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稻粮两优1378的选育与应用
2020-12-23陈阳松陆小燕李育生李甫荣车崇洪
陈阳松, 代 琳, 陆小燕, 李育生, 李甫荣, 邓 川, 车崇洪
(1.铜仁市种子管理站, 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3.铜仁市农业科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粮两优1378是铜仁市种子管理站与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贵州的气候特点,用育性特征好、株型适中的不育系粮98 S作母本,与恢复性强、配合力好的恢复系R 1378作父本组配的新组合。经贵州省区试、生产试验和多年多点栽培示范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贵州省迟熟籼型杂交籼稻区种植。
1 选育经过
1.1 不育系的选育过程
2010年用湖南引进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湘陵628 S作母本,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广粘63 S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后代群体在铜仁和海南三亚穿梭加代种植。利用“自然低温环境和人工低温环境双重压力”对后代进行筛选与定向培育,同时加强稻瘟病抗性鉴定。经过4年7代的选株,2014年从F7代4个不育株系中选育得到基本稳定的中籼型不育系粮98 S,2015年不育系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亲本鉴定,正式命名为粮98 S。
1.2 恢复系的选育过程
2008年用自育的强优恢复系TR 16作母本,湖北引进的优质常规稻超泰香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后代群体采用系谱法在铜仁和海南两地进行种植、鉴定、选择。经过5年7代的选株和选系,2012年从138个F7代稳定株系中选育得到恢复系R 1378,2015年恢复系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亲本鉴定,正式定名为R 1378。
1.3 粮两优1378选育过程
2015年夏在铜仁组配,2016年开展自主区试筛选试验,平均产量673.2 kg·(667 m2)-1,比F优498(ck)增产4.1%;2017年参加贵州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产量642.4 kg·(667 m2)-1,比ck增产3.32%,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0%,居参试组合第三位,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688.9 kg·(667 m2)-1,比ck增产8.19%,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居参试组合第一位,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665.7 kg·(667 m2)-1,比ck增产5.78%,20个试点17增3减,增产点率达85%;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3.9 kg·(667 m2)-1,比ck增产5.6%,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201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9003)。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全生育期为156.3 d,比ck迟熟4.2 d;株高113.9 cm,株叶型较好,茎秆坚韧;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分蘖力强,有效穗16.4万·(667 m2)-1;穗型较大,穗总粒数为196.6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6.1 g;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2.2 稻米品质
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5%,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5.6%,垩白粒率18%,垩白度4.7%,粒长6.4 mm,长宽比3.0,胶稠度65 mm,直链淀粉含量15%,碱消值级6.0,透明度1级,米质检测达部标3级;2018年食味品尝鉴评79.84分,优于对照F优498。
2.3 抗 性
贵州省种子管理站区试统一抽样送检,经2017—2018年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稻瘟病5级,白叶枯病3级,稻曲病3级,纹枯病4级,抗冷性鉴定为极弱。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多年多点数据表明,粮两优1378在贵州省作迟熟稻品种,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以确保水稻正常抽穗和安全扬花。为减轻后期病害,播种前用23~25 ℃温水,混合强氯精或多菌灵浸种12 h。秧田应选择排灌便利、肥力好的田块,育秧可采取旱育秧或两段育秧。一般秧田用种量5~8 kg·(667 m2)-1,播种深度不超过3 cm,秧苗2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秧田施尿素5~6 kg·(667 m2)-1,同时可以配合施用多效唑,以培育多蘖壮秧。秧苗期及时做好虫害防控与杂草防治。
3.2 合理密植,适龄移栽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1]。粮两优1378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中上肥力田块移栽密度为1.2万~1.5万穴·(667 m2)-1,每穴插2~3株,保证基本苗4万~5万·(667 m2)-1;肥力偏低田块移栽密度为1.5万~1.8万穴·(667 m2)-1,每穴插2~3株,保证基本苗6万~7万·(667 m2)-1。根据在贵州省思南县、印江县、沿河县等地,高产栽培示范试验结果,平均产量达600 kg·(667 m2)-1以上,理想种植密度为(30+19)cm×19 cm,1.45万穴·(667 m2)-1,每穴3~4苗,基本苗6.8万·(667 m2)-1,3~5叶龄时进行移栽,秧龄应控制在25~35 d,薄水匀插,防止断秧漂秧,确保插秧质量。
3.3 科学管理,适时收获
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高低,与肥水的科学管理呈正相关[2]。粮两优1378是迟熟高产杂交水稻,施肥应坚持“前促、中稳、后补”的原则。即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中后期适当控制氮肥,抽穗和籽粒成熟时增施磷、钾肥。科学管水应采用干湿排灌方法。即前期,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抽穗扬花期,建立深水层,安全度过水分临界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促进籽粒成熟转色;收割前一周断水,确保丰产丰收。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播种时,用杀菌剂浸种;苗期、破口期,注意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蝉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三化螟防治;通过培育壮秧和合理高效的施肥、灌溉,可提高其抗性,适时收获以减少鸟害和鼠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