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城工业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计划
——以“红四方”化肥厂旧址地块为例
2020-12-23戚彩露汪娜许梦琪钱进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戚彩露,汪娜,许梦琪,钱进 (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绪论
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人类对保护环境意识的显著提高,各地政府把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进行了搬迁或者整改,从而导致了一批工业工厂被闲置或者遗留。为避免厂房土地等设施造成的资源浪费,如何对这些旧工厂改造和再利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废旧工厂的改建会遵从厂区周围已有的结构,改建途中也会保存历史遗存的产物融入改建计划中,从而可以展现历史工业产业光辉的独特的影像。从生态规划角度来说,也是生态环境的复苏,主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协调、辉映,同时符合现代生活。通过改造以适应城市创新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而推动合肥城市文创产业和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
“红四方”化肥厂是历史的印记,也是历史的遗产,改造后的公园也可以推进城市多元化发展,成为别具一格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园。这里强调在指定的纯天然的生态环境之中,老城的机构组织结构、卜居形态、工业文化的构成因素等,通过对化肥厂工业区进行持续性的有机更新,使其城市的文明和生机活力的内涵可以传承延续,并且不竭抖擞出新的活力,使合肥老城工业区的立异与庇护形成相对均衡,落实在改进物质空间基本环境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地庇护老城区工业区的纯天然生态和文化形态,使纯天然的生态与人类文明的活态要素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不停的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成长,并发生积极的作用,使老城工业区焕发生机。
1 国内外废旧厂区改造现状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丧失实用功能的老旧工业建筑逐渐没落,这些残损的工厂存在着太多的关于环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改造废弃工业区迫在眉睫。旧厂房是我国80年代技术更新的见证,是一座都市完好无损的形态和历史发展的证据,更是都市成长的重要关节点。
②海外残损工业场区改建成名的例子层出不穷,例如西班牙马德里古城艺术基地,改建后摆脱了西方建筑一味的封建态度和风格,同时在敬重历史底蕴的基础上,勇敢地运用超前的建筑语言形态,为这座都市成功的保存历史工业遗产,供应了垂范例子;日本的红色砖墙货仓,建于1911年,因为红色的砖瓦和外墙而出名。
③本国休戚例子也获得一定成果,例如广东中山船坞改建,岐江公园的园地起初是著名的广东造船厂,为了给这座都市的人们留住一个影象的回忆,政府便采取了保存、再操纵和重生的设计,来反应对原来地址价值的莫大敬重,为我国大多数都市成功保存了历史产业遗址供应了垂范例子;“798”工场改建,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是由上个世纪五十年间外国援助建造的“华北无线电器联合器材制造厂”改造而来,坐落于北京市城东区大山子的798艺术区,占地面积约23万m2,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大的艺术荟萃区。“798"艺术区的成功也为我国废弃厂区房变身创意园区开创了先河。
2 详细规划体系下的活态保护与更新探索
2.1 老城工业文化
刘易斯在《城市文化》这本书中就指出,“都市是文化的器皿,这器皿所承接的生活比器皿本身更加有益”。都市一直以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发展的诉求,而且是人群荟萃的金融和社会生活的发源地,本质上是孵化、累积文化,并在文明的陶冶下传递形成奇特的都市气息,增进了文化更新换代和都市文明进步的场地。
在活态社会保护因素等方面,老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内涵深厚、风土人情特异。合肥本地的文明、天然的生态,打造了奇特的社会生态与社会形态。这些人文因素又进一步熏陶了这座都市的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成长,繁衍出及其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起合肥历史文化,首先提起的便是庐剧,庐剧是以民间歌舞为基础而发展的,表演方式简单而真实,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味十足;其次和庐剧一样,庐州木雕同为庐州文化遗产,庐州木雕的制作吸取了东阳木雕的风格,附有儒家文化特色,并且大胆的创新又吸纳西方雕塑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合肥文化的展现丰富多样,吴山铁字、羽毛画、葫芦烙画、三河羽扇、饮食风俗习惯等都是合肥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合肥的历史上名士辈出,忠心耿耿的周瑜、铁面无私“包青天”、晚清重臣李鸿章等众多名士也为庐州文化添上了一笔别样的色彩。
2.2 活态保护理念融入改造的意义
在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可以改善旧地资源的浪费;在景观环境绿化完善方面,也改善了环境污染;利用改进庇护等政策,将破旧的工业厂房进行改建和再利用作为都市创新的基本原则,同时摒弃大拆大建方针政策,节约了经济成本;引发老城区自身潜在的文化的生机,施展其都市记忆、都市精神和文明内涵的作用,与空间活态庇护相结合;合肥“红四方”化工厂旧址结合“红色记忆”文化元素,打造一方有语言性的景点,诉说这座都市的文化内涵,亦可以成为一座都市的地方性标志。
3 方法
3.1 设计改造原则
以尊重厂址原貌进行设计,注重文脉,见证化肥厂的活态历史,保留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记忆。通过对化肥厂景观设计的改造和环境的改善凸显工业遗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原厂址基础上适当增加景观元素,尽可能保留原址再加以改善,即“最小干预”的原则,增设景观元素与原址现状相互协调。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历史的延续性,遵循了生态的原则性,以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为化肥厂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景观途径。
满足不同人群多样性和层次性的需求,体现出该场地服务于人民的价值意义。旧厂区的改造以服务于周边及区域性居民为目的,将其建设改造成为文化休闲纪念性公园,普通大众多层次化、休闲和娱乐的要求应得到满足。结合当地城市文化记忆,借助该区位优势,打造集观光、休闲、生态、文化、纪念意义于一体的主题性、参与性的场所是体现场地价值、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最佳选择。
3.2 设计改造方法
化肥厂的设计改造汲取了国内外先进设计经验,在设计中保留“工业”元素为设计主体,体现浓厚的历史文化,彰显红色记忆。首先,在设计中将遗址中的水域和大型树植进行保留,改善排污水域水体质量,并连通外界水域扩展园内水域面积,开设支渠形成内湖,通过污水净化系统,慢慢净化成可浇灌周围植物的活水,也可供游人在此戏水、娱乐,使其成为一片生态景观水域,并以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其次,保留原址中尚未损毁的厂房、水塔、工业机器、生产设备等构建物,如保留了化肥厂中居多的建筑体——厂房,在原有基础上微整厂房外部容貌,既保留原厂房固有结构也提高了其美观程度,厂房改造成影院、化肥工业纪念馆。高耸的水塔重新定义为工业时代的巨大雕塑、攀爬墙等建筑,机器设备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给予了新的含义,深深吸引儿童到此探索,与厂房一起形成儿童游乐公馆。
遗存旧址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游人,供人娱乐且以此保留并宣扬历史文化和红色记忆。在园区各道路交口、绿地、广场内将当地历年来劳动楷模的身影,通过雕塑、浮雕、影像等形式呈现在眼前,通过这些记住曾经为工业文明成长做出伟大贡献的劳动者英姿。将原址中拆除混凝土材料碾碎用作建造公园的填充材料,钢筋钢板材料以栅格的形式铺地,打造全新的工业广场景观。通过这种废料再利用的方式,节省部分建筑材料费也可达到不浪费的目的,尊重循环利用的原则,将旧的形式给予新的功能,使人深切体会到工业化的气息和文化。在细节设计中,使人感受工业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原址中留有的钢柱周边赋满白色鹅卵石,达到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在植物配置上大量使用水生植物或伴水而生的植物,如茭草、蒲草、芦苇、荷花、水葱、浮萍等可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利用水体植被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拦截污染物净化水体。增加展示区的绿化,在保留原有大型树植的基础上增加灌木与草地,与绿植结合的展现方式将遗址展示与工业景观设计结合于一体,反映了当代工业景观设计的审美。
4 结语
都市记忆、都市活力、文明价值标识出都市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标志,为我们指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看重内涵联系的理论,以及重视对历史的敬重和回忆,让改造后的景观公园一贯留存历史的故事,变成追溯的景观文化;让人们在平常生活的游览中,无处不在地感受着该工业园区的成长历程,感受历史腐朽但非烦闷之感;让人们在不同的物质尺度空间里,体会着很多的空间环境,充分地被人们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