系下,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索,最终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程思政

在2016年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且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应加强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1.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对象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或者某一类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打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瓶颈,通过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不仅强化了思想政治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意义,而且通过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帮助各个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发挥课程育人的教学价值。

2.课程思政的功能。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特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体系,课程思政能够帮助每一位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将责任意识和教学专业性相结合,通过不断加强任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有利于在其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德育内容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加强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质的改变。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相对繁琐,因此如何将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是当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专业内容和文化素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引导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有利于保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仅如此,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教学模式更加新颖,同时为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载体,从而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课程时,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较为忽视。但是专业素养在学生在专业能力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強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模式来说,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党团活动的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课堂思政与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能够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将公共基础课程以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课程教育体系。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正确的基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准,通过合理规划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的,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体是青年学生,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青年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体系,有利于为各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途径。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内在需要。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种西方观念逐渐融入高职院校的生活当中,而受到这种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比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愿意过西方节日,忽略传统文化,这对于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学生日常接触的西方文化,通过分析文化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比,通过了解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而且还是中国优秀文明的传承,中国优秀品质的汇总。因此,通过英语课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和学习,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感受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

三、高校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将传播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思政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除了需要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以外,还应将“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提高英语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有利于使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效体现。

1.结合英语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中,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是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将教书育人的教学根本融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的语言技能之外,还应将西方国家传播过来的文化理念进行系统的解读,通过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个人、社会、国家三个方面,对西方国家传入的文化思想进行合理的解释,通过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寻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传统内容的契合点,并且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从而有效实现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其职业精神。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特点,通过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使思政教育有效地开展,以某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该卫生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蕴含了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药健康、治疗技术、医学营养等各个领域,虽然这些专业都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但是其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展针对性的英语课程,比如:在护理系讲授护理英语课堂时,英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护理学发展史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思想,通过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护理文化,感受历代伟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在口腔医学系进行英语课堂的传授时,任课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等优秀的职业精神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明白口腔医学存在的意义,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医生为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3.听力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力学习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在进行听力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西方的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听力学习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时代背景影视资料分析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社会关系的差异和政治立场的差异等伦理道德中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际形势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新闻政治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但中西文化立场的认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在听力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利用课程育人的资源,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切实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2]雷雪芹,魏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冯立功.互联网经济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双創”教育的路径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317(05):37.

[4]崔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新探[J].教育评论,2018,233(11):88-91.

[5]崔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新探[J].教育评论,2018,233(11):88-91.

[6]赵玉婷.“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17):120.

[7]周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7(4):38-41.

[8]陈菲菲.“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2020.

[9]叶慧.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探究——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4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质教育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