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素钠和低剂量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2020-12-22张金凤刘阿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肝素钠黄体酮先兆

张金凤 刘阿梅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湖北孝感 432000

先兆流产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子宫缺陷、精神压力大或腹部受到挤压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出血、腹痛、腰背痛为典型症状,先兆流产尚未构成流产,目前常规治疗为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配合黄体酮药物治疗,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先兆流产黄体酮注射液常规给药可引发恶心、头晕、乳房肿胀、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因此改进黄体酮给药方案符合临床发展的需求[1-3]。本研究为探讨肝素钠和低剂量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应用价值,比较我院42例常规剂量黄体酮治疗患者以及42例肝素钠和低剂量黄体酮治疗患者,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患者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4例先兆流产患者按照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肝素钠和低剂量黄体酮治疗(n=42),年龄 21~ 34岁、平均(30.5±0.1)岁,孕龄4~14周、平均(7.82±0.1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黄体酮治疗(n=42),年龄23~35岁、平均(30.5±0.1)岁,孕龄4~16周、平均(8.01±0.11)周。两组患者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宫颈未开、小腹下坠且伴有阴道出血、腰腹疼痛等症状,医师结合患者B超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结果,均确诊先兆流产。(2)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目的后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同时本研究正式开展前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1)阴道出血原因不明的患者。(2)异位妊娠或伴妊娠期疾病的患者。(3)确诊精神系统疾病、未遵照医嘱用药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院后检测空腹孕酮值,参与本研究的孕妇空腹孕酮值均低于10ng/mL时,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浙江仙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3020828)治疗,每日肌内注射20mg。试验组患者黄体酮注射液每日肌内注射10mg。当孕妇空腹孕酮值在10~20ng/mL时,对照组患者黄体酮注射液每日肌内注射10mg,试验组患者黄体酮注射液每日肌内注射5mg。试验组患者在黄体酮给药基础上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3199)治疗,每日皮下注射给药1次,每次给药剂量为4250IU/0.4mL。两组患者给药后待阴道不再出血后仍维持用药7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给药48h后PT、APTT、TT等相关凝血指征变化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给药48h后CRP、IL-6等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3)参考吕蓓丽等[4]观察指标相关表述,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7d治疗效果,若患者给药7d后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均消失,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显示个体恢复正常妊娠状态,则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给药7d后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显著改善,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显示个体接近正常妊娠状态,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给药7d后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未明显改善,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显示胚胎停止发育,甚至恶化发展为不完全流产或完全流产,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给药48h后PT、APTT、TT相关凝血指征均比入院时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给药48h后上述凝血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给药48h后CRP、IL-6炎症因子指标比入院时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给药48h后上述炎症因子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持续给药7d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给药期间1例皮肤瘙痒,1例乳房肿痛。对照组给药期间3例皮肤瘙痒,2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乳房肿痛,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 0.05)。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孕妇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发病率约占15%,该病病因复杂,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个体长期接触甲醛、苯、铅等有害物质,心理精神压力过大、腹部受到外力挤压、子宫缺陷、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联,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先兆流产发生,其中内分泌紊乱包括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其中黄体功能不足与先兆流产关系紧密,目前对于先兆流产确诊患者首选治疗手段为黄体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给药,黄体功能不足可致使黄体细胞激素合成类降低、孕激素减少,促使宫腔环境改变,继而影响胚胎着床与发育[5-7]。黄体酮注射液注射给药通过人工的方式改善机体孕激素水平,促使胚胎着床与发育,黄体酮注射液先兆流产给药量在10~20mg,长期给药可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乳房肿痛等不良反应[8-9]。为提升先兆流产患者黄体酮给药安全性,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采取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10-12]。管金丽等[13]临床研究显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8.26%,明显低于行常规黄体酮治疗的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给药48h后PT、APTT、TT凝血指标以及CRP、IL-6炎症因子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的患者给药48h后PT、APTT、TT、CRP、IL-6的凝血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出血症状的发生与胎盘绒毛膜损伤有关,绒毛膜的损伤在诱发出血症状的同时可使机体胎盘微循环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促使CRP、IL-6等炎症因子大量分泌[14-15]。因此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给药,可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减少机体纤维蛋白的形成,改善胎盘微循环血液高凝状态,在缓解患者阴道出血症状的同时促使炎症因子降低,从而保护绒毛膜,防止绒毛膜进一步损伤。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动态观察患者相关凝血指标、炎症因子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给药48h后PT、APTT、TT相关凝血指标以及CRP、IL-6炎症因子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x ± s,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x ± s)

表3 两组患者给药7d后总有效率比较[n(%)]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患者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肝素钠黄体酮先兆
多糖类肝素湿品沉淀可保存时长的研究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先兆流产,别害怕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