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病原学角度分析呼吸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0-12-23赵方允梁月琴

云南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呼吸科病原学革兰氏

王 丽,赵方允,古 曦,梁月琴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使用导致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增加。呼吸科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科室,为了解我院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呼吸科出院病历210 份,统计分析病原菌学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从检验科提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呼吸科病原学送检病人的病历号,并从HIS系统调取该时段内呼吸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并按DDDs 排名,选取包含DDDs 排名前五位抗菌药物的病历,交叉筛选后随机抽取210 份病历,整理病历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病原学送检、抗菌药物情况等,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讨论。

二、结果 1.患者的一般情况 210例患者中,男性144例,女性66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61.8岁。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14 类32 个品种,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等。按DDDs 排序较高的是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地嗪钠,见表1。3.病种分布 呼吸科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等,其主要诊断见表2。4.送检标本及病原菌检出情况 210 份病历共送检649例次(同一病人可重复送检或同时送检多个标本),检出病原菌128例次,阳性率为19.72%。送检标本以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为主,其次为血液,见表3。革兰氏阴性菌的检出比例较大,各病原菌检出结果,见表4。

讨 论 一、疾病诊断与常见病原菌 呼吸科感染相关的疾病常见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支气管扩张等见表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我院呼吸科更常见,目前国内多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 的重要致病菌,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主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孢菌等[3]。通常认为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病原体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4]。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发作时常见的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等[5]。

表1 按DDDs 排前五位的抗菌药物

表2 疾病种类分布情况

表3 送检标本情况

表4 病原学检出结果

二、标本与病原菌分布 由表2可知呼吸科送检的标本多为痰、肺泡灌洗液和血液,与呼吸科疾病特点相符。检出阳性率偏低,仅为19.72%,这与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已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标本不合格等因素相关。检出细菌占比最大的是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复合群检出率及较高,其中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比例较高,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近[6-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出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次调查中的检出率亦偏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国外多中心研究[9]证实使用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机械通气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道是酵母样真菌感染的常见部位,本次调查中亦占最高比例,这与其他文献报道相同[10],曲霉菌属的检出比例亦较高。真菌检出比例高与念珠菌等在痰液大量定值有关,另外也与呼吸科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COPD 等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力低下有关。本次调查中,检出的病原菌与科室常见疾病的常见病原菌基本相符,肺炎链球菌、非典型病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这些病原菌为苛养菌,目前常规手段难以检出。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按DDDs 排序,头孢比肟排在呼吸科抗菌药物的首位。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另外,头孢吡肟肾毒性较低,呼吸科老年患者较多,肾功能生理性下降,多用于老年中重度混合感染。但头孢吡肟为特殊管理级的广谱抗菌药物,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尽快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头孢吡肟的DDD 值为2g,而呼吸科用药日剂量多为4g,这也使得该药的DDDs 增加。呼吸喹诺酮类推荐用于需住入院的CAP 患者的初始经验抗感染药物,其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外,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杆菌等非典型病原体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覆盖CAP 常见病原菌;且该类药物不需要皮试,与其它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只需一天给药一次,另外,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可作为部分病人病情好转出院后口服的序贯治疗,减少住院时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莫西沙星注射液均在呼吸科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1],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应引起重视。头孢地嗪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可覆盖呼吸科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此外,本药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老年人控制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较佳,但其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COPD、支气管扩张患者、HAP 患者需排外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由细菌学结果可知,呼吸科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复合群、产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较多,头孢地嗪对这些细菌无抗菌活性,有报道也指出ESBLs 菌株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70%以上[12],从排名情况看,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与检出病原菌不十分匹配。呼吸科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总体合理,按DDDs 排名的前五位包含了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呼吸喹诺酮类,能覆盖呼吸科常见病原菌。但也出现了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二重感染增加;因碳青霉烯类等的大量使用导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等情况,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结 论 综上所述,我院呼吸科检出病原菌与常见病种病原菌相符,但病原学检出阳性率较低,抗菌药物多为经验性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品种能覆盖呼吸科常见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但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需加强病原学标本的正确采集及送检,提高病原学检出阳性率,结合患者病情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呼吸科病原学革兰氏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昌惠简介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