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苗族茶文化与芦笙文化融合发展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2020-12-22李天予
李天予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中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树茶和与之相伴的民族民俗茶文化颇具特色,其中尤以高山绿茶为代表性,为人所熟知的有黔南地区的“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遵义地区的“湄潭翠芽”、“正安白茶”等。近年来,贵州雷山县脚尧茶异军突起,以其优良品质迅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黔东南雷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中,民俗茶文化与苗族芦笙文化的融合,形成“歌舞乐茶”相结合的产品,对于当地旅游的促进作用日渐显现。近日,贵州省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场观摩会在黔东南州雷山县召开,旨在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以旅促茶、以销促产、以产促管,千方百计加快茶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加快茶、文、旅深度融合,把茶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在苗疆腹地苗族文化核心区,贵州黔东南州中部苗岭主峰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有一片海拔1400米——1600米的秀丽山岭,当地苗语称此山岭为“脚尧”,山下村庄为脚尧村。苗语脚尧的汉语意思是“秘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这片山岭的特点。遍布在此海拔范围的茶园因处于脚尧峰和脚尧村之间,因而得名“脚尧茶”。脚尧茶外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鲜活,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清醇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入水后叶片竖立,犹如群笋出土,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
雷山脚尧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结合产业扶贫引入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拓了当地标志性芦笙文化为依托,采取茶文化与芦笙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式,带动和促进了当地旅游活动与雷山地区旅游业协同发展。
雷山旅游业极具发展潜力,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雷山县城西江镇被批准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上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景观村落”、雷山乌东村被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雷山也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因此,雷山旅游业需要拓展各类有形及无形旅游产品,补足目前旅游购物的短板。
作为雷山重要茶文化代表的脚尧绿茶来自无任何工业污染的苗岭腹地,是生产有机茶叶的最理想地之一。尧茶系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的原料精致而成,空气寒冷,茶叶生长缓慢,但茶叶肥厚,清香高雅,滋味清醇,汤色碧绿明亮,耐于冲泡,富含有机硒,饮后心旷神怡。长期饮用,达到抗炎抑菌、强心利尿、醒脑润肺、养胃护肝、降脂减肥、强身健体之功效。目前已经研发和生产有“脚尧茶”、“脚尧毛尖”、“脚尧玉叶”、“脚尧银针”、“脚尧雪芽”、“脚尧清明茶”等系列产品和许可生产的雷公山牌银球茶。
当地茶产业经营者的共识是:在发展茶产业和打造自有品牌时,一定要借助自身地域优势(土壤、空气、水质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优势,依托当地苗族茶俗、茶礼、茶艺,才能让多彩民族茶文化走出大山。雷山苗族地区具备温馨清雅的茶情茶礼,与之相伴的酒文化和芦笙文化如同姊妹文化一样具有“共生性”。雷山苗族芦笙演奏讲究的是季节性和场景性,通常与丰收和节庆有关。
芦笙舞蹈芦笙词曲和苗族茶艺的结合,是当地最好的融合发展方式,真正让茶文化体现出了地域性和民族性,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果,得到了游人和客商的一致好评。
芦笙词曲源于雷山苗族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的情感表现。芦笙词是一种无曲(旋律)的民族音乐文化,是芦笙音乐表现的独有特点之一,由此语言是芦笙词的源头和组合体。而芦笙曲是一种无词的音乐形式,靠芦笙音色、节奏等抒发苗族人的内心世界,两者都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苗族事物的反应,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雷山苗族,在5000多年前,祖先蚩尤在黄河中上游与炎帝和黄帝发生战争,后来蚩尤战败,苗族各部落就向南方迁徙,分散在贵州、湖南、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定居,有部分到东南亚泰国、老挝、柬埔寨、日本等国。雷山苗族经过了五次的迁徙而到青山秀水美丽的雷山定居,属于苗语支黔东方言,但在不同村寨的苗族有着不同的服饰、方言、习俗等差异,形成了丰富的芦笙词文化,是一种有词无曲的芦笙音乐内容演奏。
在几千年来,雷山苗族芦笙词在发展和传承方面,由于苗族无文字记载,靠苗族先人的祖祖辈辈,以口语说唱方式,代代相传至今。根据雷山芦笙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村寨的苗语方言和生活习俗有差异,产生芦笙词种类多,内容丰富,因此芦笙词内容和演奏方式形成了不统一的一面。现在根据芦笙词意和演奏形式的内容来划分为纪念性、叙事性、娱乐性和恋爱性芦笙词等。
经专家和民间艺人的提供研讨和实践,认为采用娱乐性芦笙乐舞为苗族茶艺的依托最佳,其次为恋爱性芦笙乐舞。娱乐性芦笙乐舞是以欢快舒畅音乐为主,内容丰富,演奏风格多样,演奏形式和变化较多,音乐节奏感及舞蹈动作等,欢快奔放而优美动人,能让众多人喜爱和接受。结合茶艺表演,经常使得游客乐在其中。
采用娱乐性芦笙乐舞主要用于展示性茶艺,通常会以推介茶品茶质为主题,向游客介绍不同茶叶的特点和冲泡方式,例如脚尧雪芽和脚尧清明茶的冲泡就有差异,采用水温和茶具也有不同。此时结合娱乐性芦笙词表演,如同苗族敬酒歌所展示的方式相同,让客人领略苗族茶文化的精妙之处,以及苗疆优质茶叶和雷山山泉水结合的特异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恋爱性芦笙乐舞在茶艺表演中的特殊烘托作用。
在雷山苗族的生活中,苗族男青年经常采用芦笙来演奏芦笙词音乐与苗姑娘交流思想情感,是苗族村寨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雷山苗族地区,芦笙是男生心中爱慕的乐器,同时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媒介,词是芦笙替代苗族青年男女表现思想感情的内容之一,除了芦笙词音乐之外,还有无词的芦笙旋律。恋爱芦笙词,是一种无旋律(曲)的民族音乐文化。它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段深刻,能婉转地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例如:雷山丹江镇“讨花带”的芦笙词,苗话谐音汉字代替为“达甘木,达甘木,巴觉巴觉勒甘晓,巴劳巴劳恳吊闹,恳吊闹啊达甘木,达甘木啊达甘木,恳敢恳敢吊帮默,巴劳巴劳恳吊闹,恳吊闹啊达甘木,达甘木啊达甘木,巴劳巴劳达甘木,巴劳恳帮敢帮默。”其译意为:“表姑娘,表姑娘,送根好花带,捆在芦笙上,捆了我好走。”
采用恋爱性芦笙乐舞主要是增加现场活跃气氛,以苗族礼仪展示待客之道,让客人体验“喝一杯苗山茶,做一天苗家郎”情趣,让客人感到身临其境,不虚此行,让茶文化体验性展示得到升华。
从雷山苗族的芦笙曲来看,它是一种无词无谱的音乐形式,主要以苗语哼音唱法的方式来发展传承,由于各村寨的苗语方言和生活习俗不同,芦笙曲有很大的差异,如作品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演奏形式和技术等。根据芦笙曲意和演奏形式来划分为祭祖、求爱、礼仪、邀约、欢乐等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其大部分文化精神都是依托乐器、民歌、服饰等形式来传递,因此芦笙祭祀曲同时具有缅怀先辈和不忘传承的作用。
要将这些内容合理植入茶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难免会有一些融合的盲点。例如如何体现雷山地域与其他苗族地区茶文化的差异,如何在原生态茶俗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更加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等。
我们从芦笙词曲的丰富形态中得到了启发。雷山苗族传统芦笙词曲音乐内容非常丰富,种类较多,演奏形式独特,具有典型苗族芦笙文化的风格和特点。雷山苗族芦笙在发展过程,首先是从苗族的人物、事物等故事情节发展形成了叙事芦笙词,后来逐渐形成了祭祀性,娱乐性、恋爱性芦笙词曲等。不同主题的芦笙词曲,有着不同的内容及涵义,有声有色地奏出苗族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故事情节,从生产劳动到生活习俗,每句词曲都展现出雷山苗族人的智慧和芦笙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我们从原生态的“长寿茶”入手,从苗家人崇尚“饮茶益寿”的观念出发,挖掘整理苗族人分时节、分季节、分节庆的习俗,形成了“四季茶”文化观念,即:春饮脚尧明前茶,夏饮脚尧毛尖茶、秋饮脚尧云雾茶,冬饮脚尧银球茶。在茶品包装上也结合苗族服饰和银饰,植入芦笙表演图示,加强了工艺的精细型变化,组成四季组合系列包装,在旅发大会上得到客商青睐。
同时,我们继续深化长寿理念,结合贵州兄弟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传承,延伸出“舞养情,茶养寿”,将雷山苗族芦笙音乐文化与茶文化更加有机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雷山茶艺形成了“歌舞乐茶”四者结合的旅游拳头产品。
经对部分苗族村寨的寨老作传统芦笙词曲音乐调查和考究,寨老说:因这些芦笙词内容及创编时间久远,在苗族村寨每到过年才演奏,所以大部分芦笙词慢慢流失,只能以声音的形式来哼唱作品,无法唱明芦笙词的内容。据调查了解,目前暂未发现有文字记载和有人知晓传统芦笙词曲作者及创作年代。
因此,对于传统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我们结合市场需求,结合旅游业和茶产业,给予芦笙乐舞新的展示平台,不仅可以让茶产业借助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得到更广阔的产品拓展空间,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传播芦笙词曲文化,这才是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使得苗族茶文化和芦笙文化,都可以从中得到市场推力,和更加广泛的认知度。
我们今天对于雷山苗族茶文化和芦笙词曲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发展意义。它不仅可使苗族茶文化和音乐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同时也注入了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尤其是在当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据了解,雷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6.24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13.05万亩,常住人口中的农民人均1.5亩茶,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茶产业覆盖全县近90%的乡镇、60%的村、50%的农民、3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来自于茶产业。由此可见,民俗茶文化与苗族芦笙文化的融合,“茶、文、旅”的深度融合,有机合理地形成和提升“歌舞乐茶”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对于当地旅游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雷山苗族茶文化和芦笙文化要实现有效保护,持续传承,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市场引导的发展路子。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持续传承,我们的民族茶文化和音乐文化才能发扬光大。政府主导是实现有效保护、持续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专家指导是政府主导的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条件,市场引导是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传承的根本出路。贵州黔东南雷山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文化添彩、统一品牌、升级发展”的工作思路,正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