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雨课堂”点亮趣味教学
2020-12-21万双
万双
课业负担问题是一线教师长期直面的困惑,如何科学解决该问题,让教学课堂充满乐趣,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应运而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我们采取智能“云端”服务,通过智能推送、动态数据采集和分析反馈,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监测、评价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数据诊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利用师生智能终端和“雨课堂”应用支撑平台,采用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决策,将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使“诊断”与“对策”相得益彰,形成“智趣”的教学新生态。经过全体教师的探索,总结出了“三个阶段+八个注重”的教学经验。下面我将结合《湖心亭看雪》这首古文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
一、课前预习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内驱力。教师利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预习所需的电子课件,如幻灯片、语音讲解、插入课件中的慕课和微课、预习检测等,教师在后台跟踪查看学生预习全过程。预习结束,教师查看预习报告,在平台端下载教学日志,了解学生的预习详情。
1.查看预习日志,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预习统计数据是学生课前学习最客观真实的体现,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是教师教学决策实施的依据和前提。《湖心亭看雪》预习完成后,“雨课堂”后台自动生成预习报告,并把预习日志以表格形式推送到绑定邮箱,教师查看全班学生预习情况,如课件查看率、每页幻灯片停留时间、收看微课时间、学习总时长、“不懂”和“报告老师”互动情况、预习检测得分等。
2.优化教学设计,教师注重精准教学
教师分析学生的课前预习数据,修改课堂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把课前预习产生的学习问题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去解决。根据预习反馈,教师可以重新设计《湖心亭看雪》的教学方案和课件,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重新规划教学流程,对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环节进行改进,使教学能够做到精讲精练。
二、课中教学
1.采集动态数据,注重调节学习状态
“雨课堂”的动态数据采集为课堂装上了“精密仪表”。一是学生参与率,二是答题正确率和得分,这些动态数据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进入课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的随堂检测填空时,需解释加点词语“是日更定矣”“湖中人鸟声倶绝”,“雨課堂”数据显示正确率只有46.5%,我随即采取“随机点名”和“投屏”的方式,学生一下子集中精力,交流探讨,正确率马上提升到了86.6%。由此可见,学习状态决定学习效果。
2.分析“不懂”与检测,注重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不要留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普遍产生疑问,我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雨课堂”电子课件的每个页面都有“不懂”按钮。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后台显示有个页面“不懂”达到28人次,内容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中的白描手法。我随即放慢教学进度,播放微课,拓展讲解。随堂检测或考试结束,“雨课堂”会生成柱状图,显示作答占比和正确率占比,也为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提供依据。这就是课堂上“以学定教”的教学智慧。
3.应用支撑平台,注重师生高效互动
高效互动是现代课堂的必备要素。“雨课堂”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支持课堂多边互动,更方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时,我运用了平台支撑的多种互动方式,如“不懂”反馈98人,“弹幕”66条,“投屏”28次等。“随机点名”使学生精力更集中;“不懂”按钮使学生不再产生质疑的心理压力;“弹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课堂充满新鲜感时尚感;客观题和主观题都可以全员参与作答,主观题随机互批互评,提升课堂参与感。
4.开展小组学习,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雨课堂”支持主观题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发布题目到学生终端,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每人都有一次平台上作答的机会,后面作答的在前面同学基础上修改,以小组最后一个共同商定的答案为准。然后小组之间互批互评,教师也参与小组评分,最后综合分是每个小组得分,也是组内每个成员的得分。教师把小组答案投屏到大屏幕,开展小组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热烈、探究深入,课堂充满获得感。
三、课后巩固
1.教学日志反馈,注重个性化精准指导
教学日志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学习轨迹,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更加精准。一是分层布置作业,二是按需推送资源,这样使学生各尽所需、学有所长。班里有个叫王琳的学生,我在教学日志中发现她的文言文翻译能力相对欠缺,便向她推送文言文翻译作业、翻译知识的微课,并在网上批阅她的作业,推送作业语音讲解,满足她的学习需求。
2.平台错题查看,注重个性化自主学习
“雨课堂”自动形成学生“错题集”,这是学生知识的盲区和能力发展点。《湖心亭看雪》教学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查看自己的“错题集”和“不懂”的幻灯片,主动在“报告老师”中与教师网上交流,从而疏通知识节点,提升能力,完善自我,增强信心。
“雨课堂”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直接、动态、即时记录和调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雨课堂”的减负模式,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诊断和教学决策,让师生体会到“雨课堂”的意义,让教与学都更具趣味性、科学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