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苗圃课程教学反思

2020-12-22朱淑新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苗圃根系苗木

朱淑新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体现在课堂之中。笔者从事园林苗圃课程教学工作多年,虽然对课程内容已经讲授了很多遍,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将保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是老师用心讲课、学生用心听课,也就是教师能够和学生互相做到“心心相印”“心灵相通”。如何才能做到师生“用心”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

课前要认真备课,看教案、教材,揣摩深思,延展新的知识,或补充新的案例,还要不断的总结自己和他人的实验经验和生活阅历,在课堂中适当插入这些丰富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知识,让园林苗圃课程变得更加生动,也要注意更换过时的数据资料,让每次的教学课堂不重样,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2 明确课堂要求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对该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在第一堂课时应该对学生提出该学科的要求。

2.1 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多提问。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追根究底地去求真。课堂上,笔者通常要求学生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提出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回答,最后进行学生答案的汇总、补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要求学生要先把理论知识弄懂,能够举一反三,而不只是记住知识。永远把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2 多总结。笔者在讲完一个问题或者讲完一次课时,会要求学生及时总结问题和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就会回顾课堂内容,或查阅资料来完成总结,使整个过程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结论的。经常总结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广,对学科的认知也就越来越深刻。

2.3 鼓励学生正确借助电子产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多媒体改善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将这些电子产品正确利用起来,如观看微课视频,搜集相关知识等,让学习变得更方便快捷。

3 教学方法的适时运用

教学中,针对某一内容的学习适时辅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1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用得最多的就是“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第一次课介绍园林苗圃的时候,通常先提出“什么是苗圃?或者是你见到过的听说过的苗圃有哪些?”等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交流,接下来再请学生回答。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正思考问题,然后积极的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苗圃的概念及园林苗圃研究内容的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2 系统性学习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整体上把握要学的内容。例如笔者把整本园林苗圃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分成两大块:一块是苗木的繁殖理论和技术,一块是苗木的培育理论和技术。苗木繁殖理论和技术的内容有播种繁殖方法的理论和技术、无性繁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育苗新技术;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有大苗的培育理论和技术、苗木的出圃理论和技术。然后每章下面又有相应的内容,依次细化,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这样学生就会对整本书形成一个总体印象,整本书的内容清晰,一目了然,掌握起来自然容易许多,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系统学习方法属于素质教育的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便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3.3 联系实际,把枯燥的理论与生活结合。课堂上,如果教师平白的直述知识原理,有点枯燥,而且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在讲到原理的部分时,笔者会加以设计,把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讲大树移栽成活的原理时,笔者用一棵有根和叶的大树图片做辅助,来分析大树移栽前后的生长和生理状况。移栽前,大树在原来的地方长的很好,枝繁叶茂,它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向上运输给地上部分枝叶的生长发育的需求和呼吸、蒸腾、光合作用的消耗,地上的需求和消耗与地下根系的吸收是相等的,也就是一个平衡个体,吸收和消耗平衡,树木才能维持生命。那么移栽成活的原理就是要维持苗木地下吸收和地上消耗的平衡,给苗木根系的恢复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条件。那么移栽后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根系被切断,损失原来部分根系,有时80%的根系被损伤,这样的一棵树栽到土里其后果很显然,地下的根系被严重破坏,吸收的养分和水分大大减少,而地上部分没被破坏,需求和消耗并没有减少,所以此时的平衡被打破,树木因缺少水分而很快萎蔫,继而因缺少水分和养分而干枯死亡。当然我们移栽的目的是想把大树移栽成活,如何才能移栽成活呢?树木要维持生命,就要保证地上的消耗和地下吸收的一个平衡。如何才能做到?用什么措施?这样就一步一步的带领学生去思考,去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会很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接下来通过综合他们的回答把移栽成活的措施都一一列出来:去掉部分枝叶,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来的根系(比如容器育苗,不伤根系,成活率高),遮阴、喷雾、雨季移植等。这样对于移栽成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学生都会很清晰,容易理解,不易忘记。

3.4 用过程图来讲解抽象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一些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要难一些。比如植物组织培养,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没有见过,那么讲起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里,不能立体化,理解起来就相对难一点。如果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提前给学生一个有关组织培养过程图解或过程图,让学生对组织培养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么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也会容易,同时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再比如,在讲解苗木皮部生根的原理时,先导入一张树木横切各部分组织示意图,让学生对树木各组织部分有个初步认识,然后在通过生根详解图一步步讲解:皮部生根型的植物在形成层和髓射线交叉处存在着根原基,当根原基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向外生长突破树皮,从皮孔、芽眼、节的部分长出来,当然根的生长还需要其它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营养物质),与此同时与根生长相连的髓射线在根向外生长的过程中变粗,从髓心中吸收营养供给根的生长发育。这样按图片详解,非常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3.5 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总结进行学习。观察、比较和问题的思考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性较强的园林苗圃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去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深刻的理解知识。在介绍苗木修剪一章时,关于芽的异质性的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了解了芽的异质性,才能明白不同短截的手法和效果,否则只靠机械的记忆,是不能解决修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学习芽的异质性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完整一个生长季的一年生枝条上的芽有什么不同:从枝条的基部到中部再到梢部,芽由小变大再变小,形成的时间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春梢、夏梢、秋梢)。通过不同的短截,形成的刺激作用不一样,修剪后的效果也很不同,比如轻短截剪口在秋梢上,刺激作用小,一般形成短枝,促进开花结果;中短截剪口在中部的饱满芽处,刺激作用大,抽生长枝,促进枝条的营养生长,培养延长枝;重短截剪口在春梢上,刺激作用大,抽生强旺枝,用于培养竞争枝或更新复壮。

3.6 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学会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学习者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完园林苗圃获得的是学习方法和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应学会去解决园林绿化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听取建议或查阅文献、书籍,不断地扩展和积累知识、经验,慢慢的把自己变成具有丰富经验的行家。在园林苗圃课堂上,通过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去查阅资料,去总结获得一种学习的技能。比如在介绍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介绍嫁接的方法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这都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机会。

在园林苗圃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程的充分准备、对自己和学生适当的要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收获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然要想把园林苗圃课程教学做到更好,完全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可以学会自主学习,这还需要师生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大胆的尝试。

猜你喜欢

苗圃根系苗木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不同光照对油松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
苗木供求信息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车顶苗圃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