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翻译用于茶学文本翻译的问题分析

2020-12-22吴凯婷

福建茶叶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学梅雨译文

吴凯婷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1 引言

机器翻译发展前,翻译领域工作以人工翻译为主,传统翻译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前期准备工作较长,由于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通过使用机器翻译的方式进行文本的翻译,从而减轻译员工作量,提高翻译效率。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翻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翻译质量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以茶学文本为例,分析三种翻译引擎的翻译效果,总结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机器翻译的发展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使用机器(计算机)自动地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转换为相同含义的另一种自然语言(目标语言)语句的过程(李沐,2018:2)。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随着通信技术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机器翻译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机器翻译最初的设想提出直到如今机器翻译的大量使用,机器翻译的发展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1903年,古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术语(李沐,2018:2)。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问世,它的出现启示着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计算机代替人从事翻译工作的问题,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IBM公司的协同下,使用IBM-701计算机开发了世上首个机器翻译系统,成功的进行了俄语到英语的翻译实验,开始了在翻译自动化方面的尝试,向大众展示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此后全球各国都积极开展机器翻译研究,机器翻译研究的高潮就此形成,在1966年11月,美国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公布的APLAC报告,使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一度陷入萧条局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翻译需求的不断增加,机器翻译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八十年代日本学者长尾真教授提出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九十年代初IBM研究人员提出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方法,2015年神经机器方法逐步崭露头角,机器翻译变得炙手可热。

我国是世界上第四个开始对机器翻译进行研究的国家,我国机器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期(1956-1966)、停滞期(1966-1975)和发展期(1975至今)(张政,2006:40-61)。1956年我国便把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列入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刘涌泉,1959:471)。1959年,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成功的进行了俄语到英语的翻译实验,众多学者对于机器翻译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提出。在停滞期由于文化大革命浪潮的影响,我国各领域的研究停滞不前,机器翻译的发展也处于空白。1975年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提出,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机器翻译研究重整旗鼓,恢复研发。八十年代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制的“科译1号”翻译系统问世,并逐步走向商品化,中国科学研究院研发863-IMT/EC智能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也面向大众,各种机器翻译引擎不断推出。

3 茶学文本特点

茶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传统学科,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在现代茶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学研究日趋成熟且逐渐系统化,茶元素和茶产品的认知更具专业性和具体化,使茶学文本增加了许多茶专业化词语。从词汇方面,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文本在词语的选择方面要求准确客观,避免含糊表述不清或一词多义的现象。例如茶中通常含有的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在翻译时应该遵循其词汇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例如茶多酚翻译为Tea polyphenol,氨基酸翻译为Amino acid,生物碱翻译为Alkaloids。

从句子层面,茶学文本的第一个特点是无灵名词做主语居多,由于茶学文本描述的是事实或发现,因而使用无人称句子使用较为频繁。第二个特点是被动语态使用广泛,恰当使用被动语态可以突出重要信息的突出地位,提高表达效果,体现表述的客观性(杨文秀,2012:12)。茶学文本中多使用名词化结构、复合名词结构等特点。例如在制茶过程中的揉捻有不同的区分,使用复合型词语进行翻译。轻揉翻译为Light rolling,重揉翻译为heavy rolling,布揉翻译为cloth rolling。

从语篇特征来看,虽然茶学文本通常强调描述清晰客观、文辞简洁、条理有序、结构严谨等,但通常也具备文化美感,我国许多茶学著作多由茶学研究者和文学作家并兼的学者著成。作者在对茶产品进行描述时通常在用词造句方面进行反复推敲使其具备美感和文化底蕴,从而更吸引读者的兴趣。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要结合语境并体验其文化内涵。

4 机器翻译用于茶学文本翻译的常见问题

基于上述茶学文本的特点,在翻译中应特别关注专业术语的规范性,以使译文准确、达意且符合专业规范表述。通过使用有道翻译、百度翻译和谷歌翻译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机器翻译引擎对茶学文本进行翻译,并分别从词句层面和文化内涵层面对比分析机器翻译结果,发现以下问题。

4.1 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

茶学文本作为专业领域的文本,专业术语较多,因此,术语的正确翻译非常重要,而有道引擎、百度引擎和谷歌引擎对茶学文本内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不高。

例1

原文:采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手工筑制而成,在其特有的发花过程中产生一种有益真菌“冠突散囊菌”,能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类小分子化合物。

有道译文:Using Anhua black tea as raw material and made by hand,it produces a kind of beneficial fungus"coronoid cystomycete"in its unique hairdressing process,which can produce a series of various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百度译文:Anhua black tea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which was made by hand.In its unique blooming process,it produced a kind of beneficial fungus"sacculus cristatus",which could produce a series of small molecule compounds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谷歌译文:Using Anhua Heimao tea as the raw material,it is made by hand.It produces a kind of beneficial fungus"S.cristatum"during its unique flowering process,which can produce a series of various small molecule compound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发花”是指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艺,通过控制一定的技术参数,促使益生菌--冠益散囊菌的生长繁殖。有道翻译为hairdressing process,hairdressing process意思是理发过程,有道翻译只是从单个字词进行的机械翻译,百度翻译为blooming process,blooming process意思是盛开的过程,未能翻译出菌的生长繁殖,谷歌翻译为flowering process,flowering process的意思是开花的过程,谷歌翻译也只是从字面进行的简单翻译。显然三种机器翻译对这一术语都没有准确的翻译出其正确表达,正确的翻译应为fungus growing.

4.2 文化内涵表达不明确

在茶学文本中,通常会出现中国特色的词汇使用,使文本更具中国文化内涵和底蕴。在翻译时译者应对特殊词语进行详尽的补充说明和解释,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体会文本中富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其魅力。

例2

原文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有道译文:When jiangnan plum rain,burn it with fire.

百度译文:When it rai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it is burned with fire.

谷歌译文:When it rains in Jiangnan,burn it to fire.

梅雨是指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份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之为“梅雨”。因此“梅雨”一词也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有道翻译为plum rain,plum意思为李子,李树,对于外国读者而言显然不能理解且会产生疑惑,而百度和谷歌都只是翻译为rain,过于简单,没有具体详尽的解释“梅雨”一词。参考的译文为:“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s plums are ripening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however,the fire is made to burn a bit more scorchingly。”此译文对“梅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了梅雨是指梅子成熟时期的雨季。经过这样的解释,本来完全不知梅雨为何物的外国人得以对梅雨产生较为准确的理解,并间接感受到梅雨时节饮茶的特殊魅力,此时读者更加能够基于对梅雨的准确理解,感受《茶经》中的文化内涵。

5 结论

本文以茶学文本翻译为例,对有道翻译、百度翻译和谷歌翻译三种机器翻译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器翻译对茶学文本进行翻译时虽能大致译出其基本意思,但仍存在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文化内涵表达不明确等问题。可见,机器翻译依赖强大的数据库,其译文质量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作为译者应合理使用机器翻译结果,既要充分利用机器翻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提高翻译效率,更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出恰当的判断。

茶是中国的传统瑰宝,茶学翻译有助于我国茶文化“走出去”,使更多的人通过茶学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进入21世纪以来,机器翻译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势,但对于专业领域文本的翻译,机器翻译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对茶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借助机器翻译时做出正确判断也要遵循我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准确的进行茶学翻译。

猜你喜欢

茶学梅雨译文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梅雨潮信》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梅雨时节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弟子规
中国的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