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2袁衬香侯小琼何秀屏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知晓率导图血压

袁衬香 侯小琼 何秀屏

1.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医院内科,广东东莞 523000;2.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000;3.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 523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 典型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该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与饮食、环境与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持续血压升高可损害患者的心脑血管,对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经过观察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相对较低[1],即便实施常规护理,也难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思维导图是目前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的实用性思维工具,而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则是医学领域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为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2],但目前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故我院应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为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并对患者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水平与健康行为情况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患者同意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传染性疾病者;(4)继发性高血压者;(5)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6)无法正常操作微信者。参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0岁,平 均(58.4±3.2)岁;病 程 1~ 3个 月,平 均(1.56±0.20)个月。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4~70岁,平均(58.7±3.2)岁;病程1~3个月,平均(1.67±0.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仅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其中包括患者年龄、病程、联系方式等内容,叮嘱患者坚持监测血压,并详细记录每日饮食与血压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高血压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膳食原则与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为重点,同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以便患者阅读,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每月护理人员固定拨打电话与患者联系,了解患者近段时间血压水平与改善情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

1.2.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开展健康教育。(1)思维导图。护理人员绘制高血压护理思维导图,其中包括疾病简介、治疗方式、临床表现与检查方式等内容,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需要为患者讲解的内容。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为各个患者发放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开展详细的讲解。(2)PBL教学法。①确立问题。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与存在的问题,确立患者需要思考与讨论的题目。在问题确立后,其中主要包括高血压发病机制、高血压饮食原则等,由护理人员打印成册发放至患者手中,或是发布于微信群,以便患者随时随地浏览。②小组讨论。护理人员组织3~4例患者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各小组根据护理人员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时间为20~30min,叮嘱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③总结评价。护理人员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纠正其中的知识误区。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培训小组提前设计《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该问卷已经过信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其中包括高血压发病机制、高血压治疗方法等内容,通过该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1、3及6个月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2)两组干预后1、3及6个月复查SBP、DBP水平,进行比较。(3)应用《高血压健康行为评价表》[4]评估两组干预后3及6个月后健康行为情况,该评价表包括四个维度:规律服药、合理膳食、监测血压与适度运动,规律服药包括服药方法正确、了解药物知识等4个问题;合理膳食包括低糖、高蛋白等12个问题;监测血压包括测量血压方法正确、定期监测血压等4个问题;适度运动包括坚持运动、有氧运动等4个问题。各项目评分范围在0~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行为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干预后1、3及6个月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复查时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后1、3及6个月SBP、DBP水平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

2.3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健康行为情况比较

干预后3及6个月健康行为得分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直观性与实用性等特点的思维工具,其可通过线条、符号与词汇将繁琐的信息进行优化,使信息变为层次分明的图像,以便学习者存储与提取信息,促进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4]。而PBL教学法是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教学方式,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学习者通过讨论、分析等一系列流程完成解决问题的学习目标,从而完善认知结构与自我管理技能[5]。

目前,传统健康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且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常导致健康教育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血压水平的改善。故本研究我院主要应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在干预1、3及6个月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应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析原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在一张图上简洁表明健康教育的内容[5-6],其中色彩鲜艳的线条可集中患者的注意力,而高度提炼的关键词也有利于患者全面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7-8],在此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法,可引导患者进入学习状态中,使其形成深刻记忆,提高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及6个月SBP、DBP水平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3及6个月健康行为得分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引导患者形成健康行为,并促进血压水平的改善。本研究认为以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的优势可体现在如下几点:(1)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将抽象复杂的文字转变为层次分明的导图,以便患者提取其中的信息与技巧[10-11],正确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PBL教学法是让患者在同伴的帮助下完善原有的高血压疾病认知结构,通过改变与坚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13];(2)思维导图能够推动患者的发散性思维,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后与其他患者在PBL教学法中展开深入讨论,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4],形成健康行为;(3)思维导图可帮助患者理顺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PBL教学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15],进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血压水平改善。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与PBL教学法,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引导其形成健康行为,促进血压水平的显著改善。

表2 两组不同时间复查时血压水平比较(x ± s ,mm Hg)

表3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健康行为情况比较(x ± s,分)

猜你喜欢

知晓率导图血压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