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与策略
——小米物联网生态案例分析

2020-12-23王国弘宋彦锟

创新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米联网商业

王国弘,宋彦锟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1 引言

Moore于1993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1],随后在学术领域以及企业层面逐渐兴起。商业生态系统能够优化企业资源,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扩张并获得竞争力,达到系统内各企业繁荣共赢,因而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选择[2]。小米作为打造差异化商业生态系统的代表,通过近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性的“竹林生态系统”[3],其发展路径与演化策略成了众多企业和学者的关注点。

有关小米生态系统的前人研究多基于其整个商业生态,在企业层面通过发展时间线阐明其生态模式的扩张进程以及探讨小米与生态企业的交互关系,但未对小米在产品层面的战略决策以及生态系统构建逻辑、结构进行分析,而这对于构建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4,5]。本文聚焦于小米商业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小米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是一个以庞大智能硬件群为基础,以IoT开放平台为枢纽,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持体系的“万物互联”生态体系。本文深入产品层面解析其物联网生态的演化路径、结构以及不同时期的产品决策,分析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描绘小米的生态图谱,并探究小米完成布局后“竹林生态”中共生、互生、再生以及前人未关注到的反哺过程的内在交互机理。

2 理论回顾

2.1 物联网及智能家居

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概念最早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其定义是“利用传感器,通信协议,实现物体间通信,进而达到智能化”[8],被认为是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9]。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物流、医疗等众多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领域成为近年来热门的研究方向[9]。国外市场的苹果、谷歌、亚马逊于2000年前后已提出“智能家居”的概念,并发布了多款相关软硬件产品[10]。目前物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基础技术,各个行业、企业也均在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行业趋势和政策支持下,国内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根据Statista预测,2017—2022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45.3%,预计到2022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627亿元[7]。如此巨量的市场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巨头争相加入[12],传统家电企业美的、海尔等纷纷入局[13-15],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也快速布局[16-18]。华为、小米等新型制造企业也已经高度投入到物联网行业[5,19]。移动、电信等运营商也加入进来试图分一块蛋糕[20]。不同行业的企业从多个不同的方向探索物联网的可行商业模式,但就目前来说,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痛点。

①智能化不足。目前的产品还是停留在联网阶段,无法充分进行人机交互及自动化[21]。

②协议标准不统一。不同品牌推出的产品使用自家通信协议,造成不同品牌产品间难以互联[11]。

③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缺少创新,大量企业推出类似产品,在同一市场上过度竞争[12]。

2.2 商业生态系统的起源与概念、物联网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众多生物主体通过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维持不断发展的体系。不同生态位上的物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生态网络,并通过“优胜劣汰”的基本法则维持着不断的进化,实现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长久运行[22]。

自然界如此,商业世界也是如此。Moore于1993年就借用生物学领域的生态系统理论洞悉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律[1]。随后,在1996年,Moore系统地阐明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他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诸多成员构成的相互联结、相互支持的系统。商业生态系统需要经历产生、拓展、领导、更新或灭亡四个阶段。在商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通过竞争与合作来开展工作[23]。

如今,各行各业的领导者趋向于构建商业生态系统,从而构筑商业竞争的护城河[12]。众多行业的传统巨头都加入到物联网行业,希望能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物联网生态系统[24]。小米通过利用企业剩余资源“投资+孵化”了大批生态链企业,打造开放的物联网技术支持体系,与众多生态链企业、合作者形成了物联网生态系统[25]。腾讯同样希望通过发布相关物联网智能硬件产品打造物联网生态的入口,并结合腾讯自身的音乐、视频等应用,致力于建设全球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体系[12]。阿里巴巴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供物联网连接平台、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的技术支持,为合作者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构建了阿里物联网智能生活开发平台[16]。华为通过发布物理网相关的操作系统、芯片、通信协议以及云平台,搭建了物联网底层技术的平台体系[19,26]。处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自身已有资源和优势,开展广泛的横向、纵向合作关系,构建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12]。

3 研究设计

3.1 案例选择

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深层次机理,获得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结论。文章旨在系统解构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内在演化路径与构建策略,试图解答“小米怎样成功打造了物联网生态系统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以及“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路径、结构”,力图展现小米在商业层面、产品层面的策略创新。

3.2 案例情景

雷军在2013年底意识到了物联网趋势,正式组建了智能硬件生态链事业部,于2015年正式开启物联网生态布局,利用初期研发手机积累的优质剩余资源,通过“投资+孵化”的轻量方法,快速扩张,构建起了庞大的物联网智能生态链群[3]。在2017年底,小米正式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27]。踏入全面开放的生态布局,基于生态优势搭建的IoT开放平台为初创企业和合作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断扩张物联网生态版图[28]。2019年,小米宣布“AllinAIoT”战略,全面投入到人工智能物联网生态系统建设当中。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物联网平台已连接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2.52亿台,同比增长42.6%,保持着全球规模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的市场地位[29]。

3.3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多样,如表1所示,主要有:①相关学术文献;②公司官方资料、公司官网介绍、公司财务报表等;③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④用户深度访谈。

数据收集后,对一、二手数据进行三角证据互证检验,最大化保证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具体保障策略如表2所示。利用归纳法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以及成员依赖关系展开研究,并探析生态中共生、互生、再生以及反哺过程的内在交互机理。

4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演化路径与策略

商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初期,学者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路径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认识到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23]。初期,企业往往需要寻找到具有创新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建立最初的市场,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雏形[1,23];接下来,企业需要将初期所建立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通过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加入,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善[30];随着商业生态系统变得较为稳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系统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态位、角色分工和生态边界[31-32];最终,由于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生态系统需要实现自我更新迭代从而继续存在和发展[30]。这个发展路径被概括为:开拓阶段、拓展阶段、领导阶段、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1]。小米的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同样遵循这个基本的发展路径。图1展示了小米按照时间线演化的具体阶段、核心产品以及关键事件。

表1 数据来源表

表2 信度、效度检验和保障策略

图1 小米演进鱼骨图

4.1 开拓期——打造入口

雷军在2013年就意识到了物联网的趋势[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领域在当时是最热门、最容易普及的方向[9]。但家庭物联网需要一个控制中心,也即物联网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所有的智能产品才能连接入网,互联互通。而创立于2010年的小米,通过三年的时间,已经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打造了坚实的入口。

三年之中,小米连续推出了MIUI系统、手机、电视盒子、智能电视以及路由器。看似是不同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成了小米未来物联网生态系统重要的基石。小米的逻辑是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下一段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因此小米首先打算做手机,研发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小米定制操作系统MIUI,并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第一款小米手机。接下来小米认为家庭需要一个更大的屏幕,以让手机内容更好地展示输出,于是推出了电视盒子以及智能电视。紧接着,用户要想更好地体验到智能电视所带来的智能化及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性能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于是小米又顺势推出路由器,提供高性能的网络支持。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与路由器是小米早期三大战略级产品。三大产品通过内置的MIUI系统和WiFi网络互联互通,让用户第一次接触到了物联网的神奇。用户可以通过小米手机直接遥控小米电视,手机中的电影、照片、PPT可以直接在电视上投放,路由器充当了控制中心,通过提供高性能的网络将各个设备连接起来。三个硬件设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协调互动,形成了一个智能生态网络。

4.2 拓展期——投资孵化

2013年底,小米正式组建了智能硬件生态链事业部,采取横向扩张模式快速占领市场。生态链事业部采取“投资+孵化”的运营模式,在市场上寻找与小米有共同价值观且符合小米物联网布局方向的初创公司,通过投资不控股的方式赋能初创公司,保持初创公司的独立性、战斗性,形成了“投资+孵化”的“平台+”模式[3]。随后的两年中,小米智能硬件进入高速发展期,发布了摄像头、手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可穿戴设备、感应器等一系列智能硬件产品,成了全球最早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硬件的企业,快速占领了物联网的初期市场。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重要,作为未来科技产品的底层技术,小米于2017年改变了战略级的物联网入口,智能音箱接棒路由器成为新的入口,生态系统原先的核心角色“手机+电视+路由器”变为了“手机+智能音箱”,两个核心产品承载联通着所有智能设备。

截至2017年,小米生态链成立四年,部门人数不足200人,投资和孵化了200多家公司,物联网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不包含手机及电脑),通过米家APP能协调联动超过90家生态链企业的产品[27],为用户提供了多场景、多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家居物理网体验实现了大跨越的提升,常见的应用场景列举如表3所示。

4.3 布局期——建立生态

2017年底,小米首届IoT开发者大会MIDC在北京举行,这代表着小米并不愿止步于一家智能硬件制造商,而是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采取横向、纵向结合的发展模式,向平台层和技术层不断深入,以开放的理念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从这次会议开始,小米全力打造“云计算+AI+大数据”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持体系,米家App和IoT开放平台成为小米物联网战略的重要基石。

表3 常见应用场景

米家App解决了小米及生态链产品的智能连接,是小米整个物联网生态链产品的控制中心以及销售平台,整合了包含设备接入、硬件操控、硬件学习以及电商营销等多个功能,涵盖了购买、学习、使用、连通的用户物联网智能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IoT平台为整个物联网生态提供技术支持,IoT平台因生态链企业的强烈需求开发,生态链中的部分公司处于传统领域中,对联网、智能、软件不熟悉,需要小米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IoT平台能够实现全体系的开发能力,通过IoT平台开发的众多智能硬件产品实现了用户广泛场景的物联网智能家居需求[29]。截至2017年底,小米IoT平台连接了超过8500万台设备、400多家合作企业以及2.8亿活跃的小米用户,小米Io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27]。图2展示了小米具体的IoT平台架构。

依托IoT平台提供的庞大用户群、丰富的场景以及巨量的数据,小米人工智能取得了高速发展,2017年发布的小米人工智能小爱同学经历了一年多时间成了全球最活跃的人工智能语音助理。2019年初,小米正式公布了“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100亿元,在智能语音为主要入口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形成完整的AI技术体系,与智能硬件布局结合,通过“云计算+AI+大数据”为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33]。至此,小米从最初采取的横向“投资+孵化”扩张模式,再到不断向平台层、技术层深入的纵向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图2 小米IoT平台架构

4.4 成熟期——生态反哺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诸多特征,例如独立的生命个体多、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自我繁衍以及能够实现生态反哺等,可以简单概括为共生、互生、再生、反哺[22]。小米通过近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除了共生、互生、再生以外,已经具备生态反哺功能。在小米内部,习惯称之为“竹林生态”。

共生:对于新生“竹笋”,通过小米“竹林”提供的用户基础、资金扶持、产品定义以及供应链资源,生长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就可进入成熟阶段,与其他“竹笋”在小米“竹林”中共同生存,共同演化,组成了一个“竹笋产品群”。“竹林”中各个成员虽然年龄不一,但都可以获得各自所需的不同资源养分,共同生长。

互生:小米“竹林”中的各个产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增值、协同进化,每个产品都能成为其他产品的导流入口。枝繁叶茂的“竹林”能够为每棵“竹笋”提供更多的养分,独立的“竹笋”也通过在自身细分领域不断发展促进整个“竹林”更加发达,“竹林”与“竹笋”互为各自的放大器,协同进化。

再生:通过小米强大的“竹林”土壤养分支持,整个生态系统能够进行自我繁衍,系统内保持着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法始终在小米“竹林生态”发挥作用。不适应环境变化和内部竞争的物种会消亡,更先进的物种会存活,通过繁衍和进化,迭代出新的产品,自我完成新陈代谢的再生过程。

反哺:枝繁叶茂、养分充足的小米“竹林生态”系统已经演化到可以实现生态反哺的过程。生态链企业无论是做一个成功的小米生态品牌产品,还是自立门户,独立做大,小米都是受益者,如果有一天生态链企业生长的比小米还大,那么最初作为哺育者的小米反过来作为生态链企业股东也将享受巨大的投资回报。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演化进程如图3所示。

5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图谱、T型演化结构

5.1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图谱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包含了支持系统、宏观环境系统、供应链系统、竞合关系系统的集合[34],处在生态之中的各个成员通过共生依赖、伙伴依赖、竞争依赖建立了一个资源互补、相互协作的联盟[35-37]。共生依赖中两个不同物种或企业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双方分开后,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38];也可通过构建不那么紧密的伙伴依赖关系来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应对不确定性[39];处在相同水平上的物种或企业间会存在竞争依赖,通过竞争促进对方的持续发展[37]。不同物种或企业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生态系统成员的资源能力和影响力的不同,可以将生态系统中成员的角色分为核心型、支配型、利基型[40-41]。

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共同演化的万物智慧互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采取中心化的模式,小米处以绝对的领导地位,“手机+AIoT”成了小米核心战略,从细分的角度,“手机+智能音箱”充当了生态内硬件层面的核心型角色,MIUI和IoT开放平台成了软件和支持体系的核心型角色,小米将企业的核心资源部署到核心型产品上,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是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基石。

图3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演化进程

小米自营的路由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与众多智能生态链硬件则作为生态内的利基型角色,专注于开发各自的细分市场,高度专业化和差异化,为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创新价值。

核心型角色与利基型角色通过共生依赖和伙伴依赖,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小米也与合作伙伴、直接和潜在的客户群体以及外部环境建立了和谐的伙伴依赖关系,实现了生态的内外部循环发展。并与物联网行业的竞争对手通过竞争依赖,不断创新,互相促进发展。

图4具体展示了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图谱,包含成员角色、依赖关系、竞合对象、外部环境以及用户群体。

5.2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T型演化结构

小米采取了一种“先横后纵”的T型演化结构。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初期,通过“投资+孵化”的模式,高速扩张,快速占领市场,形成先入为主的先动优势。在用户最容易产生品牌认知的硬件产品层发力,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市场基础后,小米不断下探,采取纵向发展模式,在用户不那么容易感知到的底层发力,向平台层、技术层深入,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实力,为生态成员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同时,底层技术的改进也能提升用户体验,巩固用户品牌认知,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最终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先横后纵”的T型演化结构使得小米在初期不具备核心技术实力的情况下就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利用庞大的智能硬件产品线占领了早期物联网市场。之后通过技术积累、人才积累、经验积累发展出了IoT开放平台,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的技术体系,为生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保持小米物联网生态的创新性、引领性和规模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具体的T型演化结构如图5所示。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创新性地深入产品层,梳理小米打造入口、规模孵化、生态建立、生态反哺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演进路径及策略,建立生态系统成员角色、依赖关系图谱及生态系统矩阵,解构了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逻辑及关键因素,展现了小米共生、互生、再生、反哺的生态系统功能。

对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从创新性的角度研究小米构建的差异化生态系统,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①本文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的微观视角,从企业内部的产品决策出发,通过在最前线发挥作用的产品战略,能够更加具体细致地了解一个生态系统的建构过程,把握建立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因素。

图4 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图谱

图5 小米T型演化结构

②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演进阶段的研究,在开拓期、拓展期、布局期、成型期的每个阶段中,除了关注每个阶段具体的演化过程外,也应当关注转换到下一阶段的关键性节点,这些关键性的节点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策略。

③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程度和健康性层面上,可以从共生、互生、再生、反哺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程度,从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实现生态反哺来判断其是否达成了最优的生态健康程度。

对于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来说,本文通过对目前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小米物联网生态平台的深入解构,可以总结出一些发展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为行业内外的企业提供一些启示。

①选择轻量化的扩张方式。小米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轻量化扩张方式,通过“投资不控股”的模式与众多生态链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轻量化的模式,可以使企业自身聚焦于原本的核心业务,并利用发展核心业务积累的资源“孵化”新的生态链企业,把掌握的经验输出给生态链企业,实现高速的规模扩张,占领市场。

②保持开放的理念。企业在形成核心竞争力后,往往会采用封闭式的竞争模式,力图形成自身的护城河,保持核心竞争优势。而开放的理念贯穿于小米整个物联网生态的演化进程,小米始终希望通过自身的资源和经验去赋能生态企业和合作企业,这种开放的心态能够形成更加广阔的护城河,并始终保持创新,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③T型演化结构。小米采取了“先横后纵”的T型演化结构,先通过横向扩张产品线、产品种类迅速占领市场,形成用户品牌认知。再通过纵向不断下探,从产品层不断向平台层、技术层发展,形成坚实的底层基础,巩固企业竞争力。这样的演化顺序能够让企业在没有完善的技术实力支撑下,快速占领一个早期市场,通过赢得用户形成先动优势,之后通过积累不断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巩固竞争力。

6.2 未来展望

首先,本文采取了单案例的研究方法,虽然可以更加深入和聚焦地关注所选企业,得到更加具体的研究结论,但单案例研究所得结论的普适性存在局限,下一步可以开展多案例的比较研究,得到更加普适性的研究结论。其次,关于小米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成员依赖关系的强弱以及协同进化中的协同效应,本文未能进行定量的测量。下一步希望能够探索出合适的定量测量方法,将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定量化的测量,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小米联网商业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传递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杜小米的夏天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