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显村:“触网”奔小康

2020-12-21杨皓渊

科学导报 2020年74期
关键词:红富士触网果农

杨皓渊

“卖果上电商,全家奔小康”“网货下乡,农货进城,农村淘宝更方便”……11月15日,记者走进运城市万荣县王显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道路两旁让人应接不暇的各种跟电商相关的标语。

在这个以生产苹果著称的村庄里,村里街道上每隔几十米就会出现快递网点,还有明显的农村淘宝服务站等设施;老人们也不只是会种苹果,还尝试起了网购、聊起了微信;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网也不再是打游戏、娱樂,而是创业赚钱的新技能……这些都是王显村在“触网”后发生的新鲜事儿。

“村里能有这样的变化,都是以前村领导的长远眼光换来的,要不是当时种下这么多苹果树,王显村的变化也不会这么快。”王显村党支部书记程兆会介绍说。

时间倒回20世纪80年代,在村里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王显村村民就开始琢磨一个问题——究竟如何让村里富起来、强起来。

王显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400毫升左右,适宜苹果种植。当时王显村党支部、村委会了解到这个信息以后,就开始借势本村的立地条件和耕地优势,超前思维,远景规划,在自己村里开始了红富士苹果种植之路。

在苹果种植之初,村里的老百姓也是将信将疑。毕竟这是个新品种,以前没听过更没看过,到底该如何进行栽培和管理?

“当时村里常年聘请烟台果树研究所教授和国家级苹果栽培专家,在全村果园手把手传授修剪、拉枝、施肥、套袋、铺反光膜等技术。村里还联合合作社,积极为群众提供物资服务,用最低的价格进回效果最好的农资供应给果农。每年从农历正月到腊月,合作社每个月都连续多次对果农进行培训,并车接车送,免费供餐。”程兆会说。

种植新品种,资金跟不上怎么办?对于管理期间资金周转不开的农户,村里还出面协调贷款,尽一切努力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终于,经过几年的种植与管理,王显村村民的付出有了回报,成片成片的红富士苹果把王显村村民的生活也照红了。

王显村这个“苹果村”真正依靠这一颗颗苹果,为自己创造出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2015年的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万荣县有名的“苹果村”,王显村年产苹果500多万公斤,然而却遭遇了“市场寒流”,大批苹果被丢弃,果农们看着自家“满坑满谷”的苹果,都发起了愁。

苹果怎么才能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得好?

这时王显村有一名经常在网上销售化妆品的妇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竟然把自家的几万斤苹果一箱箱在网上卖完了。这让王显村的村民们开始思考电子商务这一销售渠道的价值。

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推销起了自家苹果。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推”竟然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在3年后把王显村“推”上了全国淘宝村的榜单。

一时间,电商成了王显村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如何干好电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的话题。

年轻人在电脑上接单,老人们在积极地帮忙打包、发货。村民天天“发货”,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也都在王显村建了服务点,天天“收货”。

“如今,王显村全村村民共800余户,其中从事淘宝等电商业务的就有190余户。在最巅峰的时候,村里的苹果每年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的销量就达到500万公斤。”程兆会说。

对于王显村的村民来说,网络经济的发达,让村里的物流也越来越方便,农村和城市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村民们如今更习惯在网上购物,因为城里能买到的东西,农村点点鼠标也能在家收货。

猜你喜欢

红富士触网果农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果农之梦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村里旧事
红富士
偷摘葡萄的狐狸
鑫元基金触网发行第2只分级债基
“红富士”树干顶端嫁接一枝“秦冠”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