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昌黎县稻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模式及经验

2020-12-22徐洪广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稻米现代农业园区

徐洪广

(昌黎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昌黎 066600)

近年来,昌黎县委、县政府围绕“四区五园驱动、三城六业崛起”总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

1 园区概况

昌黎县稻米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昌黎县城南部刘台庄镇,261省道、364省道,南北贯穿全境,沿海高速在镇内有出口,交通便利。园区面积3万亩,涵盖刘台庄镇,涉及到高坨村、小滩东村、小滩西村、小滩南庄、中新立村、东新立村、西新立村、刘上庄村、马庄子村、小葛庄村、白枣林村、东窑窠庄村、东新庄子村等26个村。昌黎县稻米现代农业园区内现有人口23585人,8705户,人均收入1.07万元。园区产业包括水稻种植、大米加工、销售、农业旅游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稻米产业链条,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年生产优质大米2万吨,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及东北三省。

2 企业运作

2.1 加快经营机制改革创新。成立昌黎县万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个水稻专业合作社。昌黎县万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册资金300万元,涵盖了刘台庄镇26个行政村。拥有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涉及农户8 705户。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吸引、聚集一批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园区积极引进、研发对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2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统一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园区按根据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标准制定了技术规程,采取植保员负责制,根据园区管理要求,把农产品质量纳入制度、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园区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园区规范发展。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层层把好安全关,设置植保员、技术员,负责园区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园区每年组织农户学习和培训累计达200人次,学习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新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加强田间生产的监管,不定期的对园区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建立田间生产档案,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3 园区建设

3.1 生态环境建设。在园区内,建立以高效用水为目标的现代农业水利体系。采用地下管灌、平整土地、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水肥耦合、保护耕作等形式,坚持以节水灌溉为主,实现由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向现代农业科学高效用水方式转变,在园区内全面推广节肥、节水、节药“三节”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灌溉、用药意识和技术水平,通过试验、示范,使农业生产区肥、水、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相关成本降低20%。在生产中,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生态预防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用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使用生态农药、生态有机肥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配套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拓展稻米基地进行土地综合整理,完善道路、沟渠等基础建设,在灌溉用水方面,采取地下水与地表水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园区内刘台沟、刘坨沟、稻子沟三条主要河流,充分利用河道水资源,逐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其次是在生产耕作技术方面,全部采用增产增效技术,推广有机绿色稻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示范应用,与种植户签订协议,建立健全可溯源档案、检测机制、监管机制,统一物化补贴、统一品种供应、技术管理、农资服务和产品包装。

3.3 第三产业建设。园区内已经建成了艺彩农业旅游公司,以稻米产业为依托,旅游文化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游客提供农业、农村风情文化观光体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经济效益明显;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广大市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明素养,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完全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3.4 稻米原种场建设。园区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着重建设了“特色绿色无公害农业园区”。园区在规划设计、建造工艺、种植品种更新换代、种植技术等方面都是科技创新型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在园区试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强。园区把培育和引进稻米新品种作为基地建设的一个发展重点。投资建成占地500多亩的稻米原种场。原种场和国内稻米研发中心保持技术交流,能够及时引进、培育新品种稻米,确保优质水稻在园区内推广普及和播种。原种场内有专业农业技术专家及现代化育种设备,采取标准化育种流程。现代化原种场的建成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米品质、产量,提高稻米种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有效地加快全县及周边地区稻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推动了稻米种植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经验启示

4.1 领导重视是园区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对园区建设高度重视,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措施,常抓不懈。昌黎县也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同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园区制度,落实部门包抓责任,狠抓工作推进,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抓基础,努力提升园区发展动力。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前提下,积极引导园区内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多种形式向园区业主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园区经营规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4.3 抓配套,努力提升园区竞争力。一是强化园区科技支撑。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积极联系交流,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科学研究与示范,教学实习实践,技术改造,技术服务,项目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且作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和科研教育基地,召开现场会及邀请专家、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强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严格园区内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及检测机制,保障园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抓服务,健全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户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搭建政策法规、品种技术、产品销售及生产资料市场等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及时向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发布市场需求、价格涨跌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巩固和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4.5 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积极培训新型农民,培养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技术性农民,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吸收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回乡从事现代农业园区事业。

猜你喜欢

稻米现代农业园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