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重要性
2020-12-23陈莉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临床又叫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作为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部血管疾病,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脑梗塞发病急、病情危重,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脑组织的损伤还可造成患者偏瘫以及语言和智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早期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控制脑缺血,对患者进行脑保护,并加强饮食护理和预见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1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病变、坏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缺失、语言和智力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症状。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其中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导致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血管壁本身的病变,也是导致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脑梗死前驱无特殊性症状,可出现头晕、无力和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脑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发病时会突然晕倒,脑部缺血、缺氧,损伤患者脑组织,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半身不遂、智力受损以及舌瘫、面瘫等。脑梗塞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高危因素,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2 早期预见性护理方法
2.1 病情观察
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是进行早期预见性护理的基础和前提,要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脂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测,掌握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血栓情况,控制患者血压,积极预防脑血栓,保证患者脑组织供血和供氧,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损伤。
2.2 控制脑缺血
部分患者有暂时性脑缺血的情况,可导致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和不全,这是脑血管闭塞的前兆,会增加患者脑梗塞的发生几率。因此,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暂时性脑缺血,并对脑梗塞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积极预防脑梗塞。
2.3 脑保护
脑保护对脑梗塞患者脑组织功能的改善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包括:低温疗法、药物疗法和过度换气疗法,其中适当的低温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效果较好,能减缓患者脑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脑部缺氧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细胞活性,减少机体毒素反应,降低脑水肿和脑损伤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脑功能恢复。
2.4 饮食护理
部分脑梗塞患者出现舌瘫和面瘫症状,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食物和喝水困难,因此,在饮食护理方面要先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和方式,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半流质的易消化软食比较适宜,在饮食护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进食时间、食量和吞咽情况,根据患者的进食情况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的吞咽能力。
2.5 预见性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执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排解内心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联合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提高护理的配合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2.6 语言和肢体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可指导患者训练发音,从单字、单词到句子逐渐过渡;对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进行轻度的主动活动,如抓握、上举、关节屈伸等,还可以预防水肿和肌肉萎缩。
总之,脑梗塞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加大,接受合理有效的早期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积极配合早期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