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治疗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及综合护理

2020-12-23宋仙琦

云南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抗生素

宋仙琦,徐 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 院感科,广东 广州 511458)

近年来,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留置导尿管也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临床操作[1]。随着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延长,临床上造成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也逐渐升高,临床表现除了膀胱刺激症状之外,还表现为发热、腰背酸痛,可以发生在任意年龄段,若不经有效的治疗可以导致脓毒败血症,绝大多数导尿管感染患者都会选择周期抗感染治疗。目前的主流方案是对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干预。有研究显示,对这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路径干预,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保证了临床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可预防留置导尿管期间再感染的发生,为了研究此种说法的科学性,促进针对导尿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研究,本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经过患者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选择从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留置导尿管患者总共8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完全遵循随机化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2 个小组。所有患者中,纳入男患者46例,女患者34例,年龄集中在39~78岁之间,平均为(62.28±3.14)岁。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发现,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研究与分析,P>0.05。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都在本院留置导尿管,并且都进行了规范合理的规范化治疗。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目前主流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常规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及预防感染的指导,由于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患者治疗过程中负性心理强烈,同时患者往往需要长期限制饮食,护理人员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做好答疑释惑工作,同时对照组规范进行抗生素治疗,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取3.0g 加入105mL0.9%氯化钠溶液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2次/d。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指导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基础情况进行评估,把握患者发生导管性相关感染的风险,初步确定护理方案。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尿管,选用双腔气囊尿管,避免使用金属导尿管及采用导丝支撑的导尿管,选择尿管的管径适宜,尿袋固定时可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使尿液逆流机会减少,达到了降低菌尿发生率的目的。2.完善导尿护理:留置导尿患者做好尿道口护理,在进行导尿前,护理者需对患者的尿道口用肥皂水清洗,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尿道口及尿管近端4~5cm,插管时动作要轻柔且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留置导尿管后,每天用碘伏对尿道口及导尿管清洁两次,此外完善导尿的记录,一般每两周更换1次导尿管,每3d更换1次尿袋,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注意检查导尿管外形,防止发生堵塞及弯折。3.规范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使用一定的抗生素,根据尿液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时更换抗生素的种类,防止患者发生耐药,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避免术后过长时间留置导尿管,提前进行开放和关闭尿管训练,提高患者导尿管拔出后自主通畅排尿的成功率。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动态观察化验结果:尿液性质的变化,观察尿道分泌物的颜色,指导家属留置导尿管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置措施,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功能锻炼,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观察指标与标准 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留置导尿管时间。此外统计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越好。

表1 2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感染发生的对比(±s)

表1 2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感染发生的对比(±s)

组别例数 导尿管留置时间(d)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实验组 40 10.44±1.41 3(7.50)对照组 40 16.12±2.58 11(27.50)

表2 组间患者用药依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2 组间患者用药依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用药依从评分 54.29±3.46 73.22±3.86 54.62±3.78 73.19±5.05患者满意度评分 56.29±3.51 83.22±4.86 56.62±4.31 84.19±5.03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 进行相关的整理以及计算,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 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结 果 一、不同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感染发生的比较。经过规范化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相关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1。

二、组间患者用药依从、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经差异化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SAS、用药依从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另一组患者,P<0.05,见表2。

讨 论 泌尿系统疾病大多有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此外需要长期监测尿液情况,因此出自临床需求常规进行导尿管留置,这类患者往往由于导尿时间的增长及护理不当,导致导尿管性相关感染,者需要进行长周期的抗感染治疗,但治疗的周期较长,往往离不开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努力[2]。

以往一般采用普通西医护理干预方案,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3],护理干预后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因此需要寻找新型护理模式。本次研究选择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4],制定出规范的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完善导尿操作及护理,规范留置导尿管后患者自身管理习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重视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5]。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导尿管性相关感染、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更低,且患者的用药依从及护理满意度较优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留置导尿管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6],能够预防感染的发生,提利于相关治疗的开展,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抗生素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