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的高校思政教学研究

2020-12-22颖,邵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思政

衣 颖,邵 亮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0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工作中,高校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从而更加乐观、积极地走向社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始终缺乏健全的文化体系。基础的思政教育很难改变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务必进行实质上的创新,积极地融入各种先进文化思想,帮助学生快速地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

1 高校思政教学中运用茶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这是因为茶文化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茶文化不仅是包容的,而且是开放的。茶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就重视汲取优秀的思想理念,并且在不断地发展中,与其他思想流派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然后逐渐地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茶学体系。茶文化始终植根于我国人民的饮茶行为和习惯方面,也是和茶相关的文化现象。其中不仅包括物质文化,例如茶具、茶叶等,也包括精神文化,例如茶礼、茶道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茶道精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方向。高校在思政教学中运用茶文化具有多种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1 对于高校学生精神方面的洗礼

茶文化自身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但是其内涵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出来,比如思政教学课堂。在茶文化理念的引领下,高校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领悟到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或者精神,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尽管茶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但是其普遍的特征是静态的。这是由于茶文化属于一种雅致文化,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彼此的联系,同时也能够体现自身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塑造良好的品格,改善其身体的状况,形成健康的精神面貌。

1.2 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逐渐沉淀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国茶文化强调的两个道德内涵分别是奉献与和谐。茶文化提倡和谐,支持奉献,反对分裂与自私,始终在坚持“和”的理念。并且,茶文化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另外,在茶文化的引领下,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起伏时,也可以从容、冷静地度过。因此,茶文化不仅能够积极地引导高校学生,还有利于提高其道德修养。

1.3 提升高校学生的茶文化修养

在不同类型的茶文化活动中,茶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这也是茶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不同的地方。茶文化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重要的特征。茶文化的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茶文化可以为人们营造宁静的氛围,帮助人们可以获得身心上的享受,从而凸显茶文化的价值。茶文化可以渗透到各个方面,它格外重视人们的品德,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具有包容性的特质。在茶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精神文明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高校学生强化诚信的品质,并且提高道德素养。在茶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得以升华自身的个性,学会与人和谐地相处,并且可以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符合高校思政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茶文化,借助茶文化的精神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观念。

2 茶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政教学的切入点

2.1 正确地定位茶文化的功能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具有多个意义。但是茶文化自身并不属于教学的范畴。因此,高校应该准确地定位茶文化的功能。茶文化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而言,茶文化具备一定的辅助功能。而且,高校学生也并不是完全不了解茶文化。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茶文化,其本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2 茶文化中的显性元素

高校学生不会对显性的茶文化理念感到陌生,反而能快速地接受茶文化理念。因此,高校可以将思政教学的内容和茶文化中的显性元素相结合,并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包括品茶和茶道等。基于茶文化的思想政治课程,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参与茶道的环节也可以陶冶情操。

2.3 茶文化中的隐形因素

高校思政教学融入茶文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展现其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隐形因素,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单纯地依靠思政教育是不够的,茶文化中的精神价值、隐含内涵等也应该添加到实际教学中,然后进行有效地整合,要求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

3 基于茶文化的高校思政教学的策略

3.1 重视茶文化中的“德”的教育

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深入地挖掘茶文化中的内涵,并且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处事原则和态度时,教师需要渗透一些和善的思想,要求学生真诚地与人相处,保有善良的心灵。这个内容恰好与茶文化中提倡的“和善”思想有重合的部分,而且联系较大。教师可以将和善作为教学的主题,对学生进行茶“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茶文化,并且了解茶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并且,教师还应该考虑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行为上存在不足的地方,应该及时地引导,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心理压力比较大,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品茶,帮助学生体会茶的美感。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人们经常会因为太过浮躁而错过。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

3.2 引导学生参与茶文化鉴赏

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应该立足于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针对某一类型的文化展开详细的研究,从而感受其魅力。在当前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茶文化的鉴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茶文化的价值。在茶文化鉴赏方面,教师可以任意选取一个内容,要求学生深入地感受茶文化的理念。并且,教师还需要适当地渗透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政知识和茶文化的完美融合,从而继承课堂上的教育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实际生活与茶文化中的理念相结合,促进学生充分地感受茶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用茶文化思想去看待事物。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强化茶文化知识储备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需要教师为学生导入茶文化。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在茶文化中包含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教师需要利用显性因素,挖掘隐形因素中的内涵,可以按照教学目标,提取茶文化中的重要因素,并且充分地发挥茶文化的作用。并且,高校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师邀请茶文化专家,为教师提供指导,接触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未知的知识,不耻下问,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需要为考试服务,有些政治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精神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丧失兴趣。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知识,发挥茶文化中的价值,并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价值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适当地添加茶文化内容,能够促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价值,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学生通过专业的思想政治学习,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茶文化理念,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树立民族自豪感。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学习茶文化知识,开阔视野,为学生展现自身积极的价值观。教师需要将自身具备的道德素养与人文素质,和茶文化的内容相结合,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教学经验,并且不断地调整教学手段,使思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

3.4 多部门联动有效地应用教学资源

高校思政教学需要融入茶文化理念,这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而且也不适合融入茶文化。由于品茶与茶道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思想政治部门能够提供的。因此,思想政治系与其他教学部门应该共同合作,为茶文化的教学营造更好的环境。高校中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密切地配合,学校的领导也应该予以支持。学校领导应该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且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改革方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整合教学内容,然后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讲解知识。在课外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辩论竞赛或者观看电影等方式,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考虑到教学经费的问题。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都离不开资金保障。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理念,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与茶文化理念的认识。茶文化的实践活动类型有很多种,高校可以利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传播茶文化。高校可以邀请一些茶文化方面的专家,专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活动,邀请一些社团进行表演,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茶文化,了解茶文化。另外,通过交流平台,学生能够获得自主探究的机会,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加强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3.5 完善教学机制,健全教学体系

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完善教学机制,健全教学体系,进一步地整合思政内容与茶文化,提高教学的水平。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应该重视茶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设一些主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或者讲解历史文人的茶文化内容等,激发当代高校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从而主动地了解和学习茶文化。高校也可以考虑,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茶文化。比如,心理课程中可以添加茶艺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在渗透茶文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茶修德,形成高尚的品格。通过表达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茶文化素养。茶文化不仅属于一种物质要素,也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中需要重视的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对思想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完善教学机制,帮助学生形成成长思维,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很多高校都支持丰富教学活动的观点,并且也提出将实践与教学活动互相融合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校,可以在思政课堂上,选取采茶舞蹈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思政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4 结语

文化自身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养成习惯。优秀的文化能够为人民产生积极的影响。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的价值与内涵,可以为高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帮助。高校的思政教学融入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还有利于为思政教育工作指引新的方向,帮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形成健康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高校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