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几点思考

2020-12-21李娇艳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0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

李娇艳

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网络直播、慕课、共享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产物层出不穷。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此,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过程不再是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框架和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最小单位是学校

硬件投入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有的学校建立了先进的专用教室,平板、触摸式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设备应有尽有,但设备的实际应用却少之又少,形同虚设。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先做好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找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以此为着力点改进升级基础硬件设施,从而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

在学校,课程永远是核心,利用信息化平台中“校本资源”的建设能力,可以让人人都参与课程建设。信息化课堂的实践是课程资源的创生地和辐射中心,信息化教育模式为师生提供了立体化、无界限的教学大空间,学校的育人空间不再受限于“校园内的教室”,学校的课程资源成果也能走出校园,在不同校区、不同学校间实现共享。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要素是教师

教育信息化一定是好的技术与好的教育相结合,在学校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两类教师的成长最为迅速:一是青年教师中的积极者,他们掌握技术的速度比较快,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二是有丰富教育经验和内涵的老教师,他们一旦掌握了技术,将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相結合,就会迸发出新的能量,能更好地适应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管理者、点化学生智慧和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导师,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还考验着教师的领导力。主题引导和任务驱动下的信息化课堂,不再被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它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涉及人、课堂教学环境、外部社会环境、数字虚拟环境等的教学大单元。在信息化课堂的大框架下,教师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很多东西都可以被信息化替代,但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互助产生的“化学反应”很难被替代,所以教师既需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也需要关注情感能力的提升。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是走向深度学习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入手。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交流互动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局限,实现了课前信息搜集、课上信息共享、课后进一步深入探究的一体化,极大地延展了学习的时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思维、先进理念和超强技术为学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师生们在教学中成长与进步的点滴都可以被信息化平台记录,这些记录让学习有迹可循,使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往更深层、更精细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可选择;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有选择;提升学生选择的能力,让学生会选择。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提倡的“导学一体”的信息化课堂,而不是“我教你学”的课堂,也不是“先学后教”的课堂。

在信息时代,学习空间从教室内延伸到教室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使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承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学校必须深入思考信息时代下学校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教师要提高思想意识,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也必须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自律性,在教与学中共同获得成长。因此,教育信息化2.0不能只追求信息技术越高级越好,同时也要注重教与学流程的再造,引领教育信息化走向深入。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产生新的学习范式,在拓展学习空间、创新课程资源、突破师资瓶颈和实现个性评价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教育的敬畏和对教育本源的坚守。学习者不是一个个数据集合,我们不应该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另一种贴标签的工具,而是要与人工智能一起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式。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