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2020-12-23纪潇红

校园英语·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在高校教学中,大学英语是集基础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课程。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究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两个方向入手,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保证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纪潇红(1987.07-),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场所,各科各门课程都要承担起相应的思政教育的责任。大学英语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西方道德体系及价值观的传播和评判。因此,大学英语课堂在实践“课程思政”以及保证“文化自信”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两个方向入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想路径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想路径建设可以从制度和意识两个方面展开:

1. 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被明确地写入课程纲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不仅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且具有思想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保障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能功能, 才能使大学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 提高教师思政意识。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教师已经由唯一掌握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的“灵魂工程师”。“教育者应先受教育”,为了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育任务得以完成,在有明确制度保证的前提下,首要环节便是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我们需要一支讲政治的教师队伍,要有过硬的政治修养,较高的政治站位,较强的大局意识,我们应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做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真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堂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同时,拓宽文化视野,通过培训或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英语国家以及本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母语文化,了解中国发展历史、国际社会地位及影响、中国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和节日习俗等。树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观念,倡导蕴含中国文化哲学的教学理念,在给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要强调本国文化的导入,有机地将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加深对中国几千年哲学智慧和文化积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把本土文化和国际视野相结合,为全球化时代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型、通识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发挥最大效用。当我们有了充足的理论武装思想之后,就要运用理论,摸索适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路径。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首先要在高校英语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内容,并且始终将德育教育作为各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西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2. 教学内容上的遴选。除了教学目标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也应包含思政内容。英语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是隐形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寓思政教育于无形,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大学英语教材涵盖了语言、文 学、文化、社会、哲学、文明等人文社科核心领域的重要主题, 注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时代感和文化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材《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中,选材富含时代气息,主题多样,涵盖社会、历史、经济、哲学、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每单元一个主题,选取两篇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深刻的文章,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 4》unit 1“Family and Love ( 家庭与爱)”、unit 4 “Fashion and Beauty (时尚与美丽)”等题材都是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很好的媒介,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时尚观、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理解爱、感受爱、践行爱。从而塑造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再如,《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听说教程4》中unit2 “Literature and Movies”, unit6 “Urbanization and Migration”,都是当下社会文化、现实的缩影。通过主题讨论,能够帮助学生辨别多元视角、对比不同文化、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每单元的主题内容相应的加入思政教育内容,最大化地发挥思政教育的效果。主题可以经过谨慎的甄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话题,除此之外,当课堂中需要解释语言现象时,教师可以使用思政内容丰富的语料例句来解释语言,甚至在词汇教学时也要深入挖掘词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讲授human一词时,教师可以延伸 human 与 people 的区别, 引出 individual,person 等表示“人”含义的单词,再将这些单词与我国“以人文本”的工作思想联系在一起,体会不同单词的深刻含义,将我国的人本理念融入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中。作业布置上可以选择写、译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和段落,听、读一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英文论述,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语言技能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步得到发展升华。遴选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各个模块中。

3.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对学生来说,最成功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无痕德育。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中选取情境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思考,在课堂的互动中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达到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隐性教育,具有抽象的教学特点,因此教师要创设出具体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来升华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中,笔者尝试创建了以下情境:

(1)配音练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大学英语的教学离不开“说”,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说”英语的机会,可以在班级内开展配音练习。学生为了配好音就会去揣摩说话人的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例如,学生在为《亨利五世》中的“亨利”配音时,就要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亨利激情洋溢的独白,展现亨利对自由对国家的热爱。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纵然国籍不同、时代不同,可爱国主义情怀并没有不同。

(2)课前演讲。课前演讲是当代众多大学英语教师普遍会选用的教学方法。演讲的主题可以是关于英语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法律制度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多媒体设备,将自己课下准备的作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在课下准备的过程是对英语社会文化制度的探索,教师课上的总结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比。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英语知识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3)形式丰富的作业。在学习《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unit 1“Family and Love”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视频作业。即用抖音短视频记录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当代大学生中“抖音”是非常流行的手机软件,很多学生沉迷其中,甚至虚度光阴。此项作业恰好告诫学生,要合理利用手机软件,合理利用手机。手机及各种软件应为我们服务。学生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有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有的发现原来平时不在意的家庭琐事竟是如此幸福,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家的感情,而笔者更是在学生的行动中完成了“课程思政”。

(4)线上线下相结合。本学期因为疫情,众多高校多选择了网络授课,因此也就有了各种授课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与媒介。慕课,微课,以及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为教师提供更多思政内容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语言学习和政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整理出多样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4. 评价体系的完善。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思政元素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教学评价依然停留在用标准答案的试卷为主的考试形式上,很少将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部分。因此,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例如,教师可以以改革考试形式,在口语考核中,增设以“讲述新思想”为题材的口语比赛,通过计分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读写考试中增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语料内容,实现语言知识技能考核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此外,形成性评价也是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 交际能力、情感态度等。在评价过程中,包含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只有多样性的评价考核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技能,朝着正确、健康的道德方向发展,树立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是基础,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目的。因此,寓“课程思政”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梦想,勇于追求梦想,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效地在课程设置、课堂活动、教材选择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和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鲁子问.中华文化融入我国英语课堂的可能路径[J].江苏教育, 2018(91).

[3]郭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14):85.

[4]张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实施路径——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3):33-38.

[5]张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厘定与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9):93-94.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