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起浑江 风光无限
——和禹公司打造“水电+”产业模式纪实

2020-12-22莫冰

能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电风电新能源

文 | 莫冰

作者供职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政治工作部

十年间,国电电力和禹水电开发公司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拓展生存空间的第二战场,充分发挥老企业空间优势、属地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路披荆斩棘,拼搏开拓,从新能源发展的“探路者”成长为“示范者”,开拓出了“水电+”产业新模式。

和禹速度——发展才是硬道理

和禹公司地处辽东山区,这里山环水绕、环境优美,风调雨顺,生态宜居,被誉为城市“后花园”。

随着时代变迁,这个1958年开工建设、1969年首台机组发电的老水电企业,产业单一且装机容量小、设备落后陈旧、人员包袱重等“顽症”逐渐显现出来。

2007年,国电电力对浑江流域的桓仁发电厂和太平哨发电厂进行整合,成立了和禹公司。当时桓太两厂员工1700多人,退休员工1700多人。这对只有45.55万千瓦水电装机的和禹公司来说,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尽管和禹公司一直承揽着周边地区的水电检修业务,但这种“打工式”的发展不是长久之计。和禹人深刻认识到必须开辟出一条新发展之路,才能在困境中涅槃重生。

2009年9月,国电电力“新能源引领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为和禹公司注入了谋求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历史的抉择,考验的是胆识,是智慧,更是赤诚与担当。时任和禹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任井利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决心带领和禹人开辟出一个生存发展新空间,培育出一个长远的利润增长点。

拓荒之路总是长满荆棘。当时,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五大电力集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无二之选,风电项目开发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三北地区更是群雄逐鹿,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机遇不可求,挑战不可惧”。怀揣老企业新发展的梦想,和禹公司干部员工激情澎湃,迅速组建四个前期工作组,挺进黑、吉、辽和内蒙古地区,踏上了新能源发展拓荒路。

现任和禹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闳田,当时主抓新能源开发工作,对新能源发展历程最为清楚:“我们强势进军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开发。2010年底,就拥有了300万千瓦的新能源储备容量。”

2010年,康平风电一期郝官项目年内启动、年内核准、年内开工、年内投产发电,实现了和禹公司新能源开发建设的“零突破”,创下了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和禹速度”。

八年前,国电电力将开发江西、安徽等地新能源的重任交给了和禹公司。“五一”假期还没结束,和禹公司三位员工就踏上了人生地不熟的江西土地。2020年10月4日,历经八载艰辛开拓,终于不辱使命,在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竖起了第一台风机。

驭梦前行——做大做强老企业

奔涌的河流,流淌着和禹公司做大做强的梦想。

从辽宁浑江流域到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再到吉林省二道松花江流域和布尔哈通河流域,留下了和禹人深深的拓荒足迹。

2010年9月,国电电力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和禹公司磨盘山电站正式并网发电。10年来,该电站累计创利845万多元。

旋转的风机,见证着和禹公司发展新能源的磐石之心。

从辽宁康平、彰武、东港、凤城到吉林白城、洮北、镇赉;从黑龙江牡丹江、汤旺河,再到内蒙古扎鲁特旗……一个个曾经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寄托着和禹人无限的希望。

2011年,康平风电一期郝官项目投产第一年,即实现利润1200多万元。2014年,该风场获得了“辽宁省电网友好型风电场”称号。

“水起风生”的美好愿景,更加激发了和禹公司发展壮大的雄心壮志。

但是,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快速增长,2012年部分地区弃风限电现象严重。2013年,对弃风限电较严重的“三北”地区,国家明确原则上不再扩大风电建设规模。

2012年核准的康平二牛所口和2014年核准的小城子风电项目因故推进缓慢,地方政府多次下发“驱逐令”。面对困局,是弃而走之,还是迎难而上?为了做大企业的梦想,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和禹人选择了后者。

“老企业不发展就是一潭死水。”已担任和禹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王闳田秉承“发展壮大老企业”的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带领和禹人前行开拓。“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项目!保住和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辛辛苦苦创业即将成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为了我挚爱的和禹,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和禹员工说,我们跑了多年的项目即将瓜熟蒂落了,结果不得不放弃,心中的酸楚说不出来。

苦心人天不负。和禹公司凭借着在东北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和干事创业的精神,赢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2017年,小城子和二牛所口风电项目先后开工建设。2019年底,这两个总装机容量9.6万千瓦风电项目投产发电。

目前,和禹公司总装机容量已从当年的45.55万千瓦增至69.25万千瓦,其中水电在运装机49.85万千瓦,风电在运装机14.55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4.85万千瓦。

和禹情结——众人划桨开大船

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浑江流域来水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辽宁省将浑江纳入辽宁重要水源供给地,引水量逐年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禹公司的创效能力。

同时,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入,“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一系列重难点工作,摆在和禹公司面前。

“老企业的确有很多弊端。但反过来看,老企业也拥有着优秀的人力资源、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能打硬仗、甘于奉献的员工队伍,”和禹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刁国财深有感慨地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的父辈从建厂之初就来到了这里,他们把毕生心血建设的水电事业,不能在我们的手中衰败,我们必须把它建设得更好更美!”和禹公司员工大多是和禹二代、三代,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有着深厚的和禹情结。

白山黑水铸就了和禹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做事必成的品格。

从辽宁桓仁到黑龙江汤旺河,单程近13个小时,在零下42度的冰天雪地、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山路上,经常会看到和禹人奔走的身影。

为了降低投资成本,磨盘山水电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全部由和禹公司员工自主完成。郝官风电场、小城子风电场的电气设备调试,和禹公司员工亲力亲为。

“初期,开发项目相当于盲跑,而且还不懂专业知识,我们常常白天跑项目,深夜回到驻地后大家一起学习。那时,一碗面便是家常饭。”谈起当年的艰辛,和禹公司党委成员、副总经理王延春感到愧对员工。

“带着这样一个老企业奋力前行累不累?”

“累并快乐着!”在和禹公司工作了35年的王闳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老企业不易,但为了企业发展和员工美好生活必须拼!众人划桨才能开得大船。我们有着一群忠诚企业、吃苦耐劳的干部员工队伍,他们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9月4日,国电电力吹响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号角。面对5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的目标,和禹公司迅速成立四个地区专业组,抢抓光伏项目,为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10年筚路蓝缕,和禹公司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国电电力高瞻远瞩、绘就宏图的顶层设计;靠的是和禹公司胸怀全局、不折不挠的领导集体,靠的是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和禹员工,是他们开创了“水电+”产业模式,用艰辛的努力创造了和禹“传奇”。

当下,站在新能源大发展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和禹公司正用心规划下一个大发展的十年,团结聚集更多的奋斗者,全力把这个老企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清洁能源标杆企业。

猜你喜欢

水电风电新能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重齿风电
长江水电之歌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