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及最优公共政策

2020-12-23钟春平

理论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摘要〕 数字经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而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本身的不断创新及更替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不少技术已经消失和被替代。当前,数字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着消费、生产及交易等环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带来资源的再配置,存在着破坏效应及可能的风险。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全社会层面进行最优的制度设计:容忍破坏效应,引导破产及再就业;谨防垄断,减少对创新的阻碍;容忍冒险及企业家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全社会的风险管控;更好地利用社会化信息,并保护个人隐私。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创造性破坏,最优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6-0090-0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社会带来显著的影响,这种变化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因而需要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就其发展机制、作用过程、社会变化机制等进行研究和总结,探讨数字经济的作用方式及作用途径,以期更好地揭示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需要从社会福利层面,探讨最优公共政策。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全方位的渗透和应用,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作方式,使得人类面临的时空界限变得更加模糊。随之,数字经济不断拓展,逐步替代了非数字经济。20年前提及的“信息知识”逐步变为了现实 〔1 〕,“信息高速公路”也在逐步实现,即便是偏远的山区也大多融入信息社会。

从理论层面看,数字经济在过去20年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主要在于,数字经济在本质上蕴含着信息,而信息的更快更便捷传输,能够促进经济活动减少交易摩擦和成本,提高匹配的效率。如果更多的信息被更快地传输、更有效率地处理和应用,那么经济活动就趋向无摩擦的完美经济,效率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带来整个社会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2 〕。在网络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发展之前,信息的传输较为缓慢,处理成本较高,因而市场供需双方达成交易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以下无法达成匹配的状况:供给充足,但找不到需求方;需求充足,但找不到供给;供需双方无法找到相应的主体。比如早先的出租车行业,“空驶”与乘客“苦等”同时存在,出租车和乘客之间无法实现匹配。

从经济活动及产业角度看,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产业,使得产业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能更快速地获得最新的状态及变化,更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率,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即便是一些传统行业,比如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更多普及和应用,能够更有效地跨越空间限制而获得农作物的新特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得更多远程指导和帮助,采取更有效的处理方案,这样传统产业的效率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带来更高的产出。在金融业,也有着同样的变化:从早先的算盘到计算器,再到计算机和自动验钞机等更多的运用,减少了人工的投入,特别地,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一般居民可以在手机上很便捷地完成大部分银行业务,而无需奔走于银行网点,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早先金融学中的“皮鞋成本”几近消失。如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资金的转移,而且几乎没有时间差,从而提高了资金往来的效率,并且成本极低。

从长期看,由于信息的重要性,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多的研发投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更大范围内提高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技术研发活动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的技术创新,由此拉动了创新能力和水平。从电报到电话,从BP机到手机,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通讯模式,也增加了很多消费内容。同时,更多的技术进步不仅仅使得信息技术行业不断壮大,也推动着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可以想象的是,隨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及其应用,信息技术行业得以不断强化,同时,也会带来不断的社会变化,其中,有部分经济活动得以有效嫁接信息技术,而不可回避的是,有些经济活动如果难以有效采用信息技术,可能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冲击。整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潮流在竞争替代中会不断强化。

二、数字与信息技术的更替及其效应——信息与数字技术“本身”的变化及行业发展

最早先的数字经济源自信息技术行业。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紧密关联自然使得信息技术本身发生着显著变化,由此也带来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变化,信息技术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邮政与电信业务的交叉变化。早先的信息记录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介,传输主要靠邮局,因而邮局很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变化,更多地依赖于电子形式,传输也跨越了邮局有形的载体。在这种技术创新过程中,邮政与电信之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到,邮电业务整体发展态势快,虽然部分年份出现了下降,主要是统计口径在发生变化,电信业务在2000年之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从电信业务本身看,如图2所示,从2011年之后电信业务发生了增长速度的变化,近些年,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从电信业本身衡量,2019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8%。业务收入的变化与价格也有着直接的关联,大多数电信服务价格在下降,因而总收入增速相对变小。

(二)邮政行业及内部产品的变化。邮政行业也比较独特。整体上,邮政行业也在发展,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电信行业的冲击,邮政的重要性在下降。然而随着快递业务的发展,邮政的业务量又出现了快速反弹和增长。2019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6229.6亿元,同比增长31.5%。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9642.5亿元,同比增长22% 〔3 〕。如图3和图4所示,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快递业务收入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快递业务收入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升,比重为7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可以进一步分析邮政业务的数量变化。如图5所示,各种业务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局面。这种分析侧重业务数量,可以排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在邮政项目中,主要有函件、报纸、杂志、汇票、包裹及快递。函件作为传统业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所以业务量逐渐减少。报纸和杂志,作为纸质媒介,大体维持着原先的水平,虽然没有大幅度变化,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重要性也有所下降。汇票作为部分金融业务,较2010年之前有所增加,但此后业务量逐渐下降。包裹也在整个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而言,快递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严格地说,快递不完全属于信息业务范畴,大部分可能应属于物流,主要配送的应该是物品,可能不是文件资料等信息类产品。但这种快速传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着紧密关联,由于采取了更多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快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物品或者信息产品(文件)集中起来,加以集中及最优配送,有效提高了配送效率,并节省了配送时间。同时,能够对配送产品进行全过程有效监控,缓解了地理空间和时间点之间的不确定性。随着配送效率的提升及社会对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的要求,快递也变成邮政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

(三)电信及行业变化:技术更替与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我们可以较直接地用电信技术探测技术的变化,对应的,可以看到电信的直接产业规模变动。图6直观展示了1995年以来电信业务及其收入变化。电信技术从早先电报到固定电话,而电报一度也很重要,但当前已经近乎消失,因而我们观察到一个被“灭绝”的案例。固定电话在1990年前后非常火爆,争先安装固定电话成为重要的家庭消费,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越来越便捷和“时髦”,因而固定电话也趋向于“被替代”和可能渐近消失。

手机及移动通讯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及通讯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多普及及应用,移动互联网又成为更重要的模式。在图中可以看到,2007年之后,固定电话的数量不断下降,固定电话通话时长也越来越少。移动通讯时长的变化呈现增加——平稳——逐渐减少的态势,主要的原因是,早先替代固定电话成为主要的通讯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重要性不断下降。类似的趋势体现在3G用户的数量:先快速增加,而后减少。当前,主要增加的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由此汇总的电话用户数量在增加。手机3G用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更多更快的技术得到更宽泛的应用,4G作为新一代技术,速度更快,因而更多的用户选择4G。当前,5G技术逐步应用到市场。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的用户不断采用新的技术,从而使得4G用户降低,而5G用户增加,随着时间推移,3G电话数量有可能会被替代和消失。

用货币收入衡量的电信业务总量可以视为电信产业的货币化规模。可以看到,电信业务收入在快速增长,虽然不少年份出现了下调。2010年主要是统计口径变化使得业务收入发生调整。2017年收入下降,但此后,收入更快速增长。在变化过程中,有着价格变动。可以发现的是,随着技术的更大范围的普及,很多价格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早先固定电话价格奇高,但随着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新的移动电话的推出,使得固定电话安装和使用费用逐渐下降。移动通讯同样是先高价,然后价格不断下降。当前,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推广,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会替代语音业务,语音价格也会下降。但作为一个行业整体看,虽然价格在下降,但总收入仍然在上升。

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其创造性破坏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数字经济几乎覆盖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在消费领域,互联网交易替代传统的面对面交易,线上交易替代线下交易;在生产领域,出现云计算和远程办公等;数字经济还出现在交易和流通环节。与此同时,智能社会和社会化的信息覆盖各个层面,包括数字金融、智能管理等。

(一)消费领域的变化,不仅仅使得很多消费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很多消费本身就变为数字直接关联的内容。当然,信息及信息技术产品本身也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而消费者在此方面的消费也在相应地增加,比如会有着更多的通讯支出,也可能购买更多和更好的手机、無线路由器等通讯设备,以取代早先的非智能手机或者固定网线等。更多的消费可能会跟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关联起来。不少产品也在信息技术带动下变成数字形式,更多的电子内容走入一般消费者之中。比如,更多的电子图书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图书,家庭数字影院替代电影院(虽然电影院本身也变成数字电影,但更多的人在家就可以观看高清晰度的电影),音乐等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数字化的产品不仅是复制和扩散的成本更低,品质也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得到更逼真的刻画。在音乐类的消费中,绝大部分产品都变得数字化了,而且还能够更加精准地加以定价,消费者也能够更便捷地保存并更方便地使用。

对于年轻人,居家就可以选择网络上的产品和劳务,可以减少消费的外出时间成本,因而使得网络消费不断增加。在整个消费组成中,年轻人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消费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而且互联网类型的消费在不断涌现,出现了更多更新奇的消费内容和形式。年轻人比较多的消费是电子游戏,随着互联网的更多普及,变为线上连线游戏,更加真实和具有对抗性。此外,直播、抖音等形式的娱乐内容也变为更多的休闲消费项目。这些项目通常不会直接产生买卖,但由于参与的群体庞大,耗费的时间长,因而可以在这些娱乐过程中增添产品及广告等选项,越来越多的人群会在这些免费的项目中形成支付,商家也能在此类活动中投放广告,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二)在生产领域,更多地采取了信息技术,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云”等方式越来越普遍,更重要的领域是“云”本身。计算能力是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最早先的数字经济侧重数字技术本身,主要是硬件层面的技术创新,并不断产业化,更多的厂商运用更快速的计算机等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后,不断在软件层面加以创新及推广,更多地将信息处理由人工转为计算机,并更好地加以保存和处理,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够减少重复,并更好地进行共享和分析。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物质化办公,更多的变化在于,信息技术的更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获得信息的能力加强,信息的时滞减少,对企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企业变得更加扁平化,可以降低企业的层级,不需要中间层面的汇总和管理,分散在各地的机构可以很好地归总部管理,信息几乎可以同步传送,因而可以更好地响应和处理。

更大层次的推动是“云”计算和“云服务”,云计算也将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4 〕。早先云更多地用于跨越空间的存储,个人能够通过“云”存储摆脱存储空间和硬盘等物理层面的限制,更好地保存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信息。而后,企业或机构对于服务器的需求使得云服务进一步提升:早先分散的机构都需要自己安装服务器,成本高,使用效率低,而云服务使得企业或机构能够摆脱这种低效率的分散模式,能够集中在云服务商的远程中心,获得更快更安全的信息交换与服务。更大的发展是,云服务商计算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快速地传送及处理,使得各种效率和安全性得以提升。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得以最终实施,都需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加以保障,一旦信息通信及处理能力得到保障,会催生更多的生产和服务的变更,比如,无人驾驶如果得以实现,就能改变交通方式,将人更多地解放出来,或许会改变汽车制造业,也会改变司机等职业。同样的,机器人也在不断地应用,主要还是得益于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些技术的应用则改变着生产的方式:不间断的生产、投入之后没有太多可变成本,一方面,使得人类不需要从事太多重复性的劳动,另一方面也会使得相应的劳动力岗位消失。

(三)在交易环节,信息技术渗透广泛,数字交易及数字媒介等越来越普遍,极大地促进了交易效率,也替代了实物及现金等交易形式。交易在整个流程中占居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贸易还是支付,很长时间内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环节,只能退化到原始的生产和交换状态。如果信息交换比较困难,则搜寻成本较高;如果相互之间的交易手段比较缺乏或者原始,达成匹配和交易就比较困难。

事实上,交易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并且不断演化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渗透,数字化交易也随之普遍,并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地,支付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支付在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支付体系的发达程度显示了金融发展程度,越是发达的支付和金融体系,越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支付成本。在原始状态,以物物交易为主,没有支付媒介,这种交易模式使得交易较为困难,存在着需求双向匹配困难:两种商品的持有人在有限的市场下,通常存在着商品所有者想卖出手中持有的商品,但碰到的却不是其所需要的商品。因而只能先交换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产品,再接着寻找其他商品持有人,或者继续持有自己的商品寻找其他市场参与者。在这种原始状态下,交易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达成交易较为困难。随着货币等价物的引入,交易各方较容易转换持有的商品,从而提高匹配效率。在相当长时间内,交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如果商品或者随之产生的资金需要跨区域之间流动,产生的支付成本和费用往往会较高,而且风险较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交易进行数字化记录,并且加以数字化存储,需要进一步交易和支付时,用数字货币加以支付,这种思路就是数字货币及数字支付。由于支付及金融在经济中具有非常高的比重,数字支付也就有着巨大的空间。现实看,金融业及支付也发生了变化:金融业及支付变得越来越信息化和数字化,而纸币及现金交易越来越少。金融业,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更多地采取了信息技术,更多的非人工、非现场的交易工具和方法,早期用银行卡替代存折,用网络特别是手机银行替代人工网点。当前,对于普通百姓较为明显的是,早先中国居民喜欢持有现金,并倾向于用现金交易,而随着互联网的交易增加,支付也变得互联网化及数字化,更多的居民用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及支付宝等替代了现金及刷卡。而大额支付更多地采取了手机银行或者网络银行,更加隐蔽的支付及跨境支付,则用了更多数字货币的形式,少数群体用了比特币等形式的数字货币。

四、数字经济在创新及创造性破坏过程中的风险及福利损失:数字经济的潜在风险

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着新创,往往蕴含着破坏与更替,同时,在新的事物或者新的环境下,也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新旧更替会带来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有可能会带来破产、失业、焦虑等社会问题。技术进步大多会破坏此前的技术,也会带来新的技术及其生产生活方式,自然会破坏原先的厂商和劳动者的生存状况 〔5 〕280。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厂商大多破产了,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劳动者的就业状况恶化了。在未来,很有可能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等形式的岗位会替代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较多的工作,部分工作岗位有可能会进一步消失。这些技术变化必然带来厂商层面的破产、劳动者层面的失业,由此会带来社会的再变化,部分中老年人有可能惧怕这种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无法适应的状况,有可能会有焦虑和担忧。这种担心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或者计算机对人的替代之上,客观上,会对部分群体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得生存状况恶化。也会有部分群体或者机构,反对这种替代,设立种种障碍,延迟这种技术进步及替代。比如,在出租车行业,在信息化与网约车的替代过程中,不少利益相关的机构和个体就有各种理由加以反对和抵抗这种互联网的渗透和替代。

(二)新的更多的信息有可能帶来新的风险。本质上,信息时代个人能更容易地获取全方位即时信息,有可能作出更有效率的决策。但在信息不断增加的条件下,个体未必能够有足够的信息处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在2015年,各级部门都在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由此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浪潮,更多的投资者也步入了互联网投资的时代,手机炒股成为标准配置:从早先的营业网点买卖股票,到电话交易,再到电脑网络交易,最后到手机交易。在一切信息都数字化、随手可得的情形下,似乎交易成本更低了,无论是投资者获得信息更便捷、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时间成本,还是实际佣金,都急剧下降。按理来说,随着信息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投资的回报率应该会更高。但随着股灾的来临,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就是,投资者在海量数字信息面前,并没有足够的信息甄别和分析能力,其风险控制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同样的,各种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各种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和金融形式层出不穷,甚至一度认为,银行和证券公司这些传统金融中介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事实上,这些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虽然得到了更多的数字信息,但同样的,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并未能跟上,无法对数字金融等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及恰当的定价,最后导致大规模的跑路和破产。

(三)数字经济中,个人隐私与信息诈骗有可能会随之增加。信息化使得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变得更加透明,个人隐私也会无处藏匿,一方面,有着更多的社会化信息,可以获得更多个体信用等关键特征;另一方面,个人信息被不正当使用乃至诈骗难以避免。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体的信息被更多地收集和使用,电信诈骗等变得更加高科技,各种形形色色的案件层出不穷。此前,更多的是局部地区的小范围诈骗,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范围的诈骗更为普遍。而以区块链为技术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成为黑客及洗钱的工具,并且变得更加隐蔽和专业。传统的反洗钱等方式也不再适用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进行更多的监控和跟踪,自然又存在着对个人隐私侵犯的隐患。

五、数字经济发展的最优公共政策

技术创新的两面特性使得全社会创新政策需要进行多重折中,特别是信息时代,政策也更容易被广泛传播与被社会所关注。公共政策能否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其目标所在,理论上,随着社会各群体的信息增加,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再分配,由此实现帕累托改进。但同样需要保持警惕的是,信息的增加也会使得群体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进行资源的再配置仍然存在着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在信息上的处理困难,个体存在着套利及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一)公共政策在促进创新的同时,也得接受并关注其中的破坏效应,更好地促进破产企业出清,协助劳动者转换劳动技能等。对于创新的促进,已经得到了各种政策的重视,也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与扶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经济的更快速发展。而对可能带来的破坏效应,需要逐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引导被破坏的企业及群体更好地进行技能提高与转换,对于确实无法承受新技术的群体,则需要进行更多的救济。对于已经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则需要尽快实现破产清算。

(二)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同时减少对创新的阻碍。部分企业由于早先处于创新者的位置,但随着后续创新者的进入,并成功创新出更高质量的技术,就存在着竞争替代效应,此时,原先的厂商通常会有動力去阻碍这种技术的应用。因此,需要在社会层面,对这种可能的障碍加以限制。特别是如果这种企业具有某种行政垄断能力,有可能以各种理由谋求政策层面的保护,就需要对这种过于夸大的风险及安全等借口保持深刻的认知,避免过度保护被淘汰的技术和企业,由此可能会减缓数字经济的应用与发展。

(三)保持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要提高社会信用能力建设。创新过程必然是企业家冒险的过程。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是信息技术的创新过程,企业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各种创新及应用。在此过程中,客观地说,绝大部分企业和企业家都失败了,只有少数创新得以成功,企业家也是在高风险与高收益中共存。一方面,需要培育这种创新冒险精神,敢于探索新的技术及培育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需要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包容。由于企业家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外部人,包括投资者及政策决策者事实上是难以获得足够的内部信息的,因而可能会存在着偏离原先社会最优目标的行为,也难以完全避免这种可能性。从全社会来看,可能更多的着力点在于健全社会信用能力建设,减少企业家的逆向选择问题。容许创新失败的企业家破产,给予重新创新的机会,但对于恶意套现及欺诈的个体,需要采取更多的惩罚措施。

(四)在社会化信息与个人隐私之间做好权衡与折中选择。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就是价值,对数据的挖掘能够产生商业价值,企业具有获取各种信息的动力,但这种信息会使得个人的隐私被侵蚀,因而需要减少对个体隐私的破坏。在保护个体隐私的基础上,需对信息进行加工,比如在维护个体隐私的基础上,对个体的社会信用等社会化信息加以评估及恰当使用。对于过度获取和使用个人隐私信息的企业要加以监管及惩处,而在社会层面,则要恰当地提供具有基础性的信息,从而为社会效率的提高提供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春平.信息技术创新对知识经济的推动机理分析〔J〕.南方经济,2000(05):47-51.

〔2〕钟春平.失业波动之谜与搜寻匹配理论的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06):115-119.

〔3〕2019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www.spb.gov.cn/xw/dtxx_15079/202005/t20200519_2154947.html.

〔4〕钟春平,刘 诚,李勇坚.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7(04):35-41.

〔5〕钟春平.创造性破坏及其动态效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数字化—数字经济及其它
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跨境贸易税收问题研究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