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毅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浅谈

2020-12-23刘慧娟周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焦行气胃脘

刘慧娟,周毅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2. 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科,湖北 武汉)

0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胀、食后加重、食欲不佳、恶心欲吐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经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综合征。中医学属于“痞满”、“腹胀”、“胃痛”范畴。研究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全球患病率为10%-30%[1]。亚洲地区有研究称具有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的患者经胃镜检查后43%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2]。国内研究数据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不良患者比例约为69%[3]。

周毅教授系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脾胃病一科(花园山院区)主任,湖北省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通过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熟练运用中医药学理论进行脾胃病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从事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周毅教授对脾胃病科各类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笔者有幸跟诊周毅教授,现将所学周师治疗经验浅略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普遍认为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①胃肠运动失常:当胃及十二指肠蠕动失常,导致食物排空障碍,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②内脏感觉异常:消化不良的患者通常伴随有胃感觉功能低于常人的问题。③胃底舒张功能减低:该类患者的胃底容纳过多食物后,易引起胃底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出现早饱症状。④精神情志因素:有研究表明,消化不良患者伴随有焦虑、抑郁、神经官能症的比例比其他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比例更高[4]。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两个亚型,上腹疼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其分型前者与中医“胃脘痛病”相似,后者则与“痞满”相通。本文着重讨论餐后不适之功能性消化不良即痞满此种类型。痞满是指由于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职,影响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功能而出现了胃脘部胀痛满闷、呕恶不适、嗳气、纳差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病症。痞满的病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其著作云“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并指出痞满之病因当责之饮食失节、素体体虚受寒等[5]。

周师认为痞满之病因多重多样,而当代社会,由于纳食品种繁多、起居规律之变幻,痞满的病因也集中在了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不节:饮食偏嗜辛辣刺激,膏肥脂满,生冷之食,损伤脾胃,使其纳运无力,食物停留于胃脘,使脾胃运化功能进一步受阻,发为心下痞。(2)情志失调:随着生存压力的提高,人群中抑郁恼怒、忧思过度等情绪调节失常的人比例逐年增长,情志不遂,影响肝气之疏泄功能,肝郁横逆乘脾犯胃,脾胃之气升降功能失常,脾气失于运化,胃腑失于和降,发为痞满。(3)药物所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误用、滥用药物的现象增多,或因他病长期大量应用大寒大热或有毒药物之人也增多,药物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使得寒热平衡失调,最终阻塞中焦气机,发为痞满。

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司饮食水谷之受纳运化腐熟,转化分布。饮食水谷正常运化,需脾之升清,胃之降浊,肝之疏泄的共同参与。上述病因的出现,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守,肝气失于疏泄,中焦满闷。周师认为痞满有虚实之分,结合时代发展及其病因,疾病初期多属实证,疾病进一步进展,气滞日久,内生热邪,为肝胃郁热之证,也可不经化热而转为气虚或脾胃阳虚之证此外,还可出现气滞血瘀,或痰湿较盛,或热盛伤津等兼证。总之,痞满的病位在于脾胃,与肝关系密切。中焦气机受阻,脾胃失于正常升降为本病的病机关键。

2 治疗方法及处方用药经验

2.1 西医药治疗

2.1.1 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为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首选用药。

2.1.2 促胃肠动力药。促胃肠动力药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首选用药。

2.2 中医药治疗

周师立足于痞满之病因病机演变过程辩治痞满,主张其源头在于脾胃升降之气机失常,因此,需从气入手,调整全身气机,尤重恢复中焦脾胃气机升降之枢,以健脾益胃,消胀除痞为中心环节,治疗痞满之证。结合时代特点,由于当代人精神压力增长,情志抑郁多发,中焦气机不畅多伴有肝气郁结,因此调整脾胃之气时,对于肝气疏泄功能的恢复也至关重要。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提出了胃病可求本于肝一说。又有《杂病源流犀浊·胃痛》云:“胃禀中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者着而为病……唯肝气相乘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提出当正气不足,胃气虚弱之时,尤以肝木乘脾土多见,肝气进一步横逆犯胃,使脾胃之病证多发。可见痞满之病,疏肝理气之法也为必须。除此之外,周师强调兼调肺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司全身之气的生化运行,对脾胃之气的升降起到调控作用,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全身气机升降失调,肺气宣,脾气升,胃气降,肝气条达,中焦满闷得消。

周师认为痞满用药宜平和,当气滞不通当行气,但不可过于猛烈以免损伤正气;当燥热伤阴用滋阴之药物时,应补中稍行,以免滋腻过甚。结合临床接诊经验,周师认为痞满之症候多以肝胃不和之症候多见,证见胃脘胀满或疼痛,食后稍甚,可伴随胁肋部疼痛,情志不遂时可加重,善太息,舌淡红,苔薄,脉弦,治疗原则遵循疏肝理气,和胃消痞之法,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柴胡、麸枳壳、厚朴、醋陈皮、砂仁、木香、瓜蒌、山楂、神曲、芍药、炙甘草)。方中柴胡入肝经,疏肝行气解郁,兼能升举阳气;枳壳行气消痞除满,厚朴下气除满,三者相伍,中焦气机得畅;陈皮理气健脾,砂仁醒脾开胃,陈皮、砂仁相伍,健脾开胃行气之效得以加倍;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瓜蒌宽胸理气,可解胁肋胀满;山楂、神曲以助运化,治疗胃脘饱胀尤其效验;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止痛,甘草既可补脾益气,调理中焦,又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消痞之效。嗳气频发可加入沉香、旋覆花等降逆之品;伴有恶心欲吐者,可加半夏、丁香等行气止呕之品等。

随着病程的进展,机体的寒热失调,正邪强弱失衡,病症的寒热虚实有进一步的改变,此时应辨清寒热,注意协调虚实变化。如气滞日久化热,可加用黄连等清热之品;如素体虚,气滞日久转化为气虚之证甚化为阳虚时,方用加减四君子汤或理中丸之品;或为寒热相互胶结不解,此时当用半夏泻心汤之类;或腑气不通,病邪内生,发为血瘀、痰凝等,均应祛邪,同时不忘固护正气。

3 案例分析

3.1 初诊(2019年10月8日):患者男,许某,35岁,因“胃脘部胀满3月余”就诊,自述平素精神压力较大,3月前因工作劳累后出现胃脘部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诱发,进食后加重,活动后稍减轻,伴胁肋部及后背部疼痛,晨起口干稍口苦,纳食不佳,夜间多梦易醒,小便可,大便干结难解出,日1次,色深。曾于外院多次就诊无缓解,遂来我院门诊诊治。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辅检:2010年9月10日湖北省人民医院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I级。周师中医辩证属痞满,肝胃郁热证;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法方药:1.治拟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予以柴胡10g,枳壳10g,厚朴10g,陈皮10g,砂仁10g,黄连6g,吴茱萸3g,佛手10g,香橼皮10g,麻子仁6g,合欢花3g,甘草6g。以200mL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2.泮托拉唑,1次1片,早餐及临睡前各一次;莫沙比利,1次1片,1日3次。并嘱患者畅情志,适度锻炼,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

按语:患者胃脘部胀满,因情志不畅诱发,进食后加重,晨起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可辩证为痞满之肝胃郁热证。辅检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无明显胃粘膜病变,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周师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立法,以柴胡疏肝散合枳术丸加减话裁,柴胡入肝经,疏肝行气解郁,兼能升举阳气;枳壳行气消痞除满,厚朴下气除满,三者相伍,中焦气机得畅;陈皮、砂仁均可健脾行气,解胃脘胀满之证;黄连、吴茱萸可清热泻火,除肝胃之郁热;佛手、香橼皮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理气调中;患者夜寐不安,多梦易醒,配伍少许合欢花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可疏郁安神,使肝气畅,夜寐可。其大便素来干结,予以火麻仁润肠通便同时性味甘平益不碍胃气。甘草柔肝缓急止痛兼可健脾气。全方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和胃之效。西医予以泮托拉唑抑酸护胃莫沙比利促进胃动力,此两种药均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首选经验用药,对其亚型中的餐后不适综合症有显著作用[6]。周师立足于治病求本,中西结合之法,对此患者的病症综合分析后给出治法。

3.2 二诊(2019年10月15日)患者诉胃脘部胀满较前缓解,仍觉胁肋部疼痛,后背疼痛缓解,晨起稍口干口苦,纳食尚可,睡眠较前好转,小便正常,大便稍干结。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辩证分析:患者胃脘部胀满缓解,胁肋部仍觉疼痛,晨起口干口苦症状仍在,考虑肝气郁结化热未解,予以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加用黄连以进一步清热。

治法方药:中药加川芎6g,黄连3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西药守前不变。

3.3 三诊(2019年10月22日)患者诉胃脘部胀满明显缓解,胁肋疼痛减轻,余无特殊不适,纳寐可,小便正常,大便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微弦。

辩证分析:患者胃脘部胀满明显缓解,无口苦症状,观其舌脉热象好转,考虑肝气得疏,胃热得泄,可减少清热药,加以生津润燥之药。

治法方药:中药守上方去黄连,川芎,吴茱萸,加生地6g,石斛9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西药守前不变。

3.4 四诊(2019年10月29日)患者诉诸症减轻,偶有食后胃脘部胀满,纳寐佳,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微弦。

辩证分析:患者除偶有胃脘部不适,余无特殊症状,可见中焦气机之升降基本得复,继服前方,病症皆可解除。

治法方药:中药守前方去麻子仁,合欢花。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西药守前不变。七日后复诊,诉无明显不适,续上方,十四剂,水煎服,病症皆除。

猜你喜欢

中焦行气胃脘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