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20-12-22

甘肃农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攻坚党组织

张 峻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甘肃 武威 733000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决胜时期,越要一鼓作气,不能虎头蛇尾。从以往取得的丰硕成果来看,脱贫攻坚,党的领导是关键,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是党实现全面领导,促进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脱贫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也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必须牢牢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通过提升其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强化党对农村基层社会的领导,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充分确保上令下行,严令禁止,激发脱贫攻坚活力,打造科学有效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秩序。

一、政治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以政治建设为主线,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力,确保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一)强化政治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根据2018年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61万个。庞大的组织基数必然要求坚强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和引领力;同时,强化政治意识也是确保党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生效的基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第一线,是确保脱贫政策、资金落实见效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强化政治意识,不断提升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真正打通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实现。

(二)强化政治功能

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其本质属性的根本体现。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功能,不断强化村民集体意识,以先富带后富,以先脱贫带动后脱贫,不断激发村民自治新活力,创新脱贫致富新动能;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功能,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务公开、民主协商、村规民约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凝聚力,提高村民参与度,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着力形成良好的农村基层治理氛围;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功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好群众的勤务兵和服务员。

(三)强化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既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保证。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面对千差万别的致贫因素与贫困特点,需要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展创新性工作,这就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具有责任意识,勇于肩挑重担,勇于攻坚克难,同时,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决策,不贪一分、不占一毫,做到公道正派,不优亲厚友,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良好氛围,树立党为民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决定着基层干部队伍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业务本领。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基本原则,牢牢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水平上台阶。

(一)要把好“入口关”,选好带头人

村支部书记是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代表,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发展的“领头羊”。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大背景下,村党组织书记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为村党组织书记一职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把好“入口关”,选好用好带头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带动引领作用;同时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思想认识与业务水平

教育培训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相关制度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示范培训、集中轮训等方式,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和党务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在通过理论政策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政治站位、党性修养的基础上,抓好市场经济、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域外优秀成功经验做法,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要加强监督管理,保持队伍纯洁性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基层的代言人,其纯洁性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理念的政治认同。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多设置一些监督‘探头’,使一把手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监督管理,要通过上级党委监督、基层党员监督、基层群众监督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三化”“四风”等问题;要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廉政监督,杜绝基层“微腐败”和“小官巨贪”,充分营造风清气正基层政治生态,确保扶贫脱贫政策精准有效落地;要充分运用日常监督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促进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

三、完善体制机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要坚持完善“三会一课”等基层党建制度

当前,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组织意识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的发挥,要牢牢依托“三会一课”这一制度抓手,不断强化党对基层党员的组织领导,通过教育管理党员,提升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和党纪党规意识,有效发挥党员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常态化教育机制,不断促进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强化责任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加大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考评力度。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脱贫攻坚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追究力度,对不合格、不称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及时约谈整改或予以惩戒。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要完善监督制度

严格贯彻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充分运用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监督效能最大化。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杜绝填表式脱贫、数字式脱贫和利用职权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制度,将中央扶贫政策、地方决策部署、村委重大决定及时宣传公示,在充分实现基层群众民主议事的基础上,促进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要建立容错纠错激励机制

农村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如果仅有监督惩戒,缺乏容错纠错,势必损害基层干部担当有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要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后顾之忧,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要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激励机制,建立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工资待遇,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工作积极性;要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转保障经费制度,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办公生活条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攻坚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