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23姜智纯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课程观。本文笔者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学科特点,基于对高职英语课程中育人功能的缺失、教师教育教学中“思政”意识薄弱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体系,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和渗透思政教育。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思政教育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all courses”as a teaching idea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but also is a “new” highligh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hen we talk about how to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and perme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eaching cas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簡介】姜智纯,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更强调语言的“德育”功能,“课程思政”为高职英语实施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如何运用这门语言传播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好故事,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时,需要有机统一语言学科的工具性和教学内容的人文性,特别是结合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

新时代呼吁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新模式促进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提高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课堂效能,需要充分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以文化人;需要充分提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德育元素”,以德载人;同时,也需要充分结合本学院的“三好教育”办学特色,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将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条件

1.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时间长度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连续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为3-4个学期,任教英语课程的教师相较于其他专业任课教师,人员流动性小,这为在英语课堂上连续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突出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既顺应了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也符合我校好品格、好习惯、好技能之“三好教育”办学理念。“好品格”的培养是学院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首。“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堂,能较好地将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寓于学院“三好教育”理念的实践中。

2.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有利于语言教学中“思政观”的构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学习一门语言,不但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而且在运用语言传播好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英语教师若不去挖掘和剖析语言中的人文内涵,我们就不能触碰到处于字母排列组合—词本身之外跳跃着的文化脉搏。文化脉搏中应跳跃着新时代的文化最强音,在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时,应基于国情,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主流价值的引领,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课堂思政”的途径

“课程思政”的课程观,即强调把思想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巧妙地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实现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1.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由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长、面向范围广,从新生入校起,教师就应提前设计好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并按照层次和梯度分布在各个学期。对于学院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目标的设定应各有侧重。大一新生处于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时期,我们则侧重教会学会如何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如何在新环境中与人交往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点新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偏向文科、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讲授相关职场规则、礼仪等培养其职业素养;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授专业课时,可以巧妙地将工业发展史的内容与“工匠精神”的要义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大国工匠”的深刻内涵和高尚荣誉。大二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模拟、案例再现、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

2.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只有在深谙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文化输出,也只有在熟练驾驭母语的基础上,才能为中西方文化的畅通“交流”“建构”一座“语言桥”。通过语言技能的讲授和文化的阐述,使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对中国“四个自信”的理解,特别是对本国文化自信的充分认识。

3.在翻译教学中强化民族意识。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应渗透中华诗词英译的讲解,阐述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比如,描述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赞美梅花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关于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审美鉴赏;以及在平时的课堂上嵌入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阐述家国概念和家国情怀。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以《E时代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第一单元“Big Lessons I Learned in My First Year”为教学内容,设计了课前问题导入、课中内容讲解、课后思考和作业布置三个环节,使英语课在“课程思政”观的指导下,发挥语言教学的德育功能。

1.课前问题导入。课前设问:“你认为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你心中的大学印象”“你期望在大学里面学到什么”“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等,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的重要论述。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新的学习起点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要求,通过问答环节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课中内容讲解。这一篇精读课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大学的意义以及如何计划和安排大学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叙述了自己在读完大学后,再回首大学生活的感慨,并以文章的形式建议大学生们应该珍惜大学时光,时间流逝,可以在“虚无”中度过,也可以在“充实”中完成自己的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都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完成语言知识点的讲授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Presentation,引入习近平的讲话“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强调青年时期的重要性,以“我的大学我做主”为主题,让学生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讲述自己如何计划自己的大学时间、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列出自己大学期间的小目标及完成目标的时间。

3.课后思考与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继续融入课后思考环节,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晚自习就“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国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理想信念之于青春”这三个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结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引入其中部分精彩论述。教师通过分享和共同学习这些经典论述,使学生对于理想信念、青年的使命、大学阶段的最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践自己的梦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悟。

课后布置作业的设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作业定制。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收集老师分享的习近平关于青年重要性的论述及讲话的英译版,并进行摘抄和诵读;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我的大学将如何度过”为题,从“理想、信念、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间、使命、担当”等热词中选择关键词,准备 3-5 分钟的英语演讲,从而达到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以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课程与教学观,它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高职英语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研读原著原理,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和这块“责任田”,承担起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重点的“课程思政”任务,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两者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这对于一直在积极从事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一次新探索和新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高德毅,宗愛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4]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形课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5(5):99-100.

[5]王景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课程载体的系统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100-103.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英语原声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分析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