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探讨
2020-12-22程志刚
程志刚
(黟县林业局,安徽黟县 245500)
1 油茶的用途及市场需求
1.1 油茶的用途
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1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1.2 油茶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按我国人口14亿,人均年消费食用油22kg计算,食用油消费总量达3000万t,目前全国茶油产量仅26万t,年人均占有量0.2kg,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kg的水平,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2kg的标准,年缺口达250万t。可见,油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的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
2 黟县油茶生产现状
2.1 油茶种植面积
黟县20世纪60、70年代也有油茶种植,但由于产量低,油茶缺乏管理。现有的油茶造林587.88hm2(其中,低产林面积189.2hm2),90%的面积是在2009~2015年所造,全县8个乡镇均有分布,但基地面积大、相对集中的主要在碧阳、渔亭、宏村为主,目前,大多在初果期。
2.2 基地建设情况
为推动黟县油茶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全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通过宣传引导、招商引资、政策奖补等措施,有效吸引社会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油茶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发展油茶基地建设的合作社、大户承包等经营主体50个,6.67hm2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5家,有力促进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2.3 产业发展情况
黟县油茶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产业加工实现突破,尤其是黄山市宏村山茶油有限公司年加工茶籽能力达1000t,2016年实现产值770万元。坚持以基地建设为带动的思路,黟县油茶产业已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4 黟县油茶生产条件
2.4.1 气候条件。油茶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5~22℃,温度对油茶生长发育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花粉分化和开花坐果,油茶花芽分化期是6月中下旬~8月下旬,要求最适宜温度是27~29℃,花期是10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最适宜的温度是14~18℃。若温度不适宜,会降低花芽分化率和坐花坐果率。黟县年平均气温15.5℃,最冷1月平均气温2.9℃,最热7月平均气温27.7℃。年均降雨量1395mm,无霜期232d。这样的气候条件最有利于昆虫授粉、花粉囊开裂和花粉发芽,油茶花授粉受精率高,油茶坐果率高,产量高。
2.4.2 土壤和立地条件。黟县土壤主要分为红黄壤、黄红壤、山地黄壤、紫色石灰土和高山草甸土5类,南部以渔亭镇为代表,土壤分布以红黄壤、山地黄壤为主,北部以美溪、柯村2乡为代表,土壤分布以黄红壤、山地黄壤为主。黟县山区面积较大,坡度普遍较高,长期受雨水淋漓和冲刷,土壤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构成了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海拔300~500m以黄红壤为主,500~800m以山地黄壤为主,800m以上多为高山草甸。受降水影响,土壤发育层次分明,在较多植被的影响下,土壤的肥力较高。黟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与油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极为相似,适宜油茶生长。
2.4.3 交通条件。皖赣铁路和黄景高速于县城区外围13km处经过,全县公路总里程601km,2条省道(S326和S218线)48.8km成丁字形穿过黟县,有重要县道81.7km,农村公路470.5km。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辅射,以干线为骨架,以县,乡,村道为支脉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新格局。
2.4.4 丰富的土地资源。油茶根系发达,为喜酸性土壤的阳性树种,可连片种植,也可在林中、林缘、疏林地、田边地角种植,同时也可作为经济林、生态林、风景林树种植,因此,适宜在多种土质上种植发展。据黟县二类资源调查成果显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74033.33hm2,占国土面积的86.35%,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3 黟县油茶发展存在问题
黟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按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的要求,还面临许多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油茶产业的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
虽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为发展油茶产业做了一定的宣传工作,但总体上力度不够,发展油茶产业的氛围不浓,部分干部、群众由于对当前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认识不足,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3.2 油茶栽培技术力量不足,管理粗放
黟县没有油茶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油茶栽培、管理、加工成功经验及相关成熟技术。目前,黟县油茶产业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收益不高,给种植户带来了较大风险。据统计,2018年度投产面积353.61hm2,年产籽量484.95t,年产值174.6万元,667m2均收入在330元。
3.3 造林投资大、周期长,资金扶持不够
油茶种植一次性投入较大,667m2当年造林成本约1200元,后5年养护费用在2000元左右,平均投入资金3500~4000元/667m2,且油茶回收周期长,6~7年后才有少量收益,种植大户资金压力较大。而黟县没有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扶持,仅靠林业项目资金补助(约500元/667m2)。一般农户难以承受,从而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3.4 缺乏龙头带动,种植势头不足
黟县新发展的油茶林大部分是在2009~2015年种植,没有进入盛果期,一些个体大户、企业种植的产业基地也是刚开始挂果,产量不高,收益较低。油茶加工也是老工艺,小作坊,在油茶产业发展中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
4 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4.1 建议研究出台系统全面持续的扶持政策
建议出台从种苗培育、基地建设、抚育管理、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除政策性补助以外的油茶发展扶持政策。
4.2 制定长远规划,大力发展基地建设
结合黟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制定《黟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以现有碧阳、宏村、渔亭等油茶基地以点带面扩大栽植范围,争取5年内再发展333.33~1333.33hm2,有力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4.3 积极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
尽快组建成立油茶产业协会,以油茶产业协会的有效平台,通过座谈讨论、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广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使各种植大户相互传授技术、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林业部门积极做好跟踪服务,选派过硬技术人员,实行结对技术帮扶,帮助油茶种植户在选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严格把关,给予技术指导。同时定期邀请相关技术专家来黟县举办培训班,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油茶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4 结合油茶产业文化,发展乡村森林旅游
黟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所在地,年接待游客1700多万人次,民宿农庄几百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油茶良好的生态属性,开发油茶游园、油茶农庄、盆景等领域,发展乡村森林旅游,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4.5 招商引资,引进油茶生产、加工企业或经济实体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经济不发达,社会工商企业资本薄弱。想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单靠政府补贴资金远远不够,就要招商引资,引进“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资本雄厚、生产经营加工成熟的企业或经营实体,填补黟县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的空缺。
4.6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黟黟县油茶虽有多年的发展史,但发展理念和生产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近几年新发展的油茶林其经营主体也是本地的林农和企业,对油茶生产经营加工等技能掌握不够,亟待应用成熟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工序进行系统培训,改变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经济效益,为黟县后期油茶产业发展起模范带头作用。
4.7 强化品牌效应开拓产业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围绕茶油或油茶的衍生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在营养、绿色、健康、养生等方面加强创意营销,不断做大影响,形成品牌,通过打造油茶品牌精品,做大做强黟县的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