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关中葬礼
2020-12-23葛天
葛天
一
葬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部分之一,陕西武功县位于关中中部,葬礼在关中具有代表性。
以前武功习俗,步入老年后,不管身体多么结实,老人们总是主动给自己置办材板,一般为松木。材板在家中放两年以上,干透,在闰年请木匠制作棺材。棺材做成的那天,出嫁的女儿、外甥要带着礼物庆贺,称“交梁”。过段时间,请漆匠用黑漆漆好,棺材头部画松鹤、红日等彩画,两边书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对联。老人晚年最大的一件事算是定了。有的老人长寿,棺材漆好在家中要放十几年。送老衣也是提前很多年就做好,细心的老人还会连孝布都准备好。
大多数人死亡前是有征兆的,武功人称老人“重了”。到了这个时候,儿孙要通知家族、重要的亲戚,争取活着再见一面。亲人们赶紧给老人理发,擦洗身体,并穿上送老衣。
在老人气息越来越微弱时,要抬到前厅临时安置的床板上,尽量不要在炕上咽气。长者查验老人彻底没有气息后,合上眼睛,修整仪容,脸上覆一张白纸。然后拉一道绳,用床单将亡人遗体隔开遮掩。床单前置灵桌,点蜡燃香,长者点燃一张纸,领众人跪下,开始大哭。最后被拉起来的,总是号啕大哭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当地称亲人去世为“殁了”“下世了”“低头了”,只有非亲非故的外人才会说谁死了。
二
人殁后,要通知家族中不在跟前的人前来,男子在灵桌前燃一支香插入香炉,下跪哭灵,妇女进门就哭。
人殁后,整个家族成员即刻动员起来,有人迅速揽些麦草,撒满前厅,一些人去买烧纸盆、买菜,此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家族近支全部在主家吃饭。近年来由于村里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渐渐不分远近,全部在主家吃飯。即便都有了手机,一些人前往亲戚家报丧还是亲自登门通报。
报丧的顺序很关键,男亡人,报丧第一家是其舅家;女亡人,报丧第一家是其娘家。
人殁时,如果是夜里,天亮前就要派人请阴阳先生。如果去世的时间为早饭后,则在第二天黎明前派人请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堪墓穴。墓穴一般背高朝低,不取南北、东西方向,而成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堪墓地称为“勾穴口”。
亡人的子孙着孝服、窄孝条,带着镢头、铁锹、木橛、斧头、麦麸、细线等,带阴阳先生去墓地。阴阳先生大致掐算,用尺子勾出墓穴黑堂和明堂的边线,砸入木橛,拉上细线,再用麦麸画线确认,打墓人据此向下挖土。斜口勾好后,地面稍作清理。着孝服的子孙在阴阳先生指挥下,敬土地神,两拜四叩。
以前打墓都是族人负责,用铁锹、镢头挖出近三米深的竖穴横室墓。近年来,挖掘机代替了人工打墓。挖掘机将明堂、黑堂直接挖开,黑堂再用砖砌墙、预制板盖好,以前需要三四天打好的墓,现在只需要一天。旧社会人普遍贫穷,死后能睡上“黑漆棺材砖箍墓”是很有福气的。
逝者的停葬时间一般为七天,若亡人高寿且儿子事业兴旺,则可停丧九天或者十一天。阴阳先生用毛笔在白纸上写出亡人出生、去世、入殓、安葬、三七、五七、尽七、百日时间,贴在客厅的墙上,方便人看。阴阳先生还要写两张亡人灵位,写“沥泣痛天”四字短宽条幅,贴在大门顶部正中,工作即完,获取两百元和两盒烟的报酬。
有些家族比较讲究,要写讣告,贴在门外的墙上。讣告以丧主家长子(长子去世则为长孙)的口气写出,若父在母亡则抬头写哀子,反之为孤子;若父母都不在,则抬头写孤哀子;若丧者长子已去世有长孙,则为承重孙抬头。介绍亡人生死时辰、享年,下附孝子、孝侄、孝孙姓名,近支穿孝衣、戴窄孝条的男丁名字都要在讣告中出现。
三
人殁后,遗体床板下置长明油灯。入殓前这段时间,遗体前不能离人,尤其是夜里,要有人守灵。
即便是入殓以后,灵堂跟前也不能离人,特别是夜里。停丧的这段时间,每天晚上灵堂前放置几张桌子、板凳,供村里人玩长胡、扑克或者麻将,称“嚷丧”。如果村里人不来参与,主家还要动员叫人。有时,外村的玩家也来参与,主家更宽慰。
晚上,家族管事的要安排族人负责给嚷丧的人提供茶水和烟,半夜还要做一顿好饭招待。有的村里,半夜饭吃了,牌要玩到天明,有的村里,饭吃了就散了。
亲戚接到报丧,会迅速前往吊唁,俗称烧纸。亲戚着白色丧服、孝帽,提着篮子,里面放几张白纸、一根蜡烛即可。男客进门燃一支香,插入香炉,跪下磕三个头,第三个头磕下去的时候应有哭声,也可不哭。以前女客刚进村子就要哭。现在女客多进门后起哭声,坐在灵前垫子上哭祭。也有不哭的,磕三个头即可。
客人进门时,亡人子孙跪在灵桌两旁,点燃一小方纸,放入灵堂前的瓦盆里。客人磕头、致哀时,跪在灵堂前的子、女、孙子、孙女也磕头,以哭声志哀,在灵堂前只有几秒,主家就将其拉起。只有被泽亡人恩情多的人,号啕大哭,难以抑制。哭丧,虽然多象征意味,哭与不哭,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可对于有切肤丧亲之痛的儿孙,象征性的哭声是非常必要的。
主家要把准备好的孝帽放到客人篮子里,每家一男一女两个,妇女裹头,男客多为宽幅大孝,而亡人儿子、侄子等孝子戴窄孝条,有尊客克己的古礼。
亲戚第一次烧纸后,以后隔一天再来烧纸,烧纸多在下午。
亡人入殓时,主要亲戚必须在场。入殓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五点至七点,外人不许到跟前。
众人簇拥着将亡人遗体放入棺材,用卫生纸将亡人身下垫平,使遗容端正,一只手里攥上钱,一只手里拿着扇子,身边还有纸质公鸡引导,希望亡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平安顺利。一切妥当以后,盖上棺盖,用胶封严,压实。
随后,长者领众人下跪,面对灵柩大哭。入殓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亡人的遗容,是继断气后对亲人们第二次的感情冲击,也是第二次集体大哭。
入殓前,亡人断气后脸上覆盖的白纸,交给长子装在口袋里,不得随意丢弃,任其自生自灭。
在武功县,一切葬礼都是在哀乐声中进行的,持续20多个小时,从下葬的前一天下午就开始。葬礼开始前,家族成员的职责,要写在一张白纸上,称“执事单”,各执其事,防止推诿混乱。葬礼中施礼的主体是亡人的儿孙、家族近支侄子,也包括女儿、儿媳、亲戚,除了亲戚,统称孝子。
随着计划生育后果凸显,普遍人少丁稀,女儿、孙女在部分家庭也开始执杖施礼。
四
葬礼需要在门前空地上高搭祭棚,献祭活动主要在此进行。葬礼与乐队相配,乐队要提前预订。传统的乐队主要为唢呐,有四个乐、八个乐之分。四个乐主要是两个唢呐,另有两个其他小乐器。八个乐指在三献的时候,必须有八个唢呐,带几折子秦腔戏。一二十年来,洋鼓、洋号占大半,也没有四个乐、八个乐之分了。
凡是搭祭棚叫乐者,就算是有“热闹”。葬礼于主家是悲痛,于家族却是聚集交流化解矛盾的机会。葬礼也是村里的大事,有乐队村里人也来围观,围观的人越多,主家越宽慰。如果亡人高寿,有了曾孙,曾孙辈全部戴红孝条,有庆贺高寿之意。
葬礼指挥者称为礼宾先生,系本村或者附近村子熟悉葬礼的长者,礼宾先生需两位。
葬礼第一项为移灵,即将灵桌上的灵位与遗像、献品等全部移到门外临时搭建的祭棚正中的桌子上。
施礼时,执柳枝棍,柳枝棍上缠带状白纸。用柳树枝为杖,表示孝子们非常悲痛,难以支持需要拄杖。在长宁镇,柳杖一米左右。有的地方,柳杖只有50厘米左右,执杖行走时必须弯腰,迫使孝子们呈现出悲痛欲绝的姿势。
移灵第一项为祭家神。关中农村的传统信仰为多神崇拜,一般家里都供奉门神、土地神、灶神、天地神、财神、仓神。在哀乐声中,长子领祭,列成一队。男女孝子们着白色长袍孝服,执柳杖,来到家神前面,在礼宾先生的指挥下,孝子两拜三叩。
最后才是移灵,孝子在灵桌前两拜三叩,长子抱着灵位,遗像、祭品、香、蜡等,每人依次端一样,垂头哭着缓步至门前的祭棚里,将灵位、遗像等按原位置放在桌子上。移靈完毕,主孝点燃一张黄纸,率众孝子对新灵桌两拜三叩。
移灵结束后要请灵。关中农村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人们认为祖先去世后成神,会保佑子孙。家里有娶媳、嫁女、建房、升学等大事,要到祖先的墓地祈祷,祈求平安。同样,丧事也是大事,葬礼期间,要将亡人父母的灵位请回家,祈求关照。
乐队在前奏乐,礼宾先生带领众孝子列队至村口,先生在路边点燃一支蜡、三支香,孝子们对着路神两拜三叩。
至此,孝子们分两拨,一拨跟着一位先生去墓地请灵,在亡人父母的坟前,点燃香蜡,两拜三叩。另一拨在先生的带领下,与乐队返回,准备迎接亭子、金童玉女。
在武功县,亡人的祭礼上最重要的是纸扎的亭子和金童玉女,这需要女儿置办。亭子如楼阁状,金童玉女最后要埋入墓穴,永久陪伴。
乐队前行,孝子随后,至村口固定位置,女儿们提前将亭子、金童玉女放置好,孝子们迎亭子、金童玉女时,由于是平辈,不跪,三拜致迎,最后互拜。有的要跪迎亭子、金童玉女。帮忙的族人、朋友将金童玉女等抱着,跟在乐队后面,女儿们跟着哭回,孝子们在最后面跟着。
亭子放置在祭棚灵桌的正中,金童玉女分立左右,女儿们回家里在灵柩前致哀。众孝子对灵桌两拜三叩。
此时,去墓地请灵的孝子们回到村口,家里的孝子们跟着乐队去接灵。家里的孝子们,对着从墓地回来的孝子们,两拜三叩首,全体孝子们对着路神香蜡,共同两拜三叩,礼毕,跟着乐队集体哭回。进祭棚,在灵桌前三拜九叩。
孝子们分两拨,一拨分跪灵桌两旁,陪客叩首;一拨随乐队接客。客人带着花圈、斗等纸扎以及祭品、黄纸、蜡烛、一盘祭饭,至村口固定位置,与专门在此守候的人员沟通后,马上回去叫乐队、孝子们接客。孝子们到达村口后,面对客人,在先生的指挥下,两拜四叩首再拜,最后主宾互拜,礼节非常隆重。乐队在前,之后依次是纸扎、客人、孝子们。
女客进门至灵柩跟前哭祭,男客进祭棚,主客先燃香一支,执香一拜,其他男客跟随,插香后再拜,跪,两叩首后接先生酒杯,酹酒,再叩首。先生燃一张纸递给主客,燃尽四叩首,传统四叩首要哭祭,现在有的先生不再喊致哀了。客人叩首时,跪在两旁的孝子需一起叩首。客起,拜,孝子们一直跪着,客再与礼宾先生互拜。礼毕,客进屋吃晚饭。
有多少家亲戚,就要迎接几次。
亡人娘家或者舅家的亲戚,整个近支家族都要参加葬礼,每家至少一人。出嫁的女儿家族近支全部参加,远支每家一两人。
朋友吊唁,不磕头,燃香一支,三鞠躬即可,一般随时可去。
客到齐后,停止奏乐,乐队、孝子们、族人、晚来的亲戚吃晚饭。饭后亲戚们要上祭棚烧纸。
以前乐队节目很少,为了让乐队工作时间尽可能长些,亲戚晚上烧纸每家依次进行,每家施礼的时间也很长。现在都是统一烧纸,时间也短。亡人娘家或者舅家是主客,领众亲戚烧纸,孝子跪在两旁。主客一员站在最前面,后面分列几排,行八拜九叩大礼。亲戚烧完纸,就可以回家了。
五
按照习俗,找一个阴阳先生说的属相的男性,凌晨五点多在村里每条街打三遍锣。打锣是为了唤醒村民,参加葬礼,抬棺掩埋。以前都是村里人用铁锹铲土掩埋,现在是挖掘机掩埋,铁锹基本用不上,但由于传统,村民还会带上铁锹去墓地。
起灵前,儿媳在长者的带领下,提着五色粮食、酵头,下到墓穴,清扫墓穴,将五色粮食撒到黑堂,也便于灵柩推进。酵头是发面用的,放进黑堂,寓意后代发达。
早上六点多起灵,男女孝子们早早把麻绳系在腰间。乐起,男女孝子们在先生指挥下,先在祭棚灵前行八拜九叩大礼,再回到家中,对灵柩行八拜九叩大礼。礼毕,长子摆动棺材头部,称“孝子摆材”,从长子开始,扶柩一圈,长子头顶烧纸盆,孝子们集体大哭,鱼贯出门,至灵车前。此时年轻力壮的村民十人左右迅速进门,抬起灵柩,送进灵车棺罩内。
男孝子全部站在灵车前,肩拉两条长长的白布幔,拉纤痛哭。女孝子在灵车后,扶柩痛哭。打锣的人走在最前面,鸣锣开道,抱着金童玉女、纸扎金山、挑幡的人紧随其后,再是乐队、灵车。灵车缓缓前行。
在村口,灵车停下来,在祭桌上摆放遗像,主客带领众亲戚,面对遗像行八拜九叩大礼,孝子分跪两旁,九叩首时,哭祭。亲戚祭奠后,孝子们对遗像行八拜九叩大礼,哭祭。
礼毕,乐队演员唱10分钟秦腔。结束后,孝子们又回到灵车前拉纤,女眷扶柩哭灵。离开村子时,长子要将头顶的烧纸盆摔碎。
孝子、族人、亲戚、村民协力将灵柩下到明堂,孝子们再将灵柩推进黑堂,将金童玉女、纸扎金山放到灵柩两边,孝子们戴的窄孝条、麻绳全部摘下来,包在一起,放在灵柩前,孝子们全部换上略宽的孝帽。妥当之后,匠人用砖和灰沙封墓。匠人在封墓的过程中,外甥、女婿等亲戚要向墓穴扔钱,三五元、十元不等,这是匠人额外的封墓钱,请求匠人把墓封严。
墓封好后,所有的孝子、亲戚依次捧一捧黄土抛进墓穴。随后挖掘机开始铲土掩埋。挖掘机铲不到的地方,村民用铁锹整理。铲土掩埋开始,乐队奏乐进入高潮。此时悲凉的乐器声节奏加快,艺人十分卖力,比较感人。
埋葬的过程中,乡间放铳的人说几句祝福语,点燃手铳,震耳欲聋。放铳人的地位很低,近乎讨要,纠缠亲戚要钱。这个时候,亲戚最好不要理会,家族主事的会讨价还价给些钱,他们自己分,免得亲戚尴尬。
平地起坟堆,在明堂正前方设置纪念堂,作为以后祭奠插香蜡的地方,以防风吹灭。最后,孝子、亲戚面向坟堆,两拜三叩。
回到家后,在祭棚灵桌前行安灵大礼:八拜九叩。礼毕,众人吃早饭,早饭以前是稀饭,现在多为胡辣汤。
早饭后,进行迎礼、谢孝。迎礼是把客人带来的一盘祭饭放在桌子上,孝子们对着客人及其祭饭,行八拜九叩大礼。以前丧事结束,孝子们要带着礼物到每个亲戚家,在亲戚的家门口跪谢,个别地方还保持着这样的古礼。
迎礼、谢孝结束,所有孝子、亲戚挑上花圈、斗,带上铁锹去祭坟,行扶山礼。到了墓地,用铁锹将坟堆修整圆、正,称“扶山”。再将花圈、斗堆在一起,点燃。燃尽,孝子、亲戚们面向坟墓两拜四叩。
回家后,孝子们先在祭棚内行八拜九叩大礼,将亭子、灵位、遗像等移回屋内的灵桌上,亭子不烧,头周年或者三周年再烧。在屋内,孝子们对灵桌再行八拜九叩大礼,葬礼结束。午饭后,亲戚们回家,族人们要协助拆祭棚、抬锅灶,打扫卫生。
亲人安葬后,后续还有很多礼节。去世后的头三天晚上,儿子们要背上一背捆麦草去坟地,将麦草绕坟一圈,点燃,称为“打怕”。人们认为,亲人刚埋到墓地,对新环境不熟悉,会害怕,这样的行为能够把“害怕”打走。
亲人去世后,过年不能放炮,不能贴红对联,正月初二亲戚们前来祭奠,称“新灵”。武功县是正月初二新灵,兴平市许多地方正月初一是新灵。三周年过后,不再有新灵。头周年、二周年,亲戚们前来祭奠,只带纸、蜡和普通的大圆馍。三周年比较重要,亲戚们要带祭饭、花圈、斗,和去世时一样。若亡人高寿,儿女经济状况较好,三周年会叫乐队、搭祭棚、立墓碑,祭禮跟去世时一样。如果不叫乐队,也可以只是在灵桌前磕三个头。在坟地,花圈、斗等烧完,磕三个头后,孝子们脱下孝服、孝帽,三年守孝结束。
作者单位:西安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