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及策略

2020-12-23冯君正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摘要】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可有效补充高中英语之不足,又可与后续专业课程予以衔接,但公共英语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优化与改进空间,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其次,深入探讨了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1.突出职业属性;2.更新现行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理念;3.优化课程评价体系;4.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君正(198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新疆水利水电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随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日趋国际化、现代化,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有效补充高中英语之不足,又可与后续专业课程予以衔接。但令人遗憾的是,公共英语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传统教学体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更多的是学习职业技能,在公共英语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深化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既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人才,又有利于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还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笔者就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仍然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并未涉及其职业能力提升。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时,并未考虑职业属性特征,也鲜有涉及职业内容,甚至还有很多公共英语教师认为职业化发展的英语内容应专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完成,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与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出现偏差,同时也会影响到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与其在整个业院校教学体系中所处地位有关,公共英语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弱势地位,领导不重视、教师不关心,自然也就很少就公共课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结合进行探讨,公共英语课形同虚设。

2. 教学理念有待提高。职业院校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没有用开放性的眼光来看待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仍然继续以“填鸭式教学”“仓库理论”作为核心教学观,只是将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以考级为目的来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不对个性化理念予以尊重,又不会主动应用素质教育理念,并未有效地将“学”与“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3. 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长期以来都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评价学生在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成绩好,就意味著评价结果优秀,学生成绩差,就意味着评价结果不好,这种“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过于武断,并未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与日后就业存在着脱节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与此同时,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较易出现评价不公正的问题,尤其是会对那些英语成绩提升缓慢、但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的学生群体造成打击。

二、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1. 突出职业属性,明确职业化培养目标。首先,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务必要突出职业属性,要切实将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当成提升其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职业化内容,要多去选择与职场有关的英语综合应用题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职业化培养目标,特别是要开展清晰化的职业化定位,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与公共英语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英语能力有助于其未来发展。

2. 更新现行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理念。

(1)提升教师的理性认知。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提升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理性认知。英语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更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教育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与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树立起开放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创造性理念、人本主义理念、主体性理念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要主动与学生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强化教师反思与体验。反思与体验是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理念的必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公共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训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应用英语,那么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在于要大幅度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要想取得较大突破,而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考级。

3.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针对当前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以职业评价为导向来全面拓展学生的英语能力;换而言之,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专业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订出详细而又具体的评价策略,确保最终优化出来的评价体系可满足学生日后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需求。第一,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务必要增加口语能力评价,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理工科类的高职学生,还是文科类的高职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英语交流的场景,例如,旅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有可能会参与到对外口语交际场景,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有可能会翻译某些产品的英文说明书,或开展一些英语表达,无疑都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能力。所以,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在口语评价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口语交流场景、口语评价内容,确保其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第二,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除了要在课程评价中纳入考试成绩之外,更要结合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英语成绩的提升速度等方面的因素来合理评价,适当时还可将生生之间的互评成绩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这样一来,最终优化出来的评价体系可有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4.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要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理念来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具体来看,可从两个方面来创新教学模式: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利于快速灌输英语知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不然,它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它就是基于学生的角度来重新构建教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微课为例,微课可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英语,同时还可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将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当然,目前各种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慕课教学等都为职业院校公共英語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有效开展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职业技能,这是特别符合当前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少华,齐伟.高职单招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新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平台[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1):173-174.

[2]梁春莲.论“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才智,2020(03):199.

[3]蒋萍.高职公共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英语教师,2020,20(02):76-79.

[4]李蓉丽,李晔.就业导向下基于雄安新区建设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44-45.

[5]刘亭亭.浅析高职院校如何在外语学习中融入提升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课堂设计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6):29-36.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高职公共英语泛在学习资源整合设计研究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