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梨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22王征
王 征
(淮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 淮阳 466700)
1 建设园地
1.1 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应符合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1.2 土壤条件。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0 m以下,土壤pH值6.0~8.0的沙壤土为宜。
1.3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0℃~15℃,全年无霜期为210 d以上,年降水量800~1 100 mm。
2 苗木定植
2.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梨树生长特性,选择抗逆性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如晚秋黄梨、秋月梨、黄金梨等。
2.2 苗木选择。选择品种纯正、嫁接口离地面10~15 cm,且愈合良好,干高120 cm以上,苗干成熟度好,侧芽饱满,无机械损伤,主根长20~25 cm,有5条以上侧根,根系直径达0.3 cm,侧根长度15 cm以上,无病虫害的苗木。
2.3 栽植时期。一般为2月中下旬~3月上旬,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
2.4 栽植技术。采用1 m×1 m定植沟或1 m3的大穴栽植。栽前将苗木根部浸泡水中,充分吸水后取出苗木,对直径0.2 cm以上的粗根轻截,以剪出新茬为宜。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蘸泥浆后栽植。栽植时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埋土到根颈处。栽后及时浇水。
2.5 栽植密度。株距2~2.5 m,行距4~5 m,每亩以70~90株为宜。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3.1.1 土壤耕翻。定植后逐年对定植坑外土壤进行深翻改良,结合秋施基肥用旋耕机全园深翻20~30 cm,由于梨根愈合恢复生长比较困难,深翻时尽量避免切断0.5 cm以上粗根。
3.1.2 中耕松土。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5~10 cm。
3.2 施肥管理
3.2.1 施肥原则。应符合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
3.2.2 基肥。基肥以秋施为宜,在落叶前1个半月施入,秋季未施的也可春季萌芽前施入。在苗木定植成活发芽后,新梢长5 cm后进行。每隔25~30 d施肥1次,每667 m2施复合肥8~10 kg。丰产盛果期每667 m2施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 000~3 000 kg。
3.2.3 追肥。第1次在萌芽前后,每667 m2施复合肥15~20 kg;第2次在果实膨大期,每667 m2施复合肥20~35 kg;第3次在果实生长期,每667 m2施复合肥15~20 kg。采用开穴追施,穴深10 cm左右,施肥后覆土灌水。
3.3 水分管理。根据降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水。萌芽前后至新梢和幼果迅速生长期,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不灌溉。低于60%时,灌水1~2次。花期、花芽分化前、果实成熟前应适当控制灌水。除雨季外,一般土壤施肥后灌水。雨季前要疏通梨园内外排水沟,注意排水。
4 整形修剪
4.1 整形。主干形树高2.5~3.0 m,中干强壮直立,干高50~60 cm,无侧枝,没有明显分层,直接在中干上均匀着生10~15个结果枝组,下大上小,主枝长度控制在1.2 m以内。主枝上直接安排结果枝组,进入结果盛期后,进行中心干落头。
4.2 修剪
4.2.1 骨干枝修剪。①中心干修剪。将定干后最上部的芽发出的发育枝培养成中心干。冬剪时,对延长枝行轻短截,对生长势过旺的行中短截,也可在夏季对新梢行减梢、摘心或对多年生枝环割。第2层主枝培养后,不再留中心干延长枝,进入盛果期稳定生产后,对于基部多主枝小冠疏层形剪除第2层以上部分。②主枝修剪。在整形带内培养均匀分布的主枝3~5个。主枝不够时,春季萌芽前在整形带饱满芽上方行刻芽处理。冬剪时,对幼龄树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不剪,对盛果期主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中短截,树冠达到要求时,可行重短截或回缩。③侧枝修剪。利用主枝侧芽培养侧枝,对幼龄树侧枝延长枝行轻短截或甩放,对与主枝有竞争的侧枝可行中短截或重短截;对盛果期侧枝延长枝行中短截,影响骨干枝生长发育时,可重短截或回缩。
4.2.2 辅养枝修剪。在不影响骨干枝生长的前提下,可在整形带内或以上部位培养辅养枝。对辅养枝延长枝缓放或轻短截,影响骨干枝生长发育时,可重短截或回缩。
5 花果管理
5.1 树相指标。盛果期梨树,每亩花芽留量1.2万~1.5万个;每亩新梢留量4万~5万条;树冠覆盖率以70%~80%为宜。
5.2 辅助授粉。采用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授粉,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
5.3 疏花疏果
5.3.1 疏花。当全树花芽量超过总枝量40%,在现蕾期疏除部分花序。在盛花期无霜害条件下,给1~2朵花授粉同时,疏除其他花朵。
5.3.2 疏果技术。落花后15 d开始,5月底前结束。疏果原则:树冠中后部多留,枝梢先端少留,留大果,疏小果,留下垂果,疏背上和斜生果。1个花序一般留1个果。
5.3.3 留果数量。大型果4个枝留1个果,中型果3个枝留1个果;按果与果间隔,20~25 cm留1个果。具体留果密度依品种和肥水条件而定,肥水条件好可多留,差则少留,总果量高于预计产量10%左右。
6 果实套袋
定果后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套袋。套袋前重点对果实喷1遍杀虫杀菌剂,喷后及时套袋。套袋前先将纸袋撑开,袋口要靠近果柄基部,折叠后用封口卡子扎紧,但不要伤果柄。着色品种采前1个月摘袋,非着色品种不摘袋,待果实成熟后带袋一起采收。
7 病虫害防治
梨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等,虫害主要有梨木虱、梨小食心虫等。
7.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结合总体开展化学防控。
7.2 农业防治。选用健康优质苗木,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基肥,合理排灌,控氮增钾,合理负载,增强树势,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7.3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利用梨木虱趋黄特性悬挂黄板诱杀梨木虱成虫,悬挂高度距地面2.0 m高,东西方向悬挂,每667 m2梨园悬挂4~8块黄板,效果显著。
7.4 生态调控。提倡行间生草或种植绿肥植物,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
7.5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梨树黑星病、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梨木虱在若虫集中发生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梨小食心虫在幼虫期,可用25%灭幼脲水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8 采收与包装贮运
8.1 果实质量。应符合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的要求。8.2 采收。采收应在果实达到适宜成熟度时进行。采时轻拿轻放,采收容器内有软衬垫,防止扎、碰、压等机械损伤。采收工具要干净卫生,并挑出病、虫、伤、烂等次果,好果按大小分级存放。
8.3 包装与贮运。果实包装应符合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的要求。贮藏运输应符合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