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探析

2020-12-23李涛耿秉郭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模式多元化博物馆

李涛 耿秉 郭利

摘 要:随着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科普创作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文章以青岛贝壳博物馆在科普内容、科普产品创作与开发的理念、实践为基础,从作者多元化、作品形式多元化、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做出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其中教育功能的主要指的是面向公众开展社会教育,即科普功能。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1]。同样,科普能力体系的构建也是一项博物馆科普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也是国家科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

博物馆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拥有自身特色的原创科普作品,由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并持续吸引公众、游客关注。目前,我国博物馆科普创作发展不平衡,科普创作能力和条件参差不齐,不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科普资源,无法体现自身科普优势,从而形成严重的制约和矛盾。

本文以青岛贝壳博物馆为例,从科普创作的组织方式与机制出发,对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进行探析。

一、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

青岛贝壳博物馆是以贝壳为主题,集贝壳展示、收藏、研究、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為一体的博物馆,自2014年建成以来,以开发原创科普内容为科普工作核心,突破博物馆科普创作的传统模式,采用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提高了科普创作效率,产生了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因此,对其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作者多元化

青岛贝壳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的基础和源头是科普作者多元化。当前,博物馆类型众多,差异巨大,一部分博物馆没有具有科普创作能力的人员,不具备科普创作能力,科普内容主要依赖外部引进。还有一部分博物馆虽然具有科普创作能力,但是受内部创作人员数量和能力制约,科普创作存在局限性。

青岛贝壳博物馆采取内外并用、相互融合、灵活搭配的方式克服了科普作者“瓶颈”,建设了科普作者平台,实现了科普作者多元化。

1.内部作者

采用内部管理机制,为内部专业人员提供创作条件与环境,按照创作规划与计划开展科普创作工作。采用内部激励机制,鼓励内部非专业人员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开展科普创作,营造内部科普创作氛围。

2.专业机构与馆外专家作者

根据科普发展规划,围绕博物馆的贝壳主题,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开展科普创作合作。同时,建立馆外专家合作机制,积极结合馆内专业科普资源,与内部作者产生良好互动。

3.社会作者

科学传播需要以打造优质的选题和科普内容为传播基础,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文字、音视频、科学绘画等多种形式呈现科学内容,在尝试科普文章深度与广度兼得的同时,提高科学传播的社交性能,让公众乐于传播[3]。因此,就需要博物馆在更大范围内开发科普作者。青岛贝壳博物馆建立面向社会的科普作者招募与合作机制,并通过与社会组织联动、开展科普作品征集和创作比赛等活动开发社会作者,实现作者与作品的同步发现。

(二)作品形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创作者群体产生了多元化的作品形式,各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在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上各有侧重,形成了立体式的贝壳主题科普作品“生态群”。

1.科普图书

博物馆出版的科普书籍会在科学性、专业性上有很好的把控,避免误导读者的现象出现[4]。2015-2019年,青岛贝壳博物馆以内部作者为主并结合专业机构及馆外专家共同完成了《神奇的贝壳启蒙大卡》《贝壳不简单》《神奇的螺旋》《贝壳里的科学奥秘》《让贝壳回家》《贝壳与化石》共6部科普图书的出版。

该类作品的特点是科学性严谨,专业性强,并具有一定的学科领先性,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该类作品作为专业基础性作品,位于整个科普作品“生态群”的底部,起到了专业参考的“锚定”作用。

2.科普文章

2016-2019年,青岛贝壳博物馆共产出630篇贝壳主题原创科普文章,在数量上保持每年30%的增长率,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科技应用文数量占比34%,科学文艺作品数量占比66%。该类作品以内部作者和社会作者为主要创作主体,随着社会作者数量的增加,内部作者作品与社会作者作品数量比例随时间有明显变化,其中,内部作者作品数量比例从2016年的89%发展为2019年的32%,社会作者作品数量比例从2016年的11%发展为2019年的68%。

该类形式作品的特点是体裁广泛,篇幅较小,通俗性与趣味性浓厚,贴近大众阅读习惯。

3.科普短视频

2018-2019年,青岛贝壳博物馆共创作科普短视频280余条,创作主体为内部作者和社会作者,其中内部作者作品数量比例为43%,社会作者作品数量比例为57%。该类形式作品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有较好影响。

4.科普与研学课程

在其他形式科普作品的基础上,青岛贝壳博物馆以内部作者与专业机构为创作主体,结合历史、文学、医药、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科技、仿生等近32余门学科,形成贝壳种类、贝壳命名、珍珠、海螺生产叶绿素、贝类监测海域环境、贝壳化石等50个科普主题,丰富了科普学习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分门别类,我们是谁家的宝贝”“五颜六色,寻找贝壳色彩之美”“千形万状,寻找贝壳外形之美”共12门研学课程。

二、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

科普作者多元化促进了科普作品数量的提高和作品形式的丰富,对科普创作质量控制和保障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内部编审机制

为了确保原创科普作品的质量与效果,青岛贝壳博物馆建立了内部科普作品编审机制,设立了内部编审岗位,组建科学编辑团队。通过该机制的建设和应用,确保所有科普作品在推出前均得到了严格的审核与质量把控,科学编辑团队及时与作者进行问题反馈,提高了沟通效率。

(二)科普项目审核机制

对于与科普有关的出版、授权、文创开发、合作等项目,青岛贝壳博物馆建立科普项目审核机制,成立科普项目审核委员会,负责学术审核、项目论证、项目审批,项目审核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相关项目由业务部门提报,由项目审核委员会论证后确定是否批准。通过该机制,为科普项目的科学水准和项目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三)科普创作培训与交流机制

加入青岛贝壳博物馆科普作者平台的作者类型多样,创作风格与水平各异,特别是社会作者,其年龄、职业、背景不同,决定了作品效果的不同。为了保障和提高科普作品的整体水平,青島贝壳博物馆建立了科普创作培训与交流机制,定期邀请内部作者、专业机构、馆外专家作者向社会作者及科普创作爱好者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创作交流,对整个作者群体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四)科普作家签约机制

为了能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青岛贝壳博物馆采取科普作家签约机制,通过与科普作家签约的方式,确保双方在创作时间、创作成果、版权关系、效益分配等方面达成一致。签约可以约定作者完成一定作品数量,也可以约定一定周期。该机制在博物馆科普创作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博物馆原创科普内容的开发,也有利于科普作家的作品推出。

三、基于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的探讨

博物馆的功能丰富,而每一项功能的发挥都需要有相应的条件和资源支撑。一方面,由于博物馆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有限,作为博物馆教育功能重要支撑的科普创作也必然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随着公众、游客对科普内容需求的提高以及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博物馆需要在科普内容和传播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否则将会导致影响力和各方面效益下降。

青岛贝壳博物馆通过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拓宽了科普作者范围,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科普作者平台和作者资源库,直接促进了科普作品产量的提升。同时,通过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保持科普作品的质量与效果。在产量和质量两方面保障的基础上,建设了包括网站、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媒体形式在内的新媒体矩阵。

四、结语

对于博物馆而言,科普不是简单的展示与讲解,而是一项重要的功能,也是一条重要的产业链。科普产业链以科普创作为源头,能够带动图书、文创商品、游戏、教育培训、影视动漫及版权输出等一系列衍生业务。

科普创作属于智力劳动和创意工作,能够直接形成著作权成果。从业务发展视角来看,博物馆科普创作是以博物馆有形的展品和无形的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的重要支柱性业务,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文化开发视角来看,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个集文化、科普效应于一体的IP,博物馆的场地、展品、设施等物质条件是有限的,但IP开发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

通过多元化模式开展科普创作,建立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原创科普作品的产量和质量;结合多样化的应用与推广渠道,能够使博物馆的对外吸引力和知识产权资源不断增加,从而突破博物馆运营的空间与时间限制。

参考文献:

[1]董仁威,松鹰,尹传红,等.科普创作通览[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309-312.

[2]蔡杰.博物馆科普能力评估体系探析[C]//颜实.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259-263.

[3]宋婉莉,刘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科学传播模式探析: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科技传播,2019(11):170-171.

[4]陆佩蓓.浅谈博物馆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6):168-170.

作者单位:

李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耿秉,青岛贝壳博物馆。

郭利,青岛贝壳博物馆。

猜你喜欢

模式多元化博物馆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博物馆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露天博物馆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