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12-23张玉良李增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肛管造口保护性

张玉良,李增军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17;2山东省肿瘤医院)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70%为直肠癌,外科手术是其根治的最关键手段。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大力发展,临床不断挑战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保肛手术。然而,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也成为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报道,AL的发生率为2.4%~15.9%,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也高达16%[1]。因此,如何预防AL是直肠癌手术备受关注的难点之一,众多国内外学者也积极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术前因素

1.1性别 有研究证实,男性是导致直肠癌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2]。分析原因:一方面,男性先天骨盆结构较女性狭窄,手术视野难以暴露,切除重建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可能是男女之间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组织愈合能力等有差别。但也有研究表明,性别与AL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因此,手术操作时应严格把控TME原则,仔细操作,把性别差异导致的AL风险降到最低。

1.2年龄 多项研究证实,年龄≥60岁的患者AL的发生率明显其他年龄的患者[3]。分析认为:年龄≥60岁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术后组织修复能力差,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差,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比例增高,更容易出现AL。但近年来,也有研究结果证实,年龄≥60岁与AL的发生不存在直接关系。

1.3体质指数(BMI) 有研究证实,BMI≥28的患者AL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分析原因:高BMI的患者肠管粗、肠系膜脂肪厚,由此导致操作空间狭小;肥胖病人术野显露不满意,手术操作更加困难;解剖标志难以辨认,分离组织渗液多、淋巴结清扫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高BMI的肥胖病人肠管直径粗、短,肠系膜裸化困难,近端肠管容易血供差,进而导致AL的发生。

1.4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 研究证实,ASA分级与AL的发生密切相关。ASA分级越高,说明患者体力活动及组织修复、吻合口愈合能力越差。多项研究证实,ASA分级≥Ⅲ级的患者较其他患者发生AL比例明显升高,是AL的独立危险因素。

1.5糖尿病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较普通患者术后AL发生率明显增高,被视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此类患者老年人多,病程长,糖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心、肝、肺等疾病,围手术期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并发肺部、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1.6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多项研究表明,贫血(HGB<70 g/L)、低蛋白血症(ALB<30 g/L)患者有更高的AL,为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直肠癌患者因肿瘤慢性出血,特别是合并痔疮的患者可出现贫血,中晚期患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此类患者组织愈合能力下降,血液携氧能力也下降。可以应用NRS2002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分,降低AL的发生率。

1.7肠梗阻及术前肠道准备 既往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术前肠梗阻和肠道准备不充分会导致AL的发生率升高。但针对肿瘤尚未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可否减少AL的发生仍存在争议。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论中,直肠癌患者不常规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且术后早期进食,调节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早期恢复。国内外RCT研究也证实,采用ERAS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是确切的、安全的,与传统组机械性肠道准备相比,ERAS对照组术后AL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

1.8新辅助放化疗 对于中低位进展期T3-4N+的直肠癌,ASCO、CSCO指南中均推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待肿瘤缩瘤降期再行R0手术切除,但放化疗对血管及组织的损伤明显,放射性肠炎持续时间长,破坏了肠管粘膜的屏障作用,严重的组织水肿影响术中操作,血管硬化闭锁影响术后吻合口血供,增加术后AL的发生率。国外的META分析也证实,新辅助放疗或(和)化疗会增加AL的发生率,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7]。

2 术中因素

2.1手术时间及失血量 既往研究表明,手术时间的长短是AL的相关因素[8]。但也有研究认为二者无直接关联。究其原因,手术时间长,意味着手术难度大、麻醉时间长,易合并术中出血、渗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缓慢,易并发AL的发生。

2.2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 有研究结果证实,术中肠系膜下动脉(SMA)低位结扎并保留左结肠动脉,术后AL的发生率明显降低[9]。在肠系膜下动脉分型中,其中Ⅲ型即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于同一点分出并共同枝干型。多因素分析,SMAⅢ型和Riolan动脉弓缺如的患者近端肠管血供差,易导致AL,被认为是直肠癌术后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0]。但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必然会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的风险。

2.3术中远端直肠切割闭合器击发次数 有研究表明,腹腔镜Dixon术中远端直肠闭合使用切割闭合器钉仓数目≥3个,术后AL的发生风险明显提高。考虑原因:钉仓数目使用越多,重复切割次数越多,缺血带越大,导致术后吻AL发生率增加。

2.4吻合口距肛缘距离 位置越低的吻合口张力越大、血运越差,均会导致AL的出现。国外有研究指出,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5 cm 较≥5 cm患者的AL发生风险提高8倍余。距肛缘<5 cm的吻合口是术后AL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越低,发生AL的概率越大[11]。

2.5吻合口是否缝合加固 相对于手工缝合,器械吻合操作便捷、吻合确切,几乎被结直肠外科医生作为首选。但吻合前既要充分裸化近远端肠管,游离系膜,又需保证良好的血供,避免组织重叠,严格按照吻合规程正确操作吻合器,达到完美闭合;切割后撤离吻合器时避免撕脱牵拉吻合口。双吻合器吻合后容易至少残留一个交角,因此处交叉切割后血运差、组织薄弱,容易外翻,易导致AL。回顾性分析证实,腹腔镜Dixon术后手工加固缝合组比未加固缝合组AL发生率明显降低[12]。因此,只要条件允许,仍建议术中吻合后行吻合口缝合加固。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一周,对于超低位保肛患者,手术医生需具备娴熟的腔镜下缝合技巧,掌握缝合的疏密和吻合口的张力,避免导致术后吻合口狭窄。

2.6保护性造口 保护性造口对AL发生率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保护性造口只是进行了粪便的转流,间接地减轻了AL的严重后果,与AL的发生无直接关系。预防性造口更适合于体质较弱、无法耐受AL后果、合并糖尿病、ASA分级过高的老年患者。META分析证实,保护性造口大大降低了腹腔镜Dixon术后AL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13]。对肥胖等手术难度大、超低位吻合、有新辅助放化疗史的患者,在术中更建议采取保护性造口,但保护性造口仍没有减少AL的发生。另外,保护性造口亦会导致需二次手术,增加医疗费用、造口疝、肠管扭转、吻合口狭窄等问题,被迫转为永久性造口。

2.7放置肛管 放置肛管其作用尚存在争议。理论上,肛管可降低吻合口周围的肠管内压力,有利于肠管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时排空吻合口周围的肠内容物,避免大便长期存留。有研究证实,放置肛管对预防AL的发生有积极效果[14],或可能降低严重AL的发生率。但留置肛管时间过长,存在肛管摩擦吻合口以及影响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问题。

3 术后病理因素

3.1肿瘤的直径 有研究证实,肿瘤的直径为腹腔镜Dixon术后AL的危险因素。瘤体直径越大,意味着操作越困难,特别是骨盆狭小的男性患者,骶前手术操作空间越小,组织分离、肠管裸化、远端肠管闭合、缝合加固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有研究显示,肿瘤直径≥5 cm,AL的发生率增加4倍。

3.2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 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外侵及转移风险越大,正常解剖间隙消失,术中操作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术后AL发生率可能升高。

3.3肿瘤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数多,清扫淋巴结时间延长,手术难度高,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组织愈合能力等整体损伤大,术后并发AL风险增大。

4 小结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手术设备和器械进步显著,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腹腔镜Dixon术后AL的发生率却没有明显改善。综合分析,AL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AL的发生率:术前戒烟限酒,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合并症;肠内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准确评估手术方式及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远端直肠闭合切割次数、条件允许缝合加固吻合口;掌握保护性造口的指征,术后酌情放置肛管减压,保证吻合口的血运和张力。

猜你喜欢

肛管造口保护性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