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元素融入园林专业教学的路径
2020-12-22何晓蕾纪鹏王洪义景艳莉杨凤军赵丹
何晓蕾,纪鹏,王洪义,景艳莉,杨凤军,赵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将思政元素渗透到高校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学中,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项基本要求。“情浸式”教学主要是采用实地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对思政元素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对深化课程教学成果也有积极帮助。同时,采取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讨论,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升华情感,从而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思想觉悟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
1 思政元素融入园林专业教学的设计思路
在园林专业课程中,许多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导致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连接比较生硬,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融合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因此,要想提升思政渗透的成效,园林专业课程教师要选取科学的方法。“情浸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供特定的场景、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周边环境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学习园林专业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深化了思政教育的成效。
实习前运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精品课自建在线课程《园林史》,依托智慧树平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预习实习内容,教师点拨思政元素。实习中,教师在实习地点“情浸式”讲解具体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实习后,将运用翻转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予以汇报。
2 思政元素融入园林专业教学的具体路径
2.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一些古代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浸式”实践教学中,可以选择几处有代表性的园林,既可以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借鉴园林设计理念,又能够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例,始建于1709年,至今有311 年的历史。作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宫廷式御园,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景超过一百多处。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在整体上沿袭了雍容华贵、气势轩昂的帝王风范,而且在许多细部设计上,也借鉴了我国南方古典园林的灵动飘逸、婉约淡雅。通过园林设计者的匠心营造,将2 种迥异的风格巧妙融合为一体,给人一种和谐美。除了拥有秀丽的园林美景外,圆明园内还藏有像《四库全书》这类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图书。圆明园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设计理念、超高的艺术价值而享誉于世。1860 年,这座世界级的园林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并焚毁。
在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播放圆明园还原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对圆明园的宏伟壮阔和艺术价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者的敬佩之情,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在近距离接触和对比的过程中,面对仅剩的一些残垣断壁,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2 感受中国革命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积累、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标识,它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组成内容,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在物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对红色革命文化中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缺少感同身受。如果教师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直接进行红色文化的宣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要尝试运用“情浸式”教学方法,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进而让当代大学生也能够深刻理解、自觉践行红色革命文化。
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为例,始建于1956年,原名临江公园,于2015 年闭园改建后,更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该园有抗战文化艺术墙、抗战遗迹、淞沪战歌等几个部分组成。淞沪会战既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虽然最终国民党军队付出了死伤近30 万的重大代价,但却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坚定了中国政府坚持抗战的决心。在这场持续了将近3 个月的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中也涌现出许多宁死不屈、坚守不退,直至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
在园林专业的综合实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些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了解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爱国情感的基础上,自觉将其与个人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园林专业实践中,许多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困难。面对这些挫折、难题,学生要发扬革命前辈那种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直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才能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把握,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园林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是节假日,提前联系本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然后带领学生组团参观。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对红色精神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2.3 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性和创新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社会实践,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对于当代青年学生,一方面要在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中,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又要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当前学习中,在毕业参加工作后,都能够身体力行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闭幕后,北京园博园经过短暂的闭园整修后重新向公众开放。园博园内不仅有展示历史文化的传统展园,而且还有展示先进文化、现代科技的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在提倡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北京园博园在建设之初,就使用了多种新材料、多项新技术,体现其“绿色交响,盛世园林”的办园主题。同时,为了净化水质,设计了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方式,保证园博园中湖水的水质达到3 类以上标准。除此之外,园博园内利用太阳能、风能为照明设施及其它用电设施进行供电,体现其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如北京园博园、上海世纪公园、苏州博物馆等具有科技感的现代园林,除了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外,也着重体现了设计师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参观、游览这些现代园林,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实践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是可以从专业角度向学生介绍、讲解这些园林、场馆的设计理念,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二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让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同不良思想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专业知识扎实、思想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园林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经验总结
大学里的园林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同时对技能应用水平要求极高的综合性专业。在专业教学中,既要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又要贯彻落实学校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情浸式”教学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以专业实践为主的新型模式,旨在将学生带入与专业课内容有关的实际场景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记、用手做,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深化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园林专业的知识、技能,又能够从中接受思政教育,包括增强爱国主义、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仰的基础上,用思想指导行动,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全面提升,这也是当代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实习前利用智慧树网络平台自建课程进行各实习地点的预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做笔记的形式进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实地测量、实景拍摄、现场写生的方式对实习地点进行体会,教师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利用实践基地进行“情浸式”教学法,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实习始终。实习后,利用翻转课堂研究性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汇报,着重讲解对于经典案例思政元素的解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学生自身的使命感。
园林专业综合实习将借助圆明园遗址公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之类的实习地点采取“情浸式”实践教学教育方法,将实习实践和课程思政完美融合。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问题,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