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
2020-12-23王莉
王 莉
(沂南县中医医院,山东 沂南 276300)
近年来,由脑梗塞造成痴呆患者的数量日趋增加,其主要表现为心理功能明显减退、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笔者对65例脑梗塞性痴呆患者采用稳定情绪、医护和陪护人员与患者密切配合、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合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的治疗,使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共65例,其中男56例,女9例;年龄40~49岁4例,50~59岁10例,60~69岁25例,70~79岁16例,80岁以上10例。既往病史:伴高血压、冠心病12例,风心房颤5例;精神症状:近期记忆减退38例,情感淡漠46例,定向障碍8例,情绪不稳者8例(其中6例整日哭闹不安),语言障碍26例(其中失语19例,少语7例);精神系统症状:肢体瘫痪28例,感觉障碍12例,共济失调2例。CT示多发腔隙软化灶,脑萎缩26例。
1.2方法 (1)稳定患者情绪变化。①病室应设在环境优美、靠近护理室的地方,病室内物品摆放应整齐、美观,颜色为淡蓝色调,以提高患者感觉功能,降低患者精神上的压抑,从而预防精神错乱,并促进其定向力的恢复。②做好心理护理,同时配合药物减少或纠正精神错乱、思维失控等问题,如发现患者穿错衣服或忘记放物品地方后大声喧哗,甚至整夜不眠,应在精神上关心安慰,使患者的自制力得以增强。③对苦恼不安的6例病人,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关心疏导患者,并细致观察苦恼伴随的其他变化,仔细分析苦恼的原因及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护理。(2)建立融洽和谐的医护、医患、陪人之间的关系。①首先,要对陪人的性格、文化素质等作全面了解,要向陪人讲解脑梗塞痴呆疾病的病理、病程、临床表现及预后等问题,以便更好地观察护理,树立陪人护理患者的信心。②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患者见到医护人员动手打骂,拒答医护人员问话,甚至出现性行为异常等,医护人员要正确对待,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若处理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等会使患者产生逆反心理,应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值得信赖。③患者与陪人的关系值得重视,如果陪人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沮丧,势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往往会导致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产生绝望的念头,这对患者的康复会带来很多的困难。(3)功能锻炼。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既要有耐心,又需要医护、陪人、患者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①语言锻炼:26例语言障碍患者中,失语19例,少语7例,根据患者智力、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锻炼指导,主要口语康复训练,以说为中心,先从吃、喝、拉、睡、洗脸、刷牙、服药等日常生活用语开始训练,一日三餐饭前半小时开始训练,时间为15 min,若个别患者表达困难且文化水平低,可将上述内容写成卡片,边比划边做动作进行训练。②肢体功能锻炼:医护、陪人同时讲解锻炼的重要性,做好说明工作,让患者自觉自愿接受锻炼,同时配合药物、针灸、理疗等,方式:从半卧位—坐位—起坐—起立—步行—日常动作—精细动作,进行反复训练,2次/d,每次30 min。
1.3疗效分级 痊愈:既往疾病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症状消失,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自知力全恢复;显著进步: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瘫痪肢体肌力Ⅱ~Ⅲ级,自知力基本恢复;好转:既往疾病症状部分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无变化,所有症状无变化,无自知力。
2 结果
根据医护、患者、陪人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程度来看,密切配合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痊愈3例,显著进步12例,好转15例,无效2例;配合差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显著进步4例,好转11例,无效15例,死亡3例。19例失语者坚持1~2个月后,有14例能用口语作简单表达。28例肢体瘫痪患者中,经过1~3个月的训练,有19例患者能坐起,有6例患者能在陪人协助下床走5~10步,3例患者能恢复到不用任何人协助下床行走5~10步。
3 体会
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护理难度大,患者依从性差,由于需要陪护的时间较长,陪护人员容易失去耐心,与患者产生不和,影响患者健康,其中死亡3例中的2例就是因陪人与患者不和造成的。因此,陪人应保持最佳情绪状态,这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医护、陪人、患者密切配合护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应彼此相互协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使其保持最佳身心状态,配合促进脑细胞代谢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是护理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