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国画线性语言对茶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2020-12-22刘润周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线性茶文化中国画

刘润周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一种简单的饮料,能够引发出无限美妙的艺术构思,这种奇妙的现象,大概只有在文化积淀浓厚的中国才会出现。许多书画家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画出了许多种茶、制茶、饮茶、茶楼、茶坊等美好的画图。一支巧妙的笔,把自己的感情、韵致、思想贯穿到画作中,这正是历代茶画艺术精髓所在,其画中线条的运用也正是我们考究和探寻的重点,因此,线性语言对茶画的审美与创作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更加丰富茶文化的内容。同时更加体现茶文化的魅力。

1 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性语言的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有区别于西方绘画对物体结构的把握及对物体的模仿,更加注重韵律性,意象性的表达,体现的是传统中国绘画中“气韵生动”的东方美。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凸显出汉民族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如果把西方绘画比作“一张写实的照片”,那么中国绘画则是“一部生动的话剧”。

中国画中的“线性”语言特征早在秦汉时期绢帛绘画中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线条中得以体现,而后到魏晋时期随着“意象”这一概念的出现,加之中国书法的成熟发展,许多书画家意在追求神、意的表达,将画作达到与内心心境相统一,以“气韵生动”为创作目标,犹如穿梭在历史发展的岁月里,以气运笔,以意使笔,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的发展史以及艺术家对自身的感悟。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在到吴道子的“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莼菜条”,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式美发挥到了极致,赋予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价值。也使得中国绘画的“线性”语言走向了单纯刻画物象的另一条审美道路,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线性语言所呈现出的神韵,意态美更多用于作为能够表达内心境界而又体现主观抒情作用的意象性绘画中,这最终成为了中国绘画最具有感染力的风格样式,这种风格样式实际在茶画艺术中也有所体现,所表达的正是茶画艺术的价值与境界。

2 中国画线性造型语言的发展历程

2.1 应物象形与骨法用笔

从中国绘画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国绘画是以线为造型的绘画手段,这主要与中国艺术家对线的主观处理以及对线的内心感悟有关。中国绘画非常注重高度概括,“线”作为绘画的一种手段,首先从“悟型”再到“写型”,这正如南朝谢赫提出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以客观真实的对所创作的物体进行描绘,有感受的进行表达。“绘画中的线,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理解的产物。虽然线的产生有其客观的依据,但这种依据,仅仅是产生线的条件,而不是线本身”。这也就是说,大自然中本无线,线是我们内心对物象的提炼。而中国画正是把这种线发挥到了极致,从而转化为线性语言,实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超越。同时,谢赫在其六法论中提出了“骨法用笔”为第二法,“骨法”的运用也成为了后人的评判标准且影响意义深远。其包含了对物体造型的认识,用笔的力量所能体现线条的“力量性”,从而实现对物象神态、结构、特征的准确把握,由此可见线条的运用已经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艺术语言。

2.2 线性语言的丰富与线性审美的独立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这一时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出现了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用线紧密细劲的“密体”,以张僧繇、吴道子为代表的用线言概括简洁的“疏体”。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与张僧繇的“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线性语言特性已经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尉迟乙僧则体现出西域风格的独特面貌,其中可见伴随着佛教东传带来的外来艺术风格,屈铁盘丝的铁线描体现的是不同于汉地风格的新样式与新面貌,这种区别可以总阎立本传世的《步辇图》与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中一见端倪。绘画艺术发展到盛唐阶段,史称“画圣”的唐代画家吴道子据说“授笔法于张旭”,受到了草书用笔的启发,使书画用笔的结合从体势跃升到线条自身变化之中,创造了挥洒如莼菜条、满壁风动的线描语言,迎来了线性造型语言审美独立的曙光,同时,唐朝也是整个茶画艺术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此以后,线性语言已不再仅仅作为造型状物的手段,勾勒画稿的过程,而逐渐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与审美内容的艺术本体,这一过程中可从传世至今的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窥视其面貌,宋代李公麟最终完成了“白画”(后称“白描”)线性艺术语言成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创作过程,体现出“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艺术效果。

3 茶画艺术中线性语言的审美特征

3.1 茶画创作中线在客观物体中的运用

通过对线性语言的发展分析可以看出,在茶画中同样可以体现到作者的作画情感以及茶画所表达的韵律美,形式美,意象美。作者在饮茶作画时用线所表达的对物象高度概括与提炼,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手段,正是这种线性艺术手段的彰显,更加体现了茶画创作者一种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概括能力,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表达。丰富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内涵。

3.2 茶画创作中线在笔墨色彩中的运用

笔墨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灵魂与精神内核,是传统中国绘画的价值核心,这同样在茶画中得以体现,“笔”好比做是枪,而“墨”则是子弹,二者离开谁也不能发挥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作者在进行茶画创作时也要注意笔墨的干湿浓淡,实虚变化,所谓实者为虚,虚者为实,着重对轮廓线的把握之后,以笔墨加以渲染,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从而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同时对于笔墨在视觉上的效果表现也是线性语言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3.3 茶画创作中“独一无二”的线

线性语言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是对一般的用线手段进行升华和提炼,所表达的意义更加广泛,含义更加深刻,已经达到特有的心性感悟与对大自然呈现物象的独立思考,中国传统绘画将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应用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同样,在茶画艺术创作中,这种高度概括与高度凝练的线条就成为了茶画“独一无二”的线,这是创作者的一种心理抒发,是与创作者内心相联的线,通过茶画中线的表达运用可以感知创作者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情感,正如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字如其人”。一条简单的线,可以看出一个茶画艺术家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为,所凝练的是茶画艺术家的艺术底蕴。

4 茶画中线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中,茶文化在各个时期都能够通过茶画作品体现出来,而茶画艺术也是整个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应用和传承融入,则必须建立在具体的载体基础上,而这种载体可以通过线性语言来加以运用,从而实现茶画艺术创作与传统茶文化精神体系的有效结合。在我国的近现代时期,茶文化的内涵可以通过茶画艺术来表达,而作为茶画的艺术创作而言,所体现的正是内心情感的流入,而正是这种情感推动了茶文化不断发展。因此,茶画也是以线条所表达的情感艺术,并能够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趣味,同时也给茶画的用线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幅超卓的茶画作品,线不仅仅是画的骨架,线的独立审美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纯粹以线完成的茶画作品,都体现了中华文明史文化脉络的精神特征和茶文化艺术内涵。线所体现出的形态气韵,表现了耕心一贯、精美绝伦的审美理想追求,传达了中华文化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和茶文化的价值魅力。

5 线性语言研究对茶画创作思考的分析

通过对中国画线性语言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明确其发展演进的具体脉络,通过理论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茶画艺术实践与创作,使其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在茶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也要充分注重文化元素和情感理念的融入,特别是茶画艺术作品中,其中就包括了线性语言带给茶画艺术特有的思想情感,也是诸多所包含的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想使茶画创作达到最佳的效果,不仅要求适合的创作素材,同时也要求优化茶画艺术的创作理念,然而最重要的则是情感的融入,这也是线语言所体现其情感价值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茶画创作也要从茶文化内涵的具体认知出发,通过线性语言为载体,将茶文化融入其中,就会实现茶画的创新与发展、革新与完善。

如今,饮茶已是一种文化,其已经不止是简简单单的“饮”,而最重要的是“品”在“品”的过程中会伴随交谈、沟通感情等形式,可以说此时的“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而在茶文化以及茶画创作中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会极大的表现出来,可以在线条的变化韵律中得以体现,这也正是线性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线性语言也使得整个茶画艺术创作机制更加成熟。

6 结语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体系,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殊的审美价值观,同时,茶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也具有鲜明的东方情趣与审美特征。其在历史发展中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对传统中国画独特艺术体系的建立和茶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有助于扩展未来茶画艺术的创作的视野与领域。

猜你喜欢

线性茶文化中国画
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中国画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中国画的终结
茶文化的“办案经”
《远方》中国画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